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于作品记录的是被摄人的肖像,公民的肖像权又表现为自行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其肖像的绝对专有性,公民如何使用其肖像摄影作品就是其肖像权范围内的问题,其肖像权已经涵盖和淹没了著作权,故公民对载有自己肖像的摄影作品的使用是其权利使然,因此,在权利冲突下应对肖像权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2.
吴天明  李钊平 《中华魂》2013,(10):44-47
魏德运曾以一场主题为《共和国不会忘记》的摄影展,让已经成名许久的自己,再次站在了中国摄影界的潮头。在那次摄影展后,人们记住了中国摄影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为老红军老将军拍摄肖像的艺术家——魏德运。  相似文献   

3.
《纳塔丽·格朗热》是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内容比较晦涩,但是寓意深远,整部剧作似乎都渗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担忧。伊莎贝尔·格朗热想给女儿创造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所以她拒绝男人进入自己的住所。作品"是对住所之外的所有一切的控诉",没有男人的存在,伊莎贝尔·格朗热的担忧就可以被慢慢化解了。  相似文献   

4.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对画像行业造成冲击,一些画师改业从事照相馆人像拍摄,把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法则运用到人像摄影中,从当时留存至今的“小照”、“肖像”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受中国传统肖像画形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传统。清宫流传至今的慈禧着色放大照片是早期中国人像摄影的珍品,而勋龄所拍摄的慈禧扮观音的化妆照可视为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摄影创作的先驱,它与西方同时期盛行的高艺术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精神境界和宗教信仰,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樊富江同志的《油田群英谱百人肖像摄影展》,在五月一日开展了.赞美、歌颂石油劳动人民的肖像摄影作品选择在劳动人民的节日展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6.
了解西方现代摄影的发展史有助于正确理解西方的摄影观念。笔者分析了直接摄影、现代主义摄影、后现代主义摄影等西方摄影流派 ,对如何借鉴西方现代的摄影观念来发展中国的摄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以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回家结尾。对于这个结局评论家有不同的诠释。这个问题可以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即伊莎贝尔与"女士"这一身份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认同是让她回归压抑婚姻的重要原因之一。伊莎贝尔在美国时,对欧洲书籍的阅读为她将来的这种认同做了铺垫,而她与梅尔夫人的结识和交往则让这种认同成为必然。伊莎贝尔回归绝望婚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不想违反"女士"这一身份的行事原则。  相似文献   

8.
摄影是诉诸视觉的艺术,摄影作品在传达外部世界真实信息的同时,经历了摄影家去粗存精、删繁就简的过程。取景框里突出什么、淡化什么、舍弃什么都要经过摄影家权衡思考后予以取舍。虽然每个人的兴趣、才能、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好的摄影作品,都很注意尽量做到画面简洁。所以,也有人把摄影说成是“减法的艺术”。成功的具有简洁之美的摄影作品看似容易却艰辛,往往能收到过目不忘、震撼心灵的效果。一、什么是摄影作品的简洁之美美的定义有多种,简洁即为其中之一。即画面上除了必要的表现对象以外,其余的都尽量予以排除,实在排除不去…  相似文献   

9.
农家小院     
从事摄影工作40多年来,我的脑海里时刻铭记这么一句话:美在身边,重在发现。因此,我平时都用我们摄影人敏锐的目光观察人、物与景观,唯恐错过最佳的题材和捕捉时机而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10.
陈之杂 《社区》2010,(35):39-39
在摄影圈,“扫街”并不是指清扫街道,而是拿着相机在街上寻找摄影素材。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最爱做的事情之一。暑假期间.我随团去了德国旅游。当然不会错过这种“异国扫街”的机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