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理人》2010,(7):34-39
对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来说,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借他们的势来快速发展自己,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经营哲学。只要你有靠近他们的自信和勇气,有获得他们青睐的创想和能力!借势的本质是利益共赢。你能给“巨人’带来什么价值?如何成功从他们那里借势?  相似文献   

2.
下属和上司     
刘澜 《决策》2009,(9):49-49
绝大多数决策者都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对他们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要决定做怎样的上司,先要知道有怎样的下属。一般说来,下属可以分为四种:爱上司的批评者,不爱上司的批评者,爱上司的不批评者,不爱上司的不批评者。第二种下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会反对,但是并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来。第三种下属恰恰相反,是为了支持而支持,不管你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曾立平 《经理人》2007,(11):38-39
如果你想全方位地提高企业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力,如果你很明白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你有变革的勇气,想让企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组织,那么,你到底该怎么办?对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他们可能会问:我的企业创新能力强不强?我到底该从哪里着手,加速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经营管理者》2014,(9):38-41
看着头上蓝天白云,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我对你说,天上正飘着钞票和商机,你一定不相信。但对那些投身通航产业的人们来说,他们显然能够看到蓝天上的那若隐若现的一张张钞票。  相似文献   

5.
抓住契机     
在过去的专栏里,我不厌其烦地讲述如何才能管理企业文化。因为对于许多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件不容易做的事。首先,你必须要有所谓“企业文化”的意识,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窦文涛 《领导文萃》2007,(12):136-139
常看凤凰台的人知道,我没有很深的学问,可古人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一个人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于我而言,能与大家分享的,也许就是我的这点生活经验吧。有人问我:“从无名小卒到名嘴,这一步步行进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八个字:“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你的员工都在做什么吗?对于今天的许多员工来说,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尤其对于发达国家员工而言,这些“沉默性”的活动,比如说交换信息,做出判断,以及跟同事、客户以及供应商等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已经日益成为他们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智者如水     
蒋献芹 《领导文萃》2009,(17):144-144
老子的师父叫常枞,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和许多人及徒弟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师父你还有什么要告之的吗?常枞对老子说:“牙齿和舌头.那个刚强,那个柔弱?”常枞张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老子一看说:“师父你的嘴里什么也没有。”常枞又对老子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  相似文献   

9.
黄佟佟 《决策探索》2009,(23):91-91
他惊诧地反问:一两百万算有利润吗?我说,对李嘉诚来说当然不算,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说,当然就算。他得意地笑了笑,不语。我问小张你的铺头在哪儿,改天我去帮衬你,但是你要给我打折哦。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不俗的成就,就必须学会主动工作,自己找活干,将公司当成"家",将公司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个"发工资"的地方。很多时候,要想赢得老板的赏识和重视,并非他要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而是你能自己主动地去做出成绩。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我们实现事业目标的重要基础。如果你不主动向前走,没有人会推着你走——更多的人只会想方设法拽你的后腿,希望你停滞不前或步履缓慢,始终走在他们后面。  相似文献   

11.
某县委书记从一地调往另一地任职,临行前,与他的秘书谈心。他对秘书说;“你为人诚实,干事地道,是一个好人,但你不是一个好秘书。”秘书感到愕然,因为他觉得多年来自己始终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书记继续说:“你跟着我也有好些年了,但你没对我提出过一条建议,对我的要求也没提出过一次否定,每次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你都是好好好是是是行行行,你说你能算是一个好秘书吗?”秘书无言以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来说是颇有启发意义的。秘书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简单地说,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一般…  相似文献   

12.
首先,我们来分析穷人之间的竞争。设想这样一个情形:在一个贫困的农村,有一群贫困的孩子,他们中将来谁能出人头地?对于乡下人来说,通过竞争取胜的途径主要是两条:考大学和做生意。于是我们的问题是,给定其他条件(智商和情商)相同,什么因素导致乡下孩子更容易考取大学或者做生意赚钱?答案似乎是:运气!  相似文献   

13.
刘澜 《领导文萃》2009,(14):112-114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的绝大多数经理人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一,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二,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时,在华盛顿记者俱乐部演讲。翻译传来一个问题:“今天你谈到你的前任斯大林的邪恶统治。你当时是他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你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要做成一件事并将其做好,让你要调动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满意,是“造”出钱的关键。所以在定价时,如果没有考虑你的利益链条的合理分配,你从一开始就会失败  相似文献   

15.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6.
李开复 《领导文萃》2007,(1):146-150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杨光 《领导文萃》2007,(5):147-149
在现实世界中你作出的选择永远跟自己的爱憎一致吗?也许你会说,当然,除非是刀架在脖子上,否则当然要支持自己喜欢的一方了。然而对于有些老奸巨猾的家伙来说,这样做实在不够刺激。他们自有办法让竞争对手放弃他们的选择,帮自己的忙。  相似文献   

18.
赵琳 《秘书之友》2011,(2):48-48
关国专家提供了几个减轻心理压力的建议: 1.必须思考清楚,对于你和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并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它。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最微不足道的成绩也会令你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9.
如果给你这样两道试题,“中国最不缺少的是什么?”和“中国最缺少的是什么?”要求是:两道题的答案必须相同?你会怎么回答呢?’  相似文献   

20.
王简 《领导文萃》2007,(4):126-126
为什么我们工作时要100%地投入?你也许会问,99.9%还不够好吗?下面我要告诉你千分之一的误差会造成什么后果。假设大家工作时99.9%地投入,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