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发的"禁穆令",既是为履行其在竞选期间对支持者许下的诺言,体现"美国优先"及"保护美国安全"的政策主张,也源于其本人及其执政团队对穆斯林和伊斯兰国家的一贯偏见。"禁穆令"的出台引发了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的大规模抗议,但美国近半数民众对此禁令持支持的态度,表明美国国内尚存在严重的"伊斯兰恐惧症"和对恐怖袭击的担忧。特朗普的"禁穆令"意在运用区别对待的策略来分化伊斯兰世界,在撕裂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对美国中东政策走向产生了影响。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将更多地从利益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构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中东地区的政府开发援助是日本维持经济与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边缘准备期(1954~1973年)"、"政策充实期(1973~1991年)"、"理念转型期(1991~2001年)"、"战略转型期(2001~2011年)"与"战略转型深化期(2011年至今)"。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日本在中东地区实践政府开发援助的战略目标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向追求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平衡转型;战略模式从单一的"能源安全战略"向"能源—军事双重安全战略"转型;援助手段从"只出钱、不出力"向"既出钱、又出力"转型。日本对中东的政府开发援助战略转型主要源于日美同盟关系与日本国内政治及利益诉求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中东的政府开发援助战略转型,有利于日美同盟的发展与巩固,但对日本进一步参与中东事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份计划是冷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小布什政府推行"民主改造中东"系列思想、战略和政策的延伸与整合.尽管在"大中东计划"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没有特别提及石油问题,但是,其中却明显隐藏着美国冷战结束后一以贯之的中东石油战略意图--旨在通过从根本上解决改变大中东产油国的政治现状,使之最终成为与美国同质的政治体制,从而构建独霸中东石油的机制化霸权.  相似文献   

4.
解析美国"大中东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美国布什政府提出旨在中东国家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大中东倡议"(下称倡议),又被外界称为"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认为是"冷战后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所谓大中东,是指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以色列、阿富汗、巴基斯坦,但主要针对的是阿拉伯国家,将以色列、土耳其等国纳入该计划,是为了显示美国"改造中东"并非仅仅针对阿拉伯"反美"国家.美准备在6月召开的8国集团首脑会议上正式提交该计划,寻求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叙利亚危机是"阿拉伯之春"引发的一场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是集内战和反恐于一体、大国干涉和地区力量介入相交织的冲突,也是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因而成为观察美国中东战略和外交调整的重要视角。在"奥巴马主义"的指导下,美国坚持采用"以压促谈"的方式参与叙利亚危机进程,避免因军事卷入而重蹈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覆辙,并注重发挥多边作用,试图通过力量制衡和利益置换来实现稳定叙利亚局势的目的,进而服务于美国的中东核心利益及中东政策。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新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可能使"奥巴马主义"未来在美国的叙利亚政策乃至整个中东政策中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6.
美国"整合"中东政策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称霸全球,美国在中东开始实行以反恐、防扩、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为基本特征的"整合"政策.中东政治的现实虽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整合"政策的缺失,必遇重重阻力.  相似文献   

7.
中东权力格局转换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维持了在中东政治和阿以和平进程中的强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独霸地位的单极格局所决定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美国霸权赖以生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而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中东政策,以色列自"9·11"以来的战略优势期恐将终结。随着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独霸格局向美、欧、俄、中、印以及伊朗、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权力格局的演化,政治优势开始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转换安全观念,争取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阿以和平进程,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公民.在2009年2月举行的以色列第18届国会选举中有13名阿拉伯议员当选,在国会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其人口比例.这些阿拉伯议员分别来自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以色列共产党和三个犹太复国主义政党.从以色列建国60年来阿拉伯公民参加国会选举的情况分析,阿拉伯公民在以色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质与量"两方面的变化,即政治自决程度从低到高、从附属走向独立;但同时阿拉伯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却逐渐走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降到了很危险的地步.阿拉伯公民对政治现状失去信心和热情,不仅削弱了以色列左翼势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发展以及中东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是基于反恐和国家安全的现实主义考虑,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则源自现代化与全球化负面影响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中东政策.在反美主义语境下推进中东民主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碍和扭曲.反美主义使中东缺失民主化进程的稳定环境,限制甚至阻止美国进一步推动民主的决心,成为阿拉伯世界威权政府对抗美国民主化压力的制衡手段,甚至还会制约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东石油已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确保中东石油利益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然而,美国竭力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意图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中东等地人民反对石油霸权的斗争不会停息;世界其他大国和地区力量对美国中东石油霸权形成重大制约;美国在中东地区软实力的日渐衰落会削弱其控制中东石油的能力;美国中东战略目标或政策顾此失彼,无法兼容.这表明,美国在中东构建绝对石油安全的战略意图将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为突破阿拉伯国家的围困和孤立,以色列建国后制定并实施了"外围战略",并将其与库尔德人的关系视为"外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对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朗四国的库尔德人采取的政策各有差异,重点且公开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对其他三国库尔德人则采取较为谨慎的政策。在整体上,以色列库尔德政策呈现出利益化、差异化、隐秘化和动态化的特点。作为"外围战略"的具体表现,以色列与库尔德人保持的长期战略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周边安全威胁,并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尽管库尔德问题复杂多变,但未来以色列仍会继续秉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深化发展"外围战略"的理念与布局,灵活调整其库尔德政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中东的"输出民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出民主"是美国持久性的战略,但却是服从、服务于美国的安全战略的,因而具有突出的工具性以及由之决定的可选择性,美在中东地区实施该战略的历史与现实正体现了上述特点.冷战期间,出于遏制苏联、获取石油、保卫以色列的目的,美国在中东"输出民主"时坚持"中东例外论";后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输出民主"行动,但阿尔及利亚民主试验失败的事实,又迫使其重新踏上"中东例外论"的老路;"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采取极端的、冒进式的"输出民主"战略,结果导致中东地区更加动荡.  相似文献   

