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爱乐     
侯文咏 《可乐》2011,(7):24-25
我们一共有四个人住在一起。阿三喜欢听流行歌曲,杨格喜欢听热门音乐,我只要音乐不太吵就行,阿波并不听音乐,他喜欢听电台里面的广播节目。这一切本来都很好,直到阿三认识了一个念音乐系的女朋友——李梅。阿三看到李梅时,整个愣住了,神魂颠倒地问她:"那……那你会不会弹《楚留香》的主题曲?"问出那么没有水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前,吴雁泽、刘秉义、万山红、胡宝善、戴玉强、刘淑芳等人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流行歌曲的现状表示了忧虑。 歌唱家们说,现在已经不是当年禁唱邓丽君的幼稚年代了,而应该考虑流行歌曲该怎样健康发展的问题了。流行歌曲也有高档次的,多明戈、韦唯这些人不是唱得很好吗?我们之所以说不正常,是讲流行歌曲的品位还没有出来。中国流行歌曲在世界上没有位子,没有市场。 优美的歌曲离不开优秀的歌词,但观察一下时下流行歌曲的歌词,且不说错别字连篇,语病丛生,光听那别扭的用词,也令人有雾里看花般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流行文化"研究的空白,马树春凭借丰厚的学术底蕴,以一个当代学者敏锐的学术神经,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独特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文学阐释》捕捉了"流行歌曲"之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雨过天晴,我呼吸着清新空气,漫步在街巷之中,“我们的爱,过了就不再回来,……”耳边响起了飞儿乐队那激情飞扬的歌声,向前走了几步,耳边又响起《老鼠爱大米》的演唱者香香那可爱的声音,……一路走来,耳边充满了不绝于耳的歌声。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是很容易“流行”的时候,我有时也会赶赶流行,听SHE的《SuperStar》,享受周杰伦那不知所云的歌词的朦胧感,沉醉在陶吉吉的《寂寞的季节》的那份伤痛感中……然而当流行如洪水那样势不可挡,一泻千里地奔来时,原来心中的那份激情,畅快却荡然无存,只剩下浮躁、庸俗。对于音乐,无数人热爱流行,整日沉…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音乐的百花园中,有一株深受人民喜爱的鲜花,象其他姐妹艺术一样,在新生、在前进,那就是现代流行歌曲。它旋律柔和而不缠绵;曲调优美而不低沉;感情充沛而不狂热。它产生和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之中,具有十分广泛和深刻的人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种题材的现代流行歌曲涌现出来,深情的歌声传遍四方。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最具异国情调。他凭借丰富想像力所构设的艺术世界,显现着浓郁的域外风情,同时也呈示着那种以欧人心态观照异国的文化视角。他来中国追寻的是古代的荣光,昔日的绚烂,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是在汉唐盛世甚至是在庄子的《秋水篇》里。透过他那画屏上的古典中国形象,我们也看到了西方文化优越感心理作用下的傲慢与偏见。  相似文献   

7.
作为都市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化为主题的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一方面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必然反作用于现实,凭借其音乐艺术的魅力来影响和改造现实生活.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至少可呈现为道德劝善类、思想启蒙类和意识激发类三种表现形式;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产生原因一方面受到音乐教化功能传统性之影响,另一方面源于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其社会功能是通过摸索出隐匿于社会表层下的民众那尚未觉醒、朦胧模糊的爱国热情,唤醒民众内心深处那股如雄狮般的革命力量,并最终引发社会“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服饰也熠熠闪光,美不胜收。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齐鲁书社2009年出版了余同元教授和王来刚先生合写的新著《关东鲁商》,透过这本学术著作,我们看到了闯关东研究的诸多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是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重要表现.这一融合的发展历程,应上溯到1920-193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轫期.这种融合天体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音乐文本形态: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和加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戏曲.这种融合为当代社会条件下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也是民间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有机融合的突出表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音乐强调"中和"、"美善兼容",突出了音乐的美育效能和社会作用;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宝贵的语言材料,它的优雅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品味,使得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在通俗的同时保留了典雅的韵味,同时,传统文化对流行歌曲的演绎者即歌手同样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行音乐创作必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8,(12)
30年来,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流行歌曲,则从另一个角度有趣地印证了人民生活和娱乐的轨迹。1979年《甜蜜蜜》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人的家里开始出现邓丽君的大幅海报。人并不怎么漂亮,但温柔婉转,一如她的歌声。很多年之后,  相似文献   

