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白居易是中唐时代一位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心态、思想极为复杂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中,兼济与独善、仕隐与出处、讽喻与闲适充满了矛盾与斗争,他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博施济众之心,又有道家的安贫乐道、虚无恬淡之趣,更有佛禅的看破红尘、超越世俗之意。而这各种矛盾又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使他的诗文创作与人生追求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白集》中《醉吟先生墓志铭》有一段话,对白居易这种复杂的思想与心态有一个简要的说明:乐天幼好学,长工文,累进士,拔草、制策三科,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始终存在着维护法制与破坏法制之争。在这一论争中,白居易(772—846年)作为地主阶级法定权利的代表者,积极为维护封建法制而立论。他不仅是唐代负有盛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也是一个曾任州刺使和刑部尚书并且敢于直谏的政治家。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白居易勇  相似文献   

3.
任侠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基于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政治权利场中工具性质的任侠者应运而生,是任侠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反映在汉代及其汉代以降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代.  相似文献   

4.
在群星荟萃的中唐诗坛 ,张籍、王建无疑是有重要影响的两位诗人 ,他们在乐府诗的创作活动中为元稹、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张籍、王建生卒年大致相同 (均为 76 7—约 831) ,早年同窗 ,结下深厚友谊且志趣相投。张籍写的《逢王建有赠》中有句云 :“年状皆齐初有髭 ,鹊山漳水每相随。”可见两人一生中交游甚密 ,且“升沉不改故人情”(张籍《赠王侍御》)。他们的经历也大致相同 ,特别是在他们各自的创作中期都处于人生的逆境 :张籍患眼疾几乎失明 ,贫病交迫 ;王建“沉沧下僚”,久不得志。而期间他们都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 ,…  相似文献   

5.
任侠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基于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政治权利场中工具性质的任侠者应运而生,是任侠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反映在汉代及其汉代以降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代。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在他那众多的诗篇中,最富有现实性、人民性的作品,当推讽谕诗了,即《秦中吟》五言古体十首和因事立题的《新乐府》五十首.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就是讽谕诗.可见,诗人自己也是十分重视这部分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赵艳喜 《殷都学刊》2008,29(2):62-66,156
宋初,举朝上下弥漫着一股崇尚白居易的风气,宋诗也以“白体”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学者多关注宋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诗人王禹偁对白居易的学习,然而王禹偁却推崇另一位诗人“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此即当时一位颇受皇帝重用、位高权重又喜好赋咏的李昉。李昉在宋初堪称白居易最忠实的追随者。与王禹偁受困于仕途的坎坷磨折不同,李昉更有条件追仿白居易的闲适生活和闲适诗风,由此也成为宋初主流风尚接受白居易的代表,代表着王禹偁之前宋初“白体”的真正风貌。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杰出诗人。他既有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又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是新乐府运动最得力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存诗二千八百余首。他把自己的创作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综观全诗,精华首推讽谕诗(当然,其它三类也不乏佳篇)。而在一百七十多首讽谕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它们大都成篇于三年左拾遗任间。《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真伪考──澄清一桩文学史上的千年公案张安祖徐凝和张祜都是活动于中唐时期的诗人。就二人现存诗作相比较,张祜作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明显超过徐凝,这是目前唐诗研究者一致的意见。然而据说当初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主持乡贡考试时...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7):94-101
苏辙少时从学于父兄,入仕后与欧阳修、司马光等交游,后又教授张耒,他们的七律诗风皆呈现白体特征。白居易是其文集中所提唐代诗人最多的一位,他欣赏白居易的诗品与人品,但对白居易也是有选择的接受,这使得他的七律能够突破白体的局限而自成一家。他的七律诗风"妥帖大雅",长于叙事是其七律的最大特征,且诗法与文法并重,流畅与凝练共存,是白体诗人中七律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位。元时期苏门七律各呈姿态,苏轼七律可谓白体中的变体;苏辙、张耒承欧阳修一脉而来,可谓白体中的正体;秦观七律呈现明显的晚唐体特征;黄庭坚与陈师道承西昆体、后昆体、梅尧臣、王安石等讲究法度一脉而来,成就江西诗派。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改革。然而 ,清末新政却失败了 ,清王朝也在改革中寿终正寝。本文从腐败的角度出发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腐败是如何导致新政失败的。一、清廷一味坚持君主专制和皇族集权延误了新政破旧布新的时机 ;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削弱了中央政权的领导力 ;三、新政推行以来的贪污腐败制约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是人所共知的唐代杰出诗人,对于他的诗,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但诸多评价,都是围绕其谈白直俗的表现形式而言,也即这一点是人所公认的。本文拟就此前提下,通过白居易的人生,借以说明:正是对人生理想的执着热情,促成了白居易的这种诗风。白居易是一个人生指向非常分明的人,他的每一个生命选择,都充满了强烈的目的性,并且,他总是会以全部的身心投入于这一目的。但艺术却往往缺乏过于现实的目的,所以在他这里,诗歌创作首先是作为兴趣而出现的,虽然他四、五岁就开始习诗,并且本身就洋溢着文学家的气质,但在时人心目中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若干年来,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有一种单纯从政治斗争着眼来论人论事的倾向,这恐怕也是一种“左”的影响。例如,对白居易后期的活动和作品,就有不少人认为是“由积极转为消极了”。作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一、白居易后期脱离了政治斗争,过着“知足保和”的退隐生活。二、白居易后期的作品多是“闲适诗”、“杂律诗”,早期为民请命的“讽谕诗”几乎搁笔不写了。  相似文献   

