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与朝鲜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终于推翻封建帝制,创立共和,从而结束了我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孙中山先生还非常同情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热情支持其反帝独立斗争,积极主张中国与世界各弱小国家和民族结成联盟,共同向帝国主义展开斗争,以获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族观是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于1924年前后形成完整的观点体系,是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含有许多非科学的解释,但在政治倾向上体现了民族革命与民权革命的统一,适应了中国革命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划时代的地位。新三民主义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产生了新飞跃,在反帝为首要任务和民族自决原则上,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达成一致。其民族统一与国家统一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国家和政治国家都是现代主权国家,但民族国家与政治国家在建国顺序与建国内容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过程中,孙中山力持通过政治革命实现政治国家的目标与民族国家统一.由于政治国家价值理念与社会客观现实方面的差异,孙中山思想中残存的封建意识与民主价值之间的张力,以及政治国家理想与民族国家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这种举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于一役的思想和实践,非但不能实现政治国家目标,而且也不利于民族国家统一,并最终回归民族国家统一之路.孙中山的政治国家实践说明:政治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民族精神是政治的灵魂,要正确对待民主与政体的关系,政治国家要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4.
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百折不挠,奋斗终生。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永为后人所敬仰。孙中山的名字,将永载革命史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伟大的鲁迅在青年时代,就积极拥护和支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的斗争。鲁迅留学日本时,在东京的中国革命民主派和改良派的斗争正在尖锐激烈地进行,鲁迅坚定地站在革命民主派一边,每天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的学校以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他为革命民主派的革命活动所深深吸引了,而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也在这时候得到迅速的发展。在青年鲁迅的心目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才是革命的希望。即使在鲁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以后,他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也始终怀着崇敬的心情,给予真诚的赞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历来就是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辛亥革命时期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领导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反清”武装革命,努力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在他们的革命意识中,争取民族解放是这场革命的重要目的。因此,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国内民族问题的趋向,是关系这场革命的性质和影响这场革命能否推翻清政权,实现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理想的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孙中山在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伦理道德思想的探讨,揭示了道德教化与革命和建国之间的关系,并对孙中山在对待中西文化,以及现代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问题上所选择的弹性态度予以了剖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和纲领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主义革命目标则是民族主义的集中体现,对革命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创建中华民族新族体为目标的民族主义旗帜在辛亥革命后重新举起,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进程的大事,是孙中山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体现,是其旧民族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向新民族主义转变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分析。水平所限,尚望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深受帝国主义践踏的苦难年代,他把自己的一生紧紧与民族的命运相连,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象许多革命家一样,在革命思想的形成时期经历过一般认识和摸索过程。他原想以自己的高明医术来解救苦难大众,实践中使他感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不久,他目睹了清王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败局招致民族更加深重的灾难。为寻求救国出路的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接着发动了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也是大同梦。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中国人的最大梦想,而孙中山是这一梦想的首位追梦人。他最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开启民族复兴梦;创立三民主义,寻觅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模式;领导革命,建立共和国,跨出了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锁定民族复兴梦的高远目标,抓住筑梦的关键。孙中山追梦的历史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一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在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多年中,即二十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革命的言论。孙中山为何如此重视社会革命?他对实行社会革命有何设想?其理论价值如何?本文试图作一初步剖析。十九世纪末,孙中山伦敦脱险后,便暂时逗留欧洲,认真考察各国政治。两年之中,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干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上,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①他以敏锐的眼…  相似文献   

11.
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的辛亥革命至今已整整100年了。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闸门和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中国近代化之路,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是20世纪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亚洲复兴是孙中山主张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反帝反殖,争取独立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特点是:把中国革命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对亚洲各国的革命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3.
廖仲恺传略     
廖仲恺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他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完成中国国民党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事业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革命活动,是和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五族共和”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到1920年以后,孙中山便扬弃了它,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旗问题的纲领,孙中山主张的“五族共和”是有着深劾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在我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近代中国,民族问题更是个尖锐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这是摆在一切阶级、政党和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辛亥革命中,十分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他提出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主张,比同时代的其他人都要高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又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实现民族平等,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政策和法令。这对于促进各族人民的觉醒,推动我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近代的政治形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确立等方面,对近代农民战争(主要是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的农民战争,就不会有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7.
何香凝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香凝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积极赞助和维护国共两党合作,组织和指导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孙中山为了彻底改变我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不仅立下在我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雄心壮志,而且第一次把我国民族关系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提出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孙中山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思想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它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与中国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中国城市化余子明关键词:孙中山城市化交通运输工业化城市规划孙中山不仅是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斗不息的职业革命家,而且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的开拓者。南京临时政府一成立,他就要求革命同志“前日富于破坏之学问者,今当变求建设之学问。”①赣宁之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