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瑜伽人林敏说过:瑜伽练习就像喝牛奶,东西虽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凉的牛奶,加热、按量来喝就会让所有人慢慢适应。同样我们在挑选适合自己的瑜伽课程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2.
洋与土     
建国之初,也就是我们国家饱经战乱之后,土的东西尚且匮乏,洋的东西就更是稀有了。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人曹崇过洋,迷过外。凡是洋的东西都走俏,都吃香。当我们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党和政府曾发起过对崇洋述外的“洋仅哲学”的猛烈批判,许多产品前面的“洋”字逐步取消……尽管如此,人们对洋货仍有一种特殊的偏好。为什么?我想是两个因素:一是洋的东西是外来的,是本土上不曾有过的新东西。人们喜欢洋东西,是一种喜新厌旧的。C理使然。二是洋的东西是现代的,科技含量和现代文明的含量比“土”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问题是斯宾诺莎认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现代也还很有兴趣,这就是语言和真理的问题。我们知道,思想是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想本身是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但我们的语言是否真能把我们的思想正确、清楚而且明晰地表达出来,这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一个问题。早在古希腊,智者派高尔吉亚就曾经在他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里提出一条重要原则;即使我们可以认识事物,我们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按照高尔吉亚的看法,我们认识事物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而给予的,我们用来感知事物的方式和用来感知语言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语言不可能向我们表达这些事物。就是在现代,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语言图象论最后也得出结论说:“确实有不能讲述的东西。它是自己显示出来的,这就是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斯宾诺莎的语言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语言的性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而且也因为对他的语言观点的研究可进一步提供对他的哲学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学术理论界,最难做的工作恐伯要属编辑了。一个研究人员,虽不能说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但不愿写的东西他可以不去写,这一点是基本上可以办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虽不能说愿意讲什么就讲什么,但不愿讲的东西他可以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这一点基本上也可以做到了。而我们的编辑呢?按理说选用什么稿件、编辑什么文章是他们最起码的权利,然而在不少情况下这起码的权利却没有得到保证:明明自己不愿意编的东西,也必须硬着头皮去编;明明没有什么新意的文章,也必须违心地去用。据说这一切都是“政治的需要”。这种实际上被剥夺了自主权的编辑还称得上真正的编辑吗? 编辑,这是一项两头受气的工作。在学术理论研究没有纳入法制轨道的情况下,上级机关任何一位领导人的意见都可以成为必须执行的“绝对命令”。你不服从吗?对不起,轻则  相似文献   

5.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很有意思是,人在落难时,反而会有很多人帮助你了!同样的,你走在街上,去餐厅吃饭,有人就说,哎你最近也是不容易的,你别付钱了!我说我不用你们同情的呀!我去小店淘衣服,人家也说,哎杨老师,你就买一件拿一件走吧!我说,哟,今天怎么这么大方啊!她说,哎,你最近挺不容易的!咦,我就觉得挺可爱的,以前人家都恨不得宰死我,我买一件衣服800多元,我的女朋友顶多四五百元。不过能省掉一些钱也好,还可以喝个好的下午茶。  相似文献   

6.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这第一年,我们厂的变化可大啦,工作的厂区变新了、环境变美了,就从我们的着装看,你就会发现我们跟以前大不一样。你看,个个干净整洁,人人精神抖擞。厂里给职工的待遇也越来越好, 就说我现在的工资与去年相比,每月多了1000多元。”这是沈阳机床集团第一机床厂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程向辉肺腑的话语。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在语言中划出一条界限:凡是可说的东西,都可以明白地说,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则必须对之沉默。可说的东西是世界和全部自然科学,语言和世界具有逻辑同构性,并指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多数问题和命题都是对语言逻辑的误解。但不可说的东西才是他的全部心意所在。不可说的东西是世界之外的神秘的东西,包括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意志、善恶、幸福、伦理、人生意义、世界意义、价值、上帝、世界存在和对世界之为一有限界的整体的感觉,这些不可说的东西以形而上学主体为核心形成了他的超验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我想就理智意义上的文化多元及其与美国研究的关系谈一些看法。我所以强调“理智”,是因为我同意路易斯·米南德最近在哈泼斯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我们在学院里为促进社会变革所能够做的,甚至应该做的事情都有一个现实的极限。我不想自欺地说我就多元文化所谈的这些观点会在本文范围以外引起共鸣,或者以为多少作为一个学者我必须承担建设多元文化社会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小镇上     
桥头我们觉得吴叔叔可以把声音再放大一点,镇上唯一的一家KTV里——其实也可以叫音乐茶座或者烧烤店,但分开叫不符合实际,就干脆合起来统称为"音乐茶座烧烤店"。我们私底下是这么喊的。来这儿消遣的都是山上的几个青年,老年人也有,他们老的喝茶吃东西,小的吃东西唱歌,把这家好不容易在外面流行到这儿的KTV搞得烟雾缭绕、满屋子麻辣味。我们当然就是吃烧烤啦。"小孩子唱什么歌!鬼叫鬼叫的!"他们就是这么跟我们说的。然后他们自己鬼叫鬼叫……好像说远了。再说回来。  相似文献   

10.
人性的较量     
淇江流域的八月是多雨季节,今年也不例外。接连下了好多天雨后,天刚一放晴,罗雨便心急火燎地往娘家赶。路过村东头约一里绕村而过的淇江时,罗雨见江水涨得老高,心里便有种莫名的担心,一进家门就对母亲说:“妈,江水都快漫过大堤了,去我家住吧?”母亲看了她一眼,却说:“没接到撤离的通知,今天部队也来了,应该没事吧。”  相似文献   

