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关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银平 《社会科学家》2007,2(1):191-194
俄国民粹主义在苏联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死敌。本文揭示了列宁对待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态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然后再殊途同归的历程。分析了列宁理论和民粹主义理论的关系,从而说明了列宁无法拒绝民粹主义独特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俄国民粹主义的理论来源,认为作为19世纪在俄国社会思想中占主流地位的一种思潮,它的根虽然在俄国,但源却是俄国和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论文分析了斯拉夫主义和西方主义以及西方文化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874年,俄国民粹主义的洪流终于冲开了历史的闸门,它咆哮怒号、倾泻而下,思想之流变成了塑造社会历史的激进运动.正是在这一历史时刻,它与那个时代早已震撼欧洲并试图影响整个世界的另一股思潮——马克思主义——发生了全方位的遭遇.这场遭遇战的先锋战将,马克思主义一方是老将恩格斯,俄国民粹派一方是小将特卡乔夫.恩格斯与特卡乔夫之间的这场较量使19世纪两种激进主义形态被迫开始了相互冲击、相互消磨、相互蚕食而又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相互塑造的痛苦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不了解这一痛苦过程,就不能理解马克思晚年阅读、思考、写作的微妙变化,就不能理解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内在冲动及其缺陷,就不能理解列宁主义的理论渊源的整个复杂性,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俄国效应及其在东方社会的存在与演变形态.本文尝试还原这场遭遇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其进行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希望借此为人们反思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之间的“互构性”关系赋予一些激发性要素,同时也为人们审视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接合民粹主义逻辑的努力提供更加深远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俄国民粹主义被称为是一种"经典的民粹主义",其经典性就在于,它在各种类型的民粹主义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其表现形态也最具完整性。一个多世纪来,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各种批判,虽说也时而约略地点到了它的软肋和弱点,即"超越"资本主义的观点,"直接过渡"思想,亦即它是一种"超阶段"的社会主义。但对此并没有十分明确、突出地加以表述,尤其没有把它从俄国民粹主义的种种错误和弱点中作为一个最关键、最要害的问题予以突出表述。《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一书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超阶段"、"直接过渡"理论及其社会阶级根源、影响和危害一一进行了深入论述,这对我们加深对"超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划清马克思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于俄国民粹主义,学界往往根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其定性为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事实上,俄国民粹主义非但不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相反还是马克思晚年探索的重要思想来源。虽然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有一个从批评到初步接受再到基本认同的过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没有俄国民粹主义,便没有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重新探索及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主张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本文通过思考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两大主要理论来源:斯拉夫派的思想和赫尔岑等人的理论,并把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批判的内容与当代中国国情结合,充分认识到吸收借鉴列宁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粹主义是落后国家普遍出现过的一种反资本主义现象,用恩格斯的话说,它“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是正确的”.俄国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经过了如下的历史逻辑过程:(1)19世纪中叶民粹派先驱和革命民粹派所主张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跨越论”;(2)188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前期代表所谓的“资本主义行不通论”;(3)189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后期所谓的“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前途论”.19世纪末,普列汉诺夫与早期列宁主要批判了民粹主义“经济学上错误的”方面;而1905年革命之后,列宁则肯定了民粹派“世界历史上正确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列宁在 1 9世纪末踏上俄国革命的政治舞台之际 ,正是国际上修正主义、机会主义泛滥 ,俄国民粹派① 全面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时期。为了反对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 ,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和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迫切任务 ,必须扫除各种思想障碍 ,尤其是清除民粹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和部分工人群众中的错误影响。民粹主义作为一种观点体系 ,它包含以下三个特点 :( 1 )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是一种衰落、退步 ;( 2 )认为整个俄国经济制度有独特性 ,特别是农民及其村社、劳动组合等等有独特性 …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出现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流派。通过分析民粹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判断标准,发现在毛泽东的个人思想中确实存在民粹主义成分,且具体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早期。  相似文献   

11.
张秋实 《江汉论坛》2004,4(7):102-104
1927年瞿秋白发表了长文《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其中用相当的篇幅研究和探讨了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运动的起源、理论、发展和实践走向。他探讨了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认为它是一种特别俄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梳理了民粹派内部的派别及组织的主张和行动,认为民粹派革命党人心上想的虽是社会主义的理想,手里做的却是资本主义革命;他认为俄国民粹派中最早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一班人是特卡乔夫的雅各宾派以及涅恰耶夫的“民仇社”或“斧头社”派,但他们是农民式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就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提出著名的设想:俄国社会可以凭借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近年来,这个设想被人们当作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根据,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理论,似乎并未一致。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自身的思想;马克思这一理论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马克思这一理论与恩格斯的看法等不同的视角,对这一理论进行一次全面地审视。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21,(4)
马克思生前就俄国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为俄国革命的实践和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当起了回应俄国思想界关于俄国社会发展一系列问题的重任。在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恩格斯全面阐释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多重性质及其作用发挥的条件,站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高度进一步探讨了俄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途径问题,并对俄国革命的现实走向作出了新的判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同志认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民粹主义是相同的,其理论根据来源于列宁所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十分相似”的论断。其实,列宁所谈仅仅是“十分相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晚年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恩格斯认为,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面临许多困境;俄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6.
赵家祥 《河北学刊》2003,23(4):189-19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展开过热烈的讨论 ,在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的同时 ,也在不少方面误解或误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否提出了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马克思在“跨越”问题上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是否相互矛盾、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否在“跨越”思想上相互对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证实等四个方面的冷静反思 ,得出了与不少学者不同的结论 ,意在澄清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西方视野下的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运动源自19世纪后半期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民党"的社会政治实践,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性受到世人关注,与其相关的民粹主义问题才开始成为政治学家们关注的话题.此后,学者们将民粹主义与现代化、民主化、经济与政治发展等研究主题联系在一起,对民粹主义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在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民主化理论等不同范式的指导下解读了民粹主义,反映了西方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历程和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8.
祁海军 《理论界》2008,(9):89-90
从哲学史的角度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修正主义对晚年恩格斯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恩格斯的革命态度。两种不同态度反映了对恩格斯哲学以及政治思想的重视,由于最终误解了恩格斯,导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抛弃,前者的替代理论是乌托邦,后者的替代理论是民主社会主义。两者一致之处都是从价值方面来论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理解认为,实证主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派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对它进行系统的批判.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侵入工人运动中的实证主义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哲学观、历史观、经济学三个方面对实证主义思想展开了总体的批判,清除了实证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宗伟 《天府新论》2004,3(2):68-72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批评这个问题上形形色色错误观点的同时 ,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进化为俄国社会新生支点的重要思想。我们以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解读为基础 ,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为背景 ,就可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对于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后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