13.
整体考察美国的中东政策(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部分.依照美国中东政策的源起、美在中东的利益、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美中东政策等历史线索和逻辑关系,本文对美国中东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体考察,构建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的框架".其中,作者多年前提出的"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坐标"在实证研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冷战后,中东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两洋战略"的"连接点"和"支撑点",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与"两洋战略"遥相呼应,构成强有力的"哑铃态势",加强了"两洋战略".此外,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三场有重大影响的战争,进一步说明中东地区对美来说不仅有着无法割舍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4.
塞西执政后,埃及和以色列以安全合作为基石,密切战略协作,构建起具有准联盟基本特征的新型双边关系。埃以关系能够超越冷和平、向准联盟发展具有复杂的动因,它源于体系层面、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变量聚合”。首先,中东体系结构调整导致地区无政府状态加剧,中东多国形成相互交叉的对抗性政治集团,为埃以拓展关系创造了客观条件。其次,埃以安全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扩大,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日渐式微,为两国关系向准联盟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最后,埃及领导人塞西的个性特点以及作为特权阶层的高级军官的群体认知,为两国关系的调整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证。埃以作为中东地区核心国家,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新中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维持了在中东政治和阿以和平进程中的强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独霸地位的单极格局所决定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美国霸权赖以生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而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中东政策,以色列自9·11以来的战略优势期恐将终结。随着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独霸格局向美、欧、俄、中、印以及伊朗、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权力格局的演化,政治优势开始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转换安全观念,争取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阿以和平进程,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部分.依照美国中东政策的源起、美在中东的利益、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美中东政策等历史线索和逻辑关系,本文对美国中东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体考察,构建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的框架".其中,作者多年前提出的"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坐标"在实证研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冷战后,中东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两洋战略"的"连接点"和"支撑点",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与"两洋战略"遥相呼应,构成强有力的"哑铃态势",加强了"两洋战略".此外,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三场有重大影响的战争,进一步说明中东地区对美来说不仅有着无法割舍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苏联的中东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边和多边外交、经济和贸易关系以及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对中东国家产生影响."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双边关系弱化、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受损、中东地区反俄情绪增长等.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对地缘政治所造成的冲击,及时调整了其中东外交战略,提升了中东国家在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地区国际体系变化以及域外大国中东外交政策的调整,重构了其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恢复双边关系的基础上,推出了整体性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中东地区,除了几乎濒临绝境的中东和平进程和几度一触即发的伊拉克核查危机外,备受世人关注的重大事件当属日渐成形的以色列、土耳其(以下简称以土)军事联盟.以土军事联盟打破了中东地区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它不仅使以色列摆脱了在中东孤立无援的困难境地,而且极大地威胁着与以土毗邻国家的安全,并严重地破坏了伊斯兰国家联盟的团结.以土军事联盟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进一步维护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美国为实现“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中东政策,寻觅到了一个相对牢固的战略同盟.可以预见:以土军事联盟必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中东地区的战略安全.以土联盟——美国中东战略的组成部分1.以土军事联盟的形成土耳其自1923年建立共和国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是国际公认的科技强国.较为完备的科研管理体系是以色列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49年科学委员会建立以来,以色列的科研管理机构几经演变,管理体系不断趋于完善.首席科学家制度的确立和《产业研发促进法》的颁布为以色列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终形成集"科学-工程-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科技政策运行模式.整体来看,以色列的科研管理体系之所以能够保持良性运转,得益于政府角色到位、机制保障有力、责任分摊与收益机制明晰等因素.以色列科研管理体系一方面呈现出适时而变、政府主导、政策完善等特点,另一方面,它也面临比较优势弱化、政治和安全稳定性堪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是基于反恐和国家安全的现实主义考虑,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则源自现代化与全球化负面影响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中东政策。在反美主义语境下推进中东民主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碍和扭曲。反美主义使中东缺失民主化进程的稳定环境,限制甚至阻止美国进一步推动民主的决心,成为阿拉伯世界威权政府对抗美国民主化压力的制衡手段,甚至还会制约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