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李义  涂奔 《统计与决策》2017,(11):143-147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陶睿  龙云飞 《统计与决策》2016,(20):143-145
文章选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实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经济增长导致并驱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引领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但是,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二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规模的扩展、金融效率及金融创新力的增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相互作用机制的内生模型,探讨了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内在关联机制.并从实证角度利用我国1980-200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多变量VAR系统全面考察了我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协整关系、因果关系,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选取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社会融资规模四个金融变量,建立SVAR模型确定变量权重,构建了量化我国金融状况整体松紧程度的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其次,基于已构建指数,引入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状况指数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环比和同比CPI三个指标之间均存在39个月的耦合震荡周期,且中国金融状况指数领先三个指标的期数分别为1.91、0.44和5.5个月,对应一致性统计量的值依次为0.94、0.97和0.96,均接近于1,说明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以及对通货膨胀均具有先导性和强相关性,可作为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经济增长自身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贡献率相对金融发展本身较低.  相似文献   

6.
着力构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五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主导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形成的金融供给抑制、信贷支农不足、金融生态恶化、金融服务滞后,成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软肋”。金融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变量之一,其配置方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7.
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金融支持为研究视角,探寻了金融变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不同区域的投资效率、经济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效果以及相关金融变量变化所产生的时滞效应都有较大差异,而金融支持力度的差异是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金融因素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对湖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融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呈反向关系,而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反方向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湖北金融发展的区域特征、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与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两部门模型,本文首先分析在租金分配的所有制偏好和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特征下,我国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升对不同部门的资本形成和技术创新速度的影响,进而探讨金融约束政策下金融发展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接着以2000-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高对我国经济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张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金融效率提高对经济效率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琤 《统计与决策》2017,(4):164-166
脆弱性是金融系统内在的固有属性,因其“隐蔽性”给测度造成困难.文章从银行、市场流动、股票市场以及保险等四个方面,收集整理出14个金融系统脆弱性测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作为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的代表变量,并确定权重,对2003第2季度到2015年第1季度之间的我国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滕磊  马德功 《统计研究》2020,37(11):80-92
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维属性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提供普惠服务和精准服务为核心价值的数字金融借助一系列数字技术,为金融体系改革和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而成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以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创新有序的市场体系、高效公平的分配体系、协调平衡的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友好的生态体系以及全面多元的开放体系为框架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本文对我国2012-2017年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确实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基于不同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互联网金融包容指数的稳健性检验也肯定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利用普惠服务的核心属性协调区域发展确保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证实了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容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强化数字金融监管的靶向性,有助于数字金融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配置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基尼系数作为测量工具,利用2003—2007年统计数据,分析中国31个省(市、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以及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配置的公平状况。研究发现:从省一级情况来讲,总的来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配置的公平状况要好于公用经费配置的公平状况;整体来讲,两个指标的基尼系数均呈逐年减小之势,说明近些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改善义务教育生均资源配置方面的努力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运用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中国能源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提出能源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与类型,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00-2014年能源产业、金融产业的发展水平及能源金融产业共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与金融系统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中度协调、良好协调四个发展阶段,但协调性总体较低,尚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该结论对更理性地把握中国能源金融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参考。同时,基于研究结果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提出促进中国能源金融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宗樾等 《统计研究》2020,37(10):79-89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居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巨大,因而也可能具有减贫作用。本文首次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然而,与预期不同,本文的初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贫困发生的概率,也加深了多维贫困的程度,且影响逐年增大。不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存在结构性问题:数字金融发展给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居民带来便利以及机会,挤占了未能接触到互联网的居民原先所可能获得的资源,这种数字鸿沟使得位于贫困线附近和贫困线以下的居民由于数字金融的发展而愈加贫困。观察背后机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主要导致了面临数字劣势的贫困居民失业概率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应着力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尤其对于农村的贫困人口而言,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引导其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造过程可分为评价指标初选和指标体系完善两个阶段,在评价指标初选阶段主要使用定性分析方法,在指标体系完善阶段主要使用定量方法。结合上海市的问卷调查资料,构建出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以期给实践工作带来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晶等 《统计研究》2020,37(11):57-67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欺诈和信用风险,为了更好地对消费金融中借贷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监测,本文提出了基于稀疏结构连续比率模型的风控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二分类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可以处理借贷客户被分为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有序数据,估计系数的同时能从众多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自动筛选重要变量,并在变量筛选过程中考虑不同子模型系数的结构特征。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发现,本文所提出的稀疏结构连续比率模型在分类泛化误差和变量筛选上的表现都较好。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模型应用到实际的消费金融信用风险分析中,针对传统征信信息不足的借款人,通过引入高频电商消费行为数据,利用本文提出的高维有序多分类模型能有效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可以弥补传统征信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实证研究侧重于金融的资本积累功能,较少讨论金融的要素配置功能。为了间接度量我国金融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利用Battese &; Coelli (1995)提出的随机边界模型以及中国1978-2004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金融发展只是通过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并未促进我国技术效率的全面提升,这一结论与Rioja和Valev(2004) 等人的发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反映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了解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并对各商业银行之间、各类商业银行之间、中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效率进行比较评价,有必要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准确的测度。分别从经济(财务)和技术(生产)的角度,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来测度和评价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及排名,并对两种测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案例研究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Using th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causality analysis technology,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terrediaries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vidences from the multivariate VAR system show that (ⅰ)as far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scal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concerned, what Robinson (1952) declared is right, "where enterprise lead finance follows"; (ⅱ)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view of many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s can be supported by China case.  相似文献   

20.
样本数据正态性转换时变Va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摒弃估测VaR值的正态分布假设已成为当今金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及其热点问题,但利用正态性转换先处理样本数据,然后再利用基于正态分布假定下的VaR估测方法来修正VaR的估值则是精准化VaR计算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试图在考虑收益率分布时变性特征的情况下,利用正态性转换处理样本数据这一思想来细化和改善我国证券市场不同运行阶段的VaR估测。相应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收益率分布不仅存在时变性特征,而且牛熊市期间的VaR值存在显著的差异。Johnson转换函数之SU型适宜作为样本数据正态性转换函数,经转换样本数据估测的VaR值既提高了VaR估值的准确性,又改善了VaR估测精细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