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戴季陶主义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代表资产阶级提出的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理论形态和政治主张。它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思想武器。一、戴季陶主义的反动实质戴季陶主义的基本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①反对共产主义思想。戴季陶认为共产主义是“空想世界主义”,三民主义高于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完全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具有更深刻而博大的思想基础”;叫嚷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污蔑中国共产党“争得一个唯物史观,打破了一个国民革命。”②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戴季陶认…  相似文献   

2.
戴季陶早期政治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季陶,号天仇。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生于四川省广汉县。戴季陶一生,由慷慨少年到报界骄子,从投身革命到著述反共,以致最后成为蒋介石政权的反共理论家。他的政治思想,早年曾倾向君主立宪,不久服膺民主共和,五四前后一度接近社会主义,到20年代后期形成戴季陶主义。以往人们注意较多的是臭名昭著的戴季陶主义,而对他政治思想的早期发展演变却少有人论及。本文拟就戴季陶早期的政治思想作一初步探析,以就教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我们党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两党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以后又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在我们党正确领导的影响和推动下,经过广东战争,荡涤了广东境内的反革命武装,巩固了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根据地。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使革命势力迅速伸展到长江中下游。这个期间,我们党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并领导了一部分工农武装,只是由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政变,而陈独秀又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放弃我们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才使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但是,这次国内革命战争对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每当中国人民的革命发展到高潮时期,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买办封建统治者总是结合在一起,以各种方法阻止和破坏革命。大量历史事实证明,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规律。 一九二四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表明中国人民将要消灭封建主义,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在全国人民革命  相似文献   

5.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中央设立在国民党统治区西安的公开机关。在那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它在毛主席党中央的关怀领导下,巍然屹立在国民党西北反共统治的大本营,努力向人民群众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向延安输送大批青年,为延安采购和运输重要物资,从1937年9月到1946年9月,在这里整整坚持了九年的斗争,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它已成为深受广大工农兵群众敬仰爱戴的革命纪念地,广大的工农兵观众,在这里汲取着极大的政治营养,接受着革命思想的熏陶和革命传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右派集团歪曲孙中山哲学,建立唯心主义哲学,在历史过程上,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一战时期戴季陶歪曲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建立起了唯心主义的“民生哲学”,二是二战时期陈立夫歪曲孙中山的进化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起了神秘主义的“唯生哲学”;三是抗战时期蒋介石歪曲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建立起了先验主义的“力行哲学。”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立即呈现分裂局面。其中的右翼集团,在政治上预谋纂夺党权、叛变革命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开始了歪曲孙中山学说的活动。这主要表现在老右派分子戴季陶于孙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五四运动时期戴季陶和沈定一在上海联合主办的<星期评论>为中心,分析研究当时国民党人在上海的革命工作.在众多的关于戴季陶的研究中基本上都会将<星期评论>作为一个亮点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基本观点是由孙中山指派戴季陶、或戴季陶受命创办<星期评论>.那么,<星期评论>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而以<星期评论>为阵地的国民党人及进步知识分子全体又是怎样投入到五四运动中去的呢?本文以孙中山、戴季陶及((星期评论>时期为主线,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一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反革命统治,在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创建了中央、闽赣、  相似文献   

9.
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心区域之所以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江西出现,决不是偶然的。为了客观地勾绘江西的革命面貌和革命历史在江西的演变进程,本文拟从剖析近代江西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入手,探索这些特点对当时江西阶级力量和阶级斗争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把它放到全国阶级斗争的大背景之中,从而揭示出江西成为当时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心区域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晚年的张国焘1938年张国焘公开叛变革命后,沦为国民党特务,办了一份反共刊物《创进》,发表了许多反共文章。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新军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反革命统治,实行反革命军事专政。处于历史的紧要关头,如何把革命从失败引向胜利,从低潮引向高潮,这是当时中国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革命的形势,并根据革命实践经验,发现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唯一能够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是一伙彻头彻尾的祸国殃民帮。他们之中有的人远在三十年代就是拥蒋反共,积极参加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历史反革命。张春桥的反共小说《一个土匪》,就是他反革命历史的又一铁证。在这篇反动小说中,他无耻地歌颂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为围剿共产党呐喊助威,恶毒地咒骂工农红军是土匪,阴险地污蔑红军被国民党“招安”了。同时,宣扬战争恐怖,散布悲观情绪,丑化、歪曲劳动人民的形象,充分暴露出早在三十年代张春桥就是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是劳动人民最危险的敌人,是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国民党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革命力量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革命力量最后决战的时期。这个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战斗,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在建立什么国家、走什么道路这一根本问题上,也发生过一场争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部分人,特别是民主党派中一些人,坚持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一本文写于一九二五年底。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益高涨,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震撼中外;农民运动,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北伐战争即将开始,中国革命的高潮正在到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面临覆灭的命运。这时,还被北洋军阀控制着的北京,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异常激烈。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北京人民群众游行示威,反对段祺瑞政府。反映在文化方面,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也对段祺瑞及其在文化教育战线上的代理人,进行猛烈的斗争。这斗争集中表现在持续一年之久的“女师大风潮”上。但是,就在这革命势力方兴未艾,段祺瑞政府摇摇欲坠的时刻,那些摆着正人君子面孔,披着学者名流外衣的胡适、陈西瀅、徐志摩之流,则在军阀的卵翼之下舞文弄墨。大造反革命舆论。而当时的周作人、林语堂的认识也是极其错误的。周  相似文献   

15.
革命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大限度联合一切革命力量,以对付共同的敌人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运用了马列主义原理,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战线理论。周恩来同志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战斗在最前线,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总结说:“大革命时期我们有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十年内战“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以后我们才转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三个时期的统一战线又都属于新  相似文献   

16.
戴季陶早期文化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党的思想家戴季陶曾有过一段“热心于革命、正义与改革”的历史,即青年戴季陶时期,这主要是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的文化问题的论战中(主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曾提出一些比较进步的主张。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言与白话的关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戴季陶的早期文化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作为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挥子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体现出现不同的时代特征,有其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8.
北伐战争初期,蒋介石通过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等手段攫取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为了抑制和削弱蒋介石的个人军事独裁统治,国民党左派企图让远在欧洲的汪精卫回国复职,开展了“迎汪复职”运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该运动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当北伐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危机后,把挽救危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精卫身上,并主动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让给所谓的“国民党左派”。在北伐战争不断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没有抓住时机积极广泛地开展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势力,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迎汪复职上。“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策略的失误。之所以犯此错误,一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国民革命──国民党主体论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影响,二是对蒋、汪缺乏正确的认识。迎汪复职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统一战线中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方针,才能使革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曾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徐志摩发生过一次论争。这次论争,虽然不属有关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范畴,但对陈毅、徐志摩生平思想发展的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 1925年冬,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右派的破坏。这年11月,邹鲁、谢持、居正、张继、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非法的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取消共产党在木党党籍”、“开除中央执行委员之共产党派李大钊”等反革命决议案。接着,各地国民党右派纷纷响应。次年春,北京的国民党右派在南花园一号成立  相似文献   

20.
<正> “左社”,是大革命时期湖南国民党内的右派组织.当时出版的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称之为“湖南的西山会议派”和“戴季陶主义在湖南的小产.”本文试对这个反动组织的发生原因、组建过程、主要活动及其最后覆灭的情况,作一些略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