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春 《学术交流》2006,(5):101-106
资产价格影响货币需求的机理可以概括为交易效应、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替代效应。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影响实体经济有三个主要渠道:一是股票市场价格;二是房地产价格;三是汇率。资产价格的变化对货币供求,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危机时期"的我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7月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不同于"危机应对时期"的"后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CPI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我国货币当局及时采取措施减缓货币供应和新增信贷的增长幅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基础货币受到外汇占款等一些不可控因素影响,广义货币(M2)乘数受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因素影响,货币超额供给的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所以,遏制CPI的高位徘徊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长期任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货币当局应继续通过提高准备金和存款利率以降低货币乘数,继续深化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以消除制度瓶颈,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名义锚"由汇率向其他国内目标的转移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当局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根据部分国家的政策实践经验,分析比较货币供应量和通胀目标这两种可能选择的政策特征与调控机制的效果,表明在满足既定制度环境与政策操作能力要求的条件下,通胀目标制是更为理想的货币政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的根源可以划分为货币政策冲击和宏观经济冲击两个层面,通过检验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主要由宏观经济冲击所引致;1998年以前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比较剧烈,1998之后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明显减弱;由货币政策冲击导致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但2003年以来,由宏观经济冲击导致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这说明以国际金融危机为代表的经济冲击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需对此进行积极的国家经济风险预警和防范。  相似文献   

5.
郑建库 《唐都学刊》2000,16(2):32-34
通过对货币功能和发展阶段的分析 ,结合现代经济信用结构的特点 ,进一步分析一国货币供给中货币的三种不同类型 ,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提出转轨时期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渠道提高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对比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功能,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货币政策只能刹车不能启动,符合货币理论的逻辑,而在经济落后的近代中国,货币供给既能刹车又能启动,现代货币理论对此无法解释。货币政策无法启动经济的前提是需求约束型经济(美国),而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国)中,货币政策是可以启动经济的。在两种经济状态下,紧缩银根都可以使经济增长减速或刹车。  相似文献   

7.
一、流动性货币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流动性货币过剩(excess liquidity or excess money)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货币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1].具体表现为银行存贷差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社会可用资金大量剩余.因此,从银行角度出发,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运用不充分.如果以金融市场有效性为衡量标准,流动性过剩意味着货币供给中不能被当期的名义产出和短期利率解释,即超过总需求和通胀压力的货币数量.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预期与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已经蔓延至全球,并已经对我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人们愈来愈重视通货膨胀预期.政府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货币供应量几个方面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8"轻而易举.在复杂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既要能抑制通货膨胀,又要能促进经济增长,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加强公众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努力提高货币政策的引导效应,货币财政双管齐下,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加强国际协作.  相似文献   

9.
苏治  李进 《求是学刊》2013,40(4):68-75
金融危机后,美元霸权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与真实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输入型通胀、外汇储备贬值等国际金融风险。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摆脱美元陷阱,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正在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步骤。基于对货币替代和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梳理归纳,从现实可操作性、改革成本与利益普惠性的角度比较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合作推出亚元两种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5月以来,为了应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先后采取了包括七次降息在内的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但众所周知,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存在并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强化是影响近年来扩张性政策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货币供给内生性对中央银行扩张货币供应量能力的制约及其相应对策作一探讨。一、货币供给内生性对中央银行扩张货币供应量能力的限制1对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解释中央银行扩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是外生性紧密相关。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  相似文献   

11.
住宅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住宅的开发建设还是住宅的销售,以及消费者购买住宅时进行支付,都离不开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本文从我国货币供给以及投资渠道的角度分析相关货币性因素的变化对住宅价格波动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利用2005年至200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杭州市场上住宅价格波动明显受到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股价波动对住宅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浙江省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货币政策浙江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比较了货币政策浙江效应与四大区域效应的差距,发现货币政策变动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效果不仅大于中部、西部、东北等区域,也远远大于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影响的平均效果,浙江省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企业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等因素是导致货币政策冲击对浙江地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减少货币政策对浙江省负向冲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陡升,2007年3月以来,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我国物价水平在世界性危机之后持续攀升,处于高位。CPI在2008年2月同比上涨8.7%之后开始下降,在2011年7月又迎来了6.5%的涨幅,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备受我国百姓和经济学界关注的话题。中国本轮通胀的成因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本轮通货膨胀最主要的成因,同时,按其他标准划分外生性通货膨胀特征明显,国际因素传递成为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推手。治理本轮通货膨胀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和结构政策方面要加大力度,在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严格把关投资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克服各级政府对GDP的片面追求,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这个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到检验的结论,却在我国本轮经济衰退中被打破了.本轮自2008年底开始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效果明显.文章主要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阐述,认为在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强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冲动、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管理问题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伴发生,但两者间的关系往往被忽视.通过多国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等方法对货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规模间关系的分析表明: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规模随着其货币国际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并呈边际递减趋势.同时,在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货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体现为互补效应;而在货币国际化高级阶段,两者体现为替代关系.货币国际化路径差异会造成互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盛普  赵楠  贾兴隆 《学术交流》2012,(4):103-106
从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下滑到2010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带来的物价上涨,政策当局频频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对过去政策的反向调控并不是对过去政策行为的否定,关键是从政策目标的确定到政策的退出是否有利于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为此,我们从货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传导渠道、政策有效性及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方面对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探析,以明确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机理并指出经济背景变迁下政策未来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对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并存条件下网络虚拟货币对既有货币体系和价格水平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其影响的关键因素是虚拟货币的构成特征与使用范围,而非虚拟货币存量或兑换机制;指出了在一定条件下严格制约虚拟货币过度发行的经济机制.因此,本文可以被视作是对货币并存体系运行机制的比较静态分析和初步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蒋序怀 《探求》2013,(3):97-103
2013年3月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正式协商阶段,这将对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文本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中日韩自贸区将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迈向区域汇率稳定阶段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有利于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向集中管理转变,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东盟和美国带来经济和贸易威胁,这两个利益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其行为势必会妨碍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顺利进程,促使中日韩决策者在进行自贸易区建设时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银行相继实施了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统称为"非传统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有"时间轴效果"、"资产再配置效果"等效应,提供了在特殊情况下新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日本非传统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传统货币政策冲击对景气复苏和物价上涨存在一定影响,但长期效果并不特别明显。与全时期相比,2009年之后新政策的效果更为明显,也存在较为清晰的政策传导路径。货币政策作为短期宏观调控手段,能否持续实施并达到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是非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同一货币制度框架下,存在着财政政策协调必要性的争论.采用博弈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同一货币政策下各成员国可能的财政政策选择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财政政策的协调不仅能降低或消除负向冲击对各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还能保护货币区健康运行的稳定基础,实现所有博弈各方的共赢,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结论.同时,还可从本结论以及分析过程中找到财政政策效率协调的必要条件、协调方式等等,从而为欧盟及其他正在或准备实现货币一体化或货币联盟的经济组织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