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幽默、性灵、闲适和娓语笔调及其小品文理论 ,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 ;他在《语丝》、《论语》、美国、台港时期的小品文良多于莠 ;他的小品文古今中外、任意而谈 ,娓语笔调、亲切自然 ,亦庄亦谐、幽默有趣 ,语言平实、平中有奇 ,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幽默理论在上世纪 3 0年代不合时宜 ,受到批判 ;但其作品和创办的小品文刊物 ,对当时的散文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 8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和发展也是有益的。他对中西文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受到海外评论界的高度赞扬 ,誉为“文化人之龙凤”  相似文献   

3.
苏轼小品兼有魏晋之洒脱和六朝之隽永,而自成一家。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晚明小品文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其中吸收大量的精华。苏轼小品文在题材的生活化、语言的简练畅达、幽默与讽刺、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等方面对晚明小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明末社会张扬独立个性、强调主体意识,加之文人对传统价值观的背叛,此时的小品文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情趣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浓郁的反传统文学的异趣。风格的轻灵佻巧和内容上的脱离现实,使小品文受到清初学人的批评和轻视。廖燕一反时人对小品文的鄙视,不仅肯定了它特殊的艺术价值,而且从作用上把它与“载道”的古文相提并论,但又不把小品文视为传统古文那样的载道工具,而是把它看做批判现实、宣泄不平的武器,在理论和创作上为小品文的生存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晚明小品文对汪曾祺创作影响很大。其精神内涵,即重视个体价值、珍爱个体生命、憧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等等,与汪曾祺以个性自由精神为人格内核的现代意识相契合;此外,晚明小品文贵创求新、尊情融俗的创作观也与汪曾祺对现代小说艺术的思考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除作为一位小品文作家,王思任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他的诗歌历来被蔑视或忽视。该文对王思任诗作按内容分三类加以讨论,并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抛开晚明以来钱谦益等人对王思任的贬斥,试图对王思任的诗歌作一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的《骆驼草》同人远避现实残酷的斗争,退守书斋过着隐逸生活,从事抒发性灵的趣味小品文和抒情小说的创作。这一时期周作人的小品文从风格境界到美学境界都走向成熟,与俞平伯一起力争给小品文以文学正统之地位。废名的抒情小说达到了他无法超越的至高点。  相似文献   

8.
宋濂传记文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传主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作者综合运用多种写人艺术、高超叙事技巧和浓郁抒情笔法,取得较好艺术效果。宋濂传记文艺术主要源自继承和发展秦汉史传传统和唐宋韩柳传记文成就,他是明前传记文成就的集大成者,其传记文创作开启明代中后期平民传记文创作的先河,也推动了中晚明人文气息浓厚的小品文出现,并开创明清传记传奇化写作风尚。宋濂传记文成就非凡,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作家的梁实秋在精神气质上受传统文化心态影响很大,他的小品文与明清小品文相比,在文化境界和文化心态上既有所继承又有所超越。雅舍小品继承了明清小品文对市民文化的关注,并以现代文化的目光加以审视。在创作心态上,梁实秋的文学选择与明清小品文大家的文学选择一样,经历了由迫不得已,不再关心于重新架构文学理想,选择独抒性灵的小品写作,到认同这种边缘的文化身份而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东方论坛》2021,(1):30-41
作为古文支流的唐末小品文,其创作主体带有鲜明的寒士阶层的特征,这与唐宋之际门第观念渐趋消弭、出身寒微的道德才学之士积极要求晋身的时代趋势是一致的.这些出身寒微的底层文人把社会生活中亲身经历的问题和思考凝练成文,贯彻积极用世、关注现实的创作原则,继承并发扬了中唐古文革新的精神特质,变古文之正统说理为小品杂著之辛辣嘲讽.同时他们注意将充满艺术表现力的小品文编辑成书,以用于科举场屋省卷行卷的关键之时.这种对小品文的重视及其阶层特点所导致的内容趋向,使得唐末小品文作家与当时的古风型诗人群体一起,其创作成就共同构成了唐末寒士文学的主体部分,决定了唐末寒士文学所具有的深广的社会意义,代表了唐宋之际隐含于社会底层的古文脉络的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丰富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积累,丰子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的童年崇拜意识是在其佛家思想浸润中形成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在佛性和童心的牵引中,丰子恺的艺术创作在题材选择、审美观、文风以及具体的创作手法上显现了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以佛性童心为切入点来把握和分析丰子恺的艺术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2.
韩愈主张“文”、“道”并重,散文创作在艺术技巧及表现手法上颇具特点,“发言真率”和“抑遏蔽掩”两种笔法各臻化境。韩愈散文中“发言真率”之作,锋芒毕露,雄辩劲拔,文势如虹;运用“抑遏蔽掩”笔法则含蓄蕴藉,意味悠然,婉曲尽情。两种笔法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刘德杰 《南都学坛》2012,32(1):82-89
张衡诗文在意象布设、意境营造及声韵使用等方面,有意追求清丽、简净、灵动、谐畅的审美境界,开拓了东汉文学新境界,肇启汉魏六朝之清畅文风。张衡诗文清灵简畅风格的形成,既得益于南阳地域文化的陶冶,也受益于张衡的科学艺术思维惯式,淡静的性情也使他比较偏爱清朗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4.
《会合》集中体现了托马斯.哈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把一切事物发展运动的必然规律作为对意志力的诠释;其诗歌的完全境界得益于建筑美学在创作上的移植;美妙多变的音乐韵律,使诗歌语言具有变化流动的美。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蒙以独特的思想和标新立异的艺术实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存在。那么,王蒙在文学创作上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从成功学有关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以《王蒙自传》为依托(也就是说,本文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对其自传的真实性认同的基点上展开的,侧重其前期文学创作的成功)对之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王蒙的文学创作获得成功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东方朔是汉代重要作家,对东方朔及其作品的研究是汉代文学研究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论文从两个方面对自汉代以来有关东方朔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以往的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加塔里的“生成”概念 ,着重探索爱尔兰小说家和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主观追求 ,认为他借助于“反”小说的创作形式和写作过程来传递自己的哲学理念 ,即对所谓虚空的“真实”的追求 ,在写作中 ,作者及其创作的人物生成了不可感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李乔前后期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变化主要表现为:作品选材从单一化向多视角转向;作品风格以现实主义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转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生阅历的丰富、思想的积淀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文章通过对李乔前后期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变化的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彝族当代文学的拓荒者——李乔。  相似文献   

20.
奥登移民美国一事曾激起英国文坛的非议,当年的批评者认为他没有担当好诗人的公共责任。但艺术并非是社会状况的简单呼应,奥登对个人艺术自由的坚持,源于他对“艺术无用性”的认识,源于他以“真实”为标准的艺术价值观,他认为写作本身便具有社会政治性。因此,其写作的私人化倾向,不是对诗人责任的抛弃,而是体现公共责任的迂回方式,因为对他本人而言,写作的私人化更有效地达到了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