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试对徐灿《拙政园诗馀》中闺情词作以赏析和研究,感受其词沉郁幽咽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2.
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有关她的研究比较薄弱,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对徐灿的生平作以述评,以观成就一代古典才女的历史因缘、风云际会。  相似文献   

3.
“双飞翼,悔煞到瀛洲。词是易安人道韫,那堪伤逝又工愁。肠断塞垣秋。”(《忆江南(徐灿)》) 我们读了朱孝臧这首“论徐灿”词,也就略知清初苏州女词家徐灿之生平了。徐灿字湘苹,其词集名《拙政园诗余》。她是明末清初苏州名门闺秀,由于家学渊源,天资聪慧,诗、文、书画,兼擅并美,尤精于倚声填词。她喜爱古人之作:“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①大词家陈维崧对于她的词极为称赞,说她“才锋遒丽、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②徐灿词所以卓绝一代,除了师承之外,更重要的是生逢季世,其志高尚。明亡后,她拟与夫避世闺隐,无奈所适非偶,事与愿违。自从其夫降清后,她的内心日益抑郁苦痛,家国之恨,难言之隐,皆寄托于倚声填词。徐灿之夫陈之遴别号素庵,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十年进士,授编修。明亡,曾  相似文献   

4.
徐灿在明末清初词坛上具有突出的地位,是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文章通过穷尽式研究发现,在徐灿词作中将"故国之思"作为创作主题之一,并将对家乡的思念自然渗透在词意之中,使人感受到痛彻骨髓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5.
吴藻是清代与徐灿、顾春比肩而三的著名女词人,其词风格多样,其杰出的才华得到时人赞赏。《金缕曲.闷欲呼天说》一词以卓然高异的历史视角,从一己之悲苦转而审视社会全体成员,得出“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的悲剧结论,表现了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的女性梦醒后无路可走的生存困境所带来的悲愤抑郁之情。  相似文献   

6.
清代女性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区别于男性文学创作的根本标志.清词号为中兴,它不仅由于拥有众多的男性词家以及不同词派的出现而形繁盛,也因为有众多女性的参与,出现了像徐灿、吴藻、顾春、沈善宝、秋瑾那样的杰出女词人,为词坛做出了无愧的终结.这一时期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时期,女性要求摆脱几千年来遭受父权统治的命运,要求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和人性的完整.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知觉理论可以简洁地表述为:知觉就是感觉器官以不带被感知对象的物质的方式获取被感知对象的感觉形式.但是究竟应该如何解读这个神秘的知觉理论,却是学术界一直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将比较研究对上述亚里士多德知觉理论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解读,并分别以这一领域的著名哲学家本尼耶特、舍拉布基以及李尔的工作作为各类解读的代表来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讨论.本文的目的是阐明和支持李尔的表征型的解读,并将试图论证表征型解读能够相容于支持其他两种解读的文本证据,并且能够成功地解决其他两种解读各自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在其迄今为止发表的11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角,是作家始终关注的对象.对莫里森作品的解读需要关照其独特的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身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莫里森对西方经典了如指掌;身为黑人,莫里森对非洲文化传统秉承与热爱;身为女人,莫里森一直坚持女性立场.因此,在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时须掌握与《圣经》、非洲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具有女性意识,三者的结合是解读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是了解一个国家大学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而如何解读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是开展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石.通过对不同时期工具书中学科的解读,进而把握其逻辑起点与本质,将有助于人们在统一认识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学者们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利维坦>的前半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利维坦>后两卷的内容,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提出一个全新的解读框架.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固然可以用纯粹世俗化的角度视之,但还可以把这种世俗化铺陈在一个更大的神学背景之下.重新解读基督教之于霍布斯不啻是其政治哲学必然的一环,更是其整个政治哲学的框架.纯粹的"尘世之国",只是上帝过去和未来直接统治人类的"上帝之国"之间的某个阶段,即便这个阶段依然存在着"自然的上帝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