14.
要注意解决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从西汉前期经济领域里的反复辟斗争谈起 波澜壮阔的秦汉时期反复辟斗争,犹如一场又一场疾风暴雨,猛烈地冲刷着各个领域里的奴隶制残余。西汉前期经济领域里的反复辟斗争,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汉初期,由于赵高复辟政权的倒行逆施和项羽分裂势力的战争割据,使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政权财力枯竭,国库空虚,经济上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当时,连皇帝乘坐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是一位自觉以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想对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状态进行定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以庄子笔下"知乐"的濠上之"鱼"自比,其诗中常写到"鱼乐",尤其晚年诗作中更多有写"鱼乐"处。他后半生着意于鱼的乐得其所,无所牵累,认为鱼懂得游于深渊,远离祸患。他以逍遥适性的"鱼乐"作为生命体验的理想追求;在白诗中,"鱼"可以说是白居易的自我形象写照。透过白居易诗歌中的"鱼"意象,可以见出他思想深处的庄学渊源,由此也可窥见中晚唐诗人兼政治家群体精神世界、心灵空间的变化轨迹。"鱼乐"无疑是一种心性自由的象征,成为文人士大夫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朱兰芝 《齐鲁学刊》2003,1(3):12-18
17- 18世纪 ,欧洲哲学史上经历过一场持续的反形而上学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一场反形而上学斗争是由牛顿开启的。其直接动因虽然在于满足当时科学发展的需要 ,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满足这种需要。这一场反形而上学斗争是从中世纪神学到西方当代哲学的转折环节 ,它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是 ,牛顿的反形而上学斗争的意义由于黑格尔的贬斥和恩格斯继黑格尔之后对牛顿的批评 ,以及对恩格斯的这一批评的不适当的强化和延伸而被低估甚至抹杀了 ,这无论是在哲学理论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上 ,都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今天 ,重新回顾这一场反形而上学斗争 ,无论对我们的哲学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探索 ,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起因、结局差别很大,他们的斗争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以北宋为界线:农民起义从主要是反对徭役制度转变为反对封建土地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泰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经历了若干次变动与发展,特别是唐、宋以后,以大土地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土层建筑也愈来愈严密和完备了。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的农民斗争历经了反对农奴制(以及奴隶制)残余、反对人身依附、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他们的斗争目标、斗争方法、斗争纪律,都得到了逐步提高。特别是到了近代,其勇于牺牲和严守纪律的精神为世界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是史学界长期有争论的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是:太平天国的政权是农民政权呢,还是封建政权?持农民政权说的同志所持的理由是:这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它的斗争矛头,始终指向清朝统治者。据此,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农民革命的民主主义因素,是“劳动者专政”。持封建政权说的同志所据的理田是:太平天国从永安封王的第一天起,就打上了封建政权的烙印;它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都是封建性的,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较之开明一些而已。笔者认为,太平天国政权不仅是一个短暂的农  相似文献   

19.
中唐诗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以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得以留名。由于新乐府运动对现实生活和政治的关注 ,因而白居易经常被称为杜甫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固然不错。但事实上 ,在白居易两千余首诗歌中 ,表现衰老、病痛、死亡一类主题的诗为数颇多 (在本文中 ,我将此类诗所表现的统称为衰老主题 ) ,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以增进对白居易的全面了解。(一 )在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中 ,以感叹死亡、病痛、美人迟暮、时光易逝为主的衰老主题 ,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主题之一。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最早出现 ,是屈原的《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  相似文献   

20.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应付当时国内外的重重危机而与德国签订的“不幸的和约”,其签订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内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是这场争论中的重要角色,在列宁和“左派共产主义者”之间,算是“中间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过去长时期内,我国学术界多沿用苏联的观点,认为托洛茨基是“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