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个非常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其萌芽时期,提出了以劳动为基础的人学理论框架;从《神圣家族》到《共产党宣言》是其基本形成和发展时期,确立了人学理论的唯物主义立场;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是其成熟和完善时期,形成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的完备人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以往人学理论的超越,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分支说”与“同一说”是当前学术界在人学与哲学关系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分支说”仅用部分与整体的范畴不足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观并不就是本体论,世界观同时也是历史观,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就是人学。世界观、人学与共产主义的统一是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哲学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哲学到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再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亦即辩证人学 )的正 -反 -合的圆圈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超越前二者哲学的关键点在于其历史向度的引入 ,从而彻底摆脱了宗教对哲学的束缚 ,使哲学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西欧中世纪人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西方人学思想发展的脉胳,探索了宗教神学与人学的关系,论述了中世纪人学思想的产生和神化的人的起源、堕落与拯救的人学内容与实质,同时对现代西方宗教哲学、人文哲学的影响进行了涉猎。认为这项研究对于探索西方人学思想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宗教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及其与人学的关系,从而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的美学是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其基本原则有:艺术表达现实生活的原则;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艺术的人学原则。这种特殊的现实主义美学,不仅是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和揭示宗教本质的直接产物,而且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主义的美学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直接来源之一。它值得我们批判地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提纲》第一条作为全文的总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第二条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革命性变革的成果,同时具有重要的历史观意义;第三条探讨了人与环境、教育的相互关系;第四至十条可以看做是对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论述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彻底批判;第十一条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人学理论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涵盖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以及若干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的综合性问题。它不仅是当前国际、国内哲学界、人文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研讨的热点,也是自然科学技术界(例如研究全球发展战略问题)关注的一个重点。人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做人,这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比认识自然和社会更加复杂和困难。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彻底批判了旧哲学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继承了人类在人的理论方面的优秀文化遗产,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使人们对人自己开始进入了真理性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问题有非常精辟和深刻的论述。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见物不见人”,是“人学的空场”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教条主义和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的影响,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中确实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有所忽视。改革开放十年来,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术界、理论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在这个领域中确实存在着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潮,特别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严重影响,它们宣扬各种抽象人性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贬低、歪曲、篡改,以至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学说,制造了很多迷雾和混乱,因此,当前在人学研究中,也存在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1989年8月,在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大学举办的《人的理论》研讨班上,一批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有研究的学者讲授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里发表的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这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人学理论问题,但这些文章的观点也不完全一致。本刊希望它们的发表,能进一步推动人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艾思奇一生的哲学道路经历了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三个阶段,依据各阶段的时代需要,他的哲学研究也相应地凸显出大众形态、政治形态与学术形态三种态势。从本质上看,这三种哲学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与时代形态的辩证统一。研究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形态演变,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伦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的头上;它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问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希波克拉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西方医学道德的奠基人。他凭着渊博的医学知识、高超的医术,与各种困扰人类的疾病抗争一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为广大病人服务,使医学摆脱了原始巫术宗教。作为一代名医,其医学思想与医德理念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程,成为后世普遍共享的精神财富,他不愧为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在批判库恩绝对科学革命观的基础上,齐曼提出了进化的科学观。齐曼认为,当我们在一个广阔的领域来考察科学发展的轨迹时,库恩摧枯拉朽式的、"绝对的"革命不过是科学史家们对科学发展历史所作出的辉格式的解读而已,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科学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科学是通过BVSR机制一"代"一"代"地进化的。比较而言,齐曼的进化认识论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科学发展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14.
洛特曼是俄罗斯塔尔图学派的创始人,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他的研究特点是具体性、多角度性和系统性.他在研究中兼具语言学、心理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社会历史学、符号学、结构主义、数学和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内容.文章介绍了洛特曼前期的文艺理论研究和后期的符号学理论和结构主义研究.洛特曼对18和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文化,主要是对十二月党人的创作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洛特曼文艺理论研究的精华是对普希金的研究.洛特曼从50-60年代开始结构学和符号学,他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推动了这一研究的发展.他写了大量的有关文艺结构学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诗学分析,结构诗学>.他创造了新的语言学方法论和教学法.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上,洛特曼的作品都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环境科学是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严重性后 ,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也就没有环境科学。一方面 ,环境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另一方面 ,它也会在新问题、新认识面前 ,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以解决人类进程中出现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宗教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应对西方科技的挑战?陈撄宁先生调适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将道教的神仙养生术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仙学体系,认为仙学与科学相近,并援科学以改造仙学,弘扬道教的神仙养生之术.这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为挽救道教而采取的迂回战术,既坚持传统的仙道学说,又把科学融入仙学.这也是道教神仙学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7.
博弈论:解读社会历史的新工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博弈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博弈论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也改变着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博弈论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历史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融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解读社会历史的现代工具。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探讨科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观:科学作为人的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而现代科学本质上是作为数学筹划、研究和作为技术的科学;现代科学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价值的探讨超越了流俗的工具论而上升到形而上学层次,他的这些科学思想对于当今身处技术时代的人们反思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经数百年“理性化”发展,世纪末的人类正面对着现代性的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地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和历史。在对人类生存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明基础上,依照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问题意识和针对原本批判的理论逻辑,着眼于现代性两难的现实,努力发展一种既内含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精神,又带有指向人类自由、解放实践倾向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是认识论,它的实质是思维方式,它直接表现为概念、命题和知识体系的理论形态.它的研究对象是对思维规律的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它的理论旨趣是揭示客观真理,是关于真理的学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它的检验需要全部人类认识史的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