11.
人尚未老,就有些"脱头落攀"了。最近连续三次丢失东西,所幸又都找回来了。高兴的不是所丢之物的失而复得,而是在从失到得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情。这也是另一种失而复得之情吧。第一次丢东西是在台湾的高雄。那天晚上,我们游完爱河又去岸边的元宵灯会"轧闹猛"。挤出人群时,身上汗津津的,就脱了羊绒衫,搭在背包的包带上。  相似文献   

12.
社区休闲     
我们办公室经常来客户,因此用办公经费买了些好烟、好茶叶用来作招待。这些东西都由高主任保管,他可是个小气的人,没有客户的时候,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是没法享受这些好烟好茶的,我们背地里总说他抠门,是个铁公鸡.昨天下午,隔壁办公室的老林着急地跑来问我:“小张,我那儿来了几个重要客户,可连个好茶叶都没有,你们屋有吗?先借我用用!”我忙说:“有是有,我们办公室上周才买了铁观音,一千多块钱一斤呢!可现在部在高主任那里、呆会他来了你问他借吧.”老林一听便叹气了:“我早知道他是个小气鬼。要不是今天来了重要客户,我才不向这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开口借呢!”正说着,高主任走了进来。性急的老林张口就说: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年前,张亚利即痴迷于时间。他说时间来也无声,去也无息,一来一过的行程中,只在世间遗留下一些东西,让你确定它确实来过,也属实走了。于是张亚利尽可能地搜集这些东西,以此作为时间经过并仍在流逝的物证。久了,不知不觉中就集聚了太多东西,排满了整整一幢三层小楼。张亚利想弄块"绕阳湾时间博物馆"的牌匾挂上门楼,人家说没那么个叫法,他才不情不愿地把"时间"换成了"历史":"凑合吧。"  相似文献   

14.
女真 《今日辽宁》2016,(4):90-91
正其实远不止千里。从沈阳到成都,直线距离也几千里了吧,说千里只是言其远而已。某年某月,听说一位同事去成都出差,我急忙给成都的伯父打电话,问他需要带点什么。现在物资流通水平大为提高,一般的东西无需如此远距离地人工搬运。不像从前,伯父从成都回东北,每次都带一大堆东西,茶叶、汤圆心子、汤圆粉、腊肠、牦牛肉干,五花八门。现在这些东西超市里都能买到,比原产地也贵不了多少,不必大包小包地背了。但是对伯父来说,有一些东西在  相似文献   

15.
宿亮 《东西南北》2013,(23):42-43
1984年,伊坎在法庭上说:“只要价格对,我们就准备卖。我想这对于你拥有的所有东西来说都是真理,除了你的孩子,可能还有你的太太。”法官晾讶地张大了嘴:“可能有你太太?”伊坎笑着回应:“对,可能……不过,别把这话告诉我太太。”  相似文献   

16.
我夫妻俩都下岗并已申请了低保,为什么居委会的人说我们如果都没有找工作,就只发一个人的低保金呢?而且各个区的待遇好像不一样,福田区就比我们要高。在深圳市是统一的,标准是344,应该说各区是一样的。一些区逢年过节给困难群众一点钱。现在民政部门一方面对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一方面也鼓励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人积极寻工工作。如果是有劳动能力,居委会或街道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和三卷对商品价值的论述中,提出了价值规律的两重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含义。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资本论》一卷和三卷对价值的论述能统一起来吗?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入手,寻觅一条回答这些问题的路径;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计算价值”这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恩格斯在评价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萨伊的效用价值论时曾说过:“假定某人花费了大量的劳动和费用制造了一种谁也不要的毫无用处的东西,难道这个东西的价值也要按生产费用来计算吗?经济学家回答说,决没有这样的事,谁愿意买这种东西呢?于是我们立刻不仅碰到了萨伊的臭名远扬的效用论,而且还碰到了随着‘购买’而来的竞争,这样就形成了尴尬的  相似文献   

18.
邱晓芬 《社科纵横》2005,20(4):241-242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颜色打交道。颜色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没了颜色,这个世界会是怎样。颜色有各自独特的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不同的语言,颜色的含义不尽相同,甚至说同样语言的人,对颜色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本文以一些主要颜色词为例,讨论它们在汉英文化中的联想。  相似文献   

19.
一、“丝绸之路” 我们走的是一条通往文艺复兴时期的“丝绸之路”。这路与其说是历史 的,毋宁说是逻辑的;与其说是逻辑的,毋宁说是形而下的。它是古代现代也 是未来,是天国自然也是社会。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受无法言明的自 然法则的支配。”② 当我们知道,早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就为人刻下了“理解你自己”的神谕,我们就萌发了这样的向往:抛却理性思索的冒险和痛苦,从事对自身的复现术与溯。因为理性的质的规定性和致命的弱点就在于:自身无法重建。“如果理性能够创造知识,那么人类的其它创造活动都可以象知识一样可靠了。”③ 人性…  相似文献   

20.
如今 ,多一半的日本制造业被全球化和市场主义的风浪掀翻 ,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日本式经营”也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光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正在奋起直追 ,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不过 ,若因此而说日本人缺乏创造性 ,也殊难叫人同意。的确 ,日本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国外拿来的 ,但这也不能说日本仅仅是从国外“拿来”或仅仅进行了“复制”。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部的特聘教授把日本称为“文化加工装置” ,说日本人积极引进欧美的东西 ,进行“日本化”后 ,就制造出了不同的东西取而代之。像圣诞节、情人节、生日礼物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本将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