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得到了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一系列重大项目开花结果,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暴力恐怖事件,恐怖分子持续从事恐怖袭击活动。其背后,存在着若干深层次原因。其中,“双泛”思想、西方敌对势力的帮助和来自中亚的影响,是目前促使“东突”恐怖势力从事恐怖活动的主要国际因素。作者认为,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完善国内防治“东突”恐怖势力的社会对策,在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口资源、文化、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资源等发展的基本情况,梳理深圳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需求和潜力,为深圳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江涛 《城市》2016,(4):13-15
陕西地处我国版图中心,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自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陕西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定位和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陕西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笔者结合陕西实际和国家相关规划,分析了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优势和思路,并提出了陕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蒋红奇 《城市》2015,(1):17-19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充分依靠我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是现有合作模式的延续与升级.连云港处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交汇点,极具地缘优势,在这一战略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连云港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英文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或"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4年3月28日又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中国政府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  相似文献   

7.
邹玉娟 《城市》2015,(6):28-31
天津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结合点、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应把握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东部桥头堡作用,发挥五大机遇优势,使“一带一路”战略和其他四大战略融合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合作;发挥港口优势,建设“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发挥制造研发优势,推动企业走出去和转型升级;发挥金融创新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发挥海洋经济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洋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8.
王世红 《城市》2015,(1):14-16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与东南亚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随后引发了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热潮,沿海各省如福建、海南、广西等都在积极谋划.广东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然也不例外.虽然目前中央还没有出台详尽的规划,但广东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高铁“走出去”迎来最佳机遇,成熟的技术工艺与高性价比为高铁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布局,有助于消化国内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打造现代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助推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防范政治、法律风险,避免恶性竞争、自我内耗.同时,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含量与工艺水平.唯此,中国高铁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助推中国经贸的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也是亚欧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而中东国家经济却在动荡与战乱中艰难前行。从全球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和中东国家经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差异恰恰反映出经济合作中的互补性,双方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利用互补优势、实现双赢的合作。明确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中国对中东战略应该把握好拓展国际政治空间、加强国家安全、扩大经贸合作、注重提升软实力等四个发力点。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工程建设是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地质工程行业自身的工程应用总量、质量、技术标准、基础知识储备和地质环境观念都会产生巨大和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提出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并对国内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和成功案例进行剖析,笔者提出各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观念、开放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引进来"、规划式"走出去",提升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建设,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点城市,厦门旅游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之风顺势迎上发展.笔者分析了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雄厚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等,进而探讨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点: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枢纽中心,提升厦门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设计"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枢纽城市.以期将厦门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促进厦门旅游业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转型,尤其是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后,中国更着重以“周边”平衡“大国”的策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访问欧洲,已初现欧洲将成为中国外交新重心之端倪。习近平随后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明显预示,中国以美国为重心的外交策略开始逐渐弱化,转而逐步向欧洲靠拢。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从俄罗斯到中亚,从中央到地方,关于“丝绸之路”的讨论开始不断升温。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中国上海召开,加强经济合作成为亚信会议的主要议题,特别是各国协力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鼓励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并指出友城工作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已缔结友好城市的交往成果表明,友城渠道是推动区域交流和中外合作的先导者和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中外友城交流经验,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背景下,加速发展友好城市的重要性和挑战,提出民心相通、传统文化先行、发展地方特色项目等友好城市合作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不只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合作,也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方面,上海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认知人文交流,既能融合各国文化,又能“取精弃粕”,发展自身文化,形成世界潮流和地方特色包容兼并的“新海派文化”.上海要借鉴欧美日韩的成功经验,推“轻”项目走出去.可从推文化产品入手,让教育、影视、美食文化等率先走出去,再带动其他的“轻”项目共同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古南方丝绸之路形成于2000多年前,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200多年。它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西欧、菲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  相似文献   

19.
李立凡 《城市观察》2015,35(1):5-1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沿线中亚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运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和构建沿经济带发展的新思路和可行性,着重分析了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新的国际产业格局,突出"互联互通"和新型产业布局,依托交通大通道和国际城市带的建设,带动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提升。另外还探讨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障碍,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如何加强在政策面和执行面上的工作,运筹帷幄,脚踏实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上强心剂。  相似文献   

20.
应瑛 《职业》2016,(17):73-74
"一带一路"战略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一带一路"会实现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法规标准、贸易投资实施情况看,具备专业知识的外贸人才和翻译人才都比较缺乏,这会阻碍我国政策沟通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一带一路"的实施不但需要重要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大批的人才.本文从职业学校外贸专业的视角出发,就外贸专业改革与国家"一带一路"新战略的接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