13.
读着《木笛》这篇文章,我耳边仿佛木笛声起。那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凄楚动人,好似百鸟哀鸣!透过这木笛声,我清晰地看到主人公朱丹那一颗鲜红的滚烫的赤子之心,和他高尚的灵魂。在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他通往美好前途的十字路口,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流行歌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流行歌曲与非主流的流行歌曲,而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上的先锋派则具有某种相同的意味。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通俗音乐的大众化、世俗化成为中国文化整体走向中的一种趋势,它以其敏感的神经最先表达着文化的俗化之势。新世纪流行歌曲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网络传播,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歌曲的认可,但也同时显现着中国流行音乐深度模式的衰微。消费时代使得音乐这样的文化艺术也成为以卖点为中心的代名词,中国当代流行歌曲完成了从先锋艺术到媚俗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对流行歌曲优劣的鉴别力是摆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特别是艺术教育工作 者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流行钦曲日益向世界各地蔓延 辐射。如何培养大学生对流行歌曲优劣的鉴别力,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 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大力宣传古典音乐和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让大学生们领 略古典音乐和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美,从而培养大学生对流行歌曲优劣的鉴别力,抵制 流行歌曲中消极因素的不良侵蚀。  相似文献   

16.
右江民族师专副校长马树春副教授的理论专著《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文学阐释》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以崭新的理论视角、独到的理论架构以及深刻、厚重、大气和作者纵横的笔力,在我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崭新突破。纵观全书,我认为有如下五个特点:一、选题新颖而大胆。(一)对流行歌曲这种“俗文化”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通过有色眼镜来看待流行歌曲,所以任其汹涌澎湃也视而不见。其实我们只要稍微探寻诗词曲的根源,就知道它们原也是发生于民间并枝繁叶茂,进而登上大雅之堂的。我们所熟知的《诗经》、汉乐府、唐歌…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集《呐喊》《仿徨》中,鲁迅从各个不同阶层,不同角度塑造了众多的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透过这些喜怒悲欢跃然纸上的男男女女,让我们窥见了本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日益衰败破产的景象和它那千疮百孔的面貌。在他所精心雕塑的人物中,劳动者占了一定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如何正确地看待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科学评价鲁迅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心术》以现实主义视角,直指时代的痛点,让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医生所承担的巨大压力和责任。透过《心术》,我们看到了医生的担当、护士的责任以及医护人员受到误解伤害时的悲凉与无奈,揭示了当今社会有些领域信仰的缺失。悲凉之余也不乏意外之喜---“仁爱”“仁心”“仁术”,又让我们看到了医患之间重拾信任、共建和谐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流行歌曲的文学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的平民化与音乐的民间化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流行歌曲可谓古已有之,而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古代的流行歌曲,真实地、多角度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情绪和个人情绪,是社会情绪和个人情绪的交响曲。20世纪的流行歌曲,不仅在社会情绪和个人情绪方面有了全新的内容,而且在情绪的表现方式上,也有了全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张澜先生留存下来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变幻、经济情势、军阀争战、日寇入侵,以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反压迫、反侵略,争民主、争自由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称张澜的诗歌为历史的画卷与时代风云录是毫不过份的。本文不是对张澜的全面研究,笔者拟透过张澜诗歌去窥探诗人的精神世界与高尚人品,进而寻绎其诗歌的审美意蕴。 读张澜先生的诗,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先生高洁情怀和伟大人格的抒情。旧中国政治黑暗,人民困苦,前程渺茫,张澜透过《咏梅二首》表达了先生对光明的企盼和他获悉红军消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