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陈代湘滋兴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在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壤上,发展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明人周履清说中国画“山水居首”,这确是事实。然而,在五代荆洁之前,山水画尚居人物画之下,并非画之主于。真正把山水画推向中国画首位,并开北宋以下千年之绘...  相似文献   

2.
行旅诗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蔚为大观。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类别,行旅诗以其特有的成绩奠定了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地位。本文以行旅诗为研究对象,从纵向上来考察其在魏晋南北朝各个阶段发展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河洛地区是中国绘画的发源地,河洛绘画的发展历史展现出河洛地区绘画艺术的杰出成就。上古时期以原始绘画为表现形式;汉代则出现了精美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成熟的人物画;隋唐时期,道释人物、青绿山水的发展达到高峰;五代宋元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山水画和宗教人物画;金以后随着洛阳政治文化地位的下降,绘画尤其是文人画逐渐衰落,但民间绘画、宗教绘画依然较为活跃。河洛地区绘画发展史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审美理想发生转折的时期。就形象的形神关系来说,在先秦与两汉,人们对于形象的理解基本上是表象性的,从两晋的陆机,经过东晋的顾恺之,南来的宗炳,以至南齐的谢赫,形神理论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轨迹甚明,从注重形似到注重神似,从追求外貌的酷肖逼真到追求内在审美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能完成这个转化,是同当时盛行的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和玄学理论密切相关。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与山水画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出现在艺术领域之中,为艺术形象理论的审美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空间意象思想的提出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至唐朝五代时期发展成熟。唐朝山水画的空间意象构图风格,经五代北宋画家的推波助澜,发展至鼎盛。五代北宋山水画较之唐朝山水画,更加注重对空间意象的布置安排,并通过对景物不厌其烦的布置安排,追求观赏者在游览时的趣味性,以营造可游可居的山水空间意境。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妇女再婚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妇女再婚考述赵志坚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其婚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妇女再婚的难易程度和范围大小,是衡量婚姻关系自由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再婚做一考述。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后妃到公主,从士族女...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独立形式的形成、民族风格的产生及绘画创作的长足进展 ,提出了新的理论方面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便产生了论画文章。它的功绩在于把绘画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领域 ;把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进行完整的认识总结;促进了中国美术批评的发展 ,为后代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功能论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绘画的认知功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教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绘画的审美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主流。所以,对魏晋南北朝绘画功能的论述就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体,序产生于两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序文的数量及类型更为丰富,并在文体特征、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两汉不同的面貌,成为一种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这一发展变化的关键,是由于别开生面的宴集诗序的出现。诗序出现于汉魏之际,成熟于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诗序篇幅加长,独立成文,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叙述说明写作缘起等,而往往借题发挥,自抒胸臆。魏晋南北朝文学性浓厚的诗序不仅丰富了序文创作,也直接促进了唐代赠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大变革的特殊时期,随着整个社会的重大转折,人的文化意识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玄学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主要理论之一,它对中国文化中自然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催化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山水画的开端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使处在萌芽状态中的中国山水画完全脱离了以前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把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带入到古典山水画理论中进行解析,即以功能、方法、材料为线索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整理。笔者先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的山水画理论中整理出山水画的创作意图,进而总结出山水画的功能。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悟道而乐"、"借景抒情"为特点;隋唐时期风格多样,文化气息浓厚;两宋时期尤为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将山水画视为个人文化修养水平的体现;元代山水画成为文人抒发情思的特殊语言;明代山水画理论和技法都得到了系统整理;清代注重绘画技巧的总结与发展,还结合西洋绘画方法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和总结。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山水画理论总结发现,古典山水画创作中有四项基本功能值得当代园林艺术创作借鉴,它们分别是引导人们观察自然、从中学习自然规律和提高认知水平的功能;表达生活理念和情感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倡导理想人居环境的功能。这些功能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把这些功能带入到当代园林设计过程中,会产生带有鲜明传统特色的设计方法和成果。以实现这些功能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转化为园林艺术可操作的要素,再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去组织这些要素,这样得到的艺术成果将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特征,而形式不会受限于任何时代或风格。这就是由古典山水画艺术指导下的属于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4.
析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认为道崇拜、神仙崇拜和生命崇拜是道教的三个菇本信仰,其中道崇拜是整个信仰结构的核心,这成为魏晋南北朝各教派彼此认同为统一的宗教文化体系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基本信仰结构的形成,是魏晋南北朝道教发展为较成熟的宗教形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勃然兴起,隋代留下了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盛唐时期出现青山绿水和水墨山水两路画法,至五代两宋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道家玄学,佛家禅境、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是中国山水画兴起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7.
周一良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贯中西,尤以治魏晋南北朝史最闻名,其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体现在三本著作上:《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和《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其中他对典章制度、民族关系、史学特点、文化发展、历史人物的研究以及在史料的汇集、整理、校订、注释方面的造诣等都有开拓创建之功;此外其在治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方法也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岭南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是岭南古代小说的源头,滥觞于西汉初年,成熟于东汉,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尚有余音。其内容包括岭南的远国异民传说、山川湖泊传说、动植物传说和奇珍异宝传说。在创作意识上,由两汉的“实录”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尚虚构”,再发展到唐代的“有意为小说”。在艺术上,两汉叙事粗陈梗概,语言质朴;魏晋南北朝叙事完整,语言渐趋优美;唐代叙事生动曲折,语言华美绮丽。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赋论述略何新文魏晋南北朝赋的创作与两汉大赋盛行的情形不同,抒情讽刺小赋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色。关于赋的理论批评,更在两汉赋论的基础上,在当时各种文学思想的矛盾斗争中,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就。赋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作家多出于世家大族 ,这些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家族观念。家族观念是魏晋南北朝诗文作品表现的一种常见主题 ,但这一主题所呈现出来的情感色彩却有着明显的区别。纵观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 ,我们可以将家族观念所表现的情感概括为几种模式 ,一是寄托式 ,二是追忆式 ,三是幻灭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