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问题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五四”时期女作家凌叔华作品的分析 ,可以看到她从两个方面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一、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事业与家庭就女性而言比男性更加难以处理 ,但却是无法回避的。二、如何永葆婚姻生活的鲜活。这虽然是个家庭问题 ,但也是女性彻底解放的社会问题。凌叔华的探索为女性问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婚姻到底给女性带来了什么?女性解放的出路在哪里?凌叔华的作品通过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展现了五四时期女性的生存现状。不论是传统豪门巨族中的女性婚姻,还是为寻求个性解放,努力实现婚姻自主的现代女性婚姻,都呈现出悲剧状态。在凌叔华看来,在社会的整体解放没有实现的大环境下,单纯的女性解放,只能是空想。只有摧毁腐朽的婚姻制度,提升女性主体意识,才能冲破限制女性发展的婚姻枷锁。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上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后便受到注目,鲁迅、朱自清、沈从文、戈灵、朱光潜等均有评述.在新时期,凌叔华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开拓了认识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时代反思意识的视野.但研究存在不平衡的一面,这表现在研究者偏重于她早期的作品而忽略其后期作品.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是20世纪20、30年代一位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她的创作往往囿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大手笔的结构布局,然而她却通过家庭这个小小的窗口泄露出了中国女性尤其是中上层女性生存的真相,那是被许多男作家和女作家所合力谋杀和遮蔽了的,她是当之无愧的女性文学的前驱者。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对凌叔华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研究者多关注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题材、女性形象等。至于凌叔华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事模式及形成原因 ,至今尚无人写专文进行讨论 ,文章从这个方面做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维新时期启蒙理性仍将女性安置于家庭中,"贤母良妻"是典型的中国女性气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家庭作为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遭到激烈批判.庐隐、沉樱、冰心、凌叔华通过她们的小说创作,探讨着女性与家庭的关系,以及理想的女性气质.一方面,家庭被怀疑为阻碍女性获得人格独立的"藩篱","贤母良妻"的女性气质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出走的"娜拉"并未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的代表,对女性文学创作颇多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度不为研究者提及。她的小说温婉而富有韵致,在耐心的叙事过程中表达她的女权思想,虽无大声疾呼、厉声声讨,却能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和林海音都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后者与前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可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的赓续和不同时代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的著名女作家,与冰心、庐隐一样善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中观照女性的命运,探寻女性的命题,书写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她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都市温饱人家和高门巨室中温柔端庄的婉顺女性,通过对她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生际遇的描述,揭示了封建家庭影壁、屏风后的生活内幕,讲述了"五四"妇女运动以外的闺门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时代生活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女性写作有一个鲜明的自审视角,所谓的自审,指向的是男权文化传统积淀下来的女性丑恶和她的本质弱点。本文旨在剖析每一个时代,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等一批女作家感应时代的氛围,切入的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和对类的自我做出的灵魂审视和冷峻批判。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是"五四"女作家群中极为独特的作家,以写高门巨族中的温饱女性见长,她作品的表现内容切入点极具特点,描写手法极富特色.本文试图从作者塑造的各色人物、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小说的特点,以求较全面地反映作者创作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受社会背景与特殊成长经历的影响,凌叔华的小说从外来冲突和内在矛盾的视角叙述了异质文化、意识形态与人性本能、性别文化、认知结构与认知框架等多种错位现象,形成其小说的独特魅力。在具体的错位探究中,作者也反思了文化隔阂、女性和儿童的生存困境、意识形态对人性的影响等现代性命题。  相似文献   

13.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和女性艺术笔触入手,对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指出凌作反映了男权社会中不合理、不美满的女性人生,并通过品味艺术形象,剖析了凌笔下“婉顺女性”形象系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文章还考察了凌叔华极富个性的结构艺术、文学风格以及表现方法,对其作品所蕴含着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作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第一代女作家,凌叔华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书写了一曲鲜活的女性生命的赞歌,从她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群锁在深闺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浮出历史地表”的艰难过程以及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灵探寻之历程。文章主要就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内部涌动着一条暗流———那就是女性文学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冷峻自审和批判。在这一文学主题的发展演进中 ,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四位女作家的创作具有代表性。她们把外与内的批判结合起来 ,切入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 ,形成了互相传承、递进和超越的关系。女性自审文学的发展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的剥离与批判 ;二是反拨文化立场上的父权审美机制和男性话语 ,肯定了被压抑抹煞的女性欲念 (“恶”)的历史合理性价值 ;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性生命本体做的整体的否定和批判 ,深入了女性的欲望本体。这三个层面相互作用、渗透 ,在女作家们的创作中既共时 ,又历时地存在着。女性自审文学理应成为新时代女性写作的自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学史上,凌叔华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可谓是一桩公案,而凌叔华与陈西滢的美满婚姻又博得了众人的称道。究竟在凌、徐和陈之间曾经存在过怎样的微妙关系?作为凌叔华的成名代表作《酒后》的撰写与发表,其写作机由与主题昭示又引起了很多评论家和读者的猜测,作者是因自己的情感经历而有感而发,还是为当时的女性解放运动呐喊助威,带着这些疑问,文章拟将小说文本《酒后》与丁西林的独幕剧《酒后》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掠开此段情史的面纱,探得其中究竟。  相似文献   

17.
女性典范即指在道德、行为等某方面被认为是应受到世人敬仰和效仿的女性。在古代,这些女性典范往往会出现在墓志铭中。在墓志铭中出现的女性典范,并非单单只是对这些女性的颂扬,而是由此出发,表达对墓中女性某一方面品德的赞颂。通过墓志铭中对女性典范的描述,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社会上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辽代也是如此。通过辽代墓志铭中女性典范的研究,可以为探讨辽代社会的女性观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樋口一叶是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作家。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樋口一叶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家不同的创作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变化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女作家群中,凌叔华并不是十分突出的,但她的艺术世界却有自己独特的天地。早在三十年代中期,鲁迅先生便独具慧眼地指出,凌叔华“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我们的概观不想死守机械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批评模式,作补充说明。这里仅试图从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五四时代女作家群的崛起,以及女性文学的意义等较广阔的背景中,重新审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凌叔华的小说中有两类别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即落寞的旧式女性和新型的知识女性。这两类人物在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但她们却在不同层次上共同体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传统意识对其自身价值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