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50、60年代的文学中疯狂成为一个政治符码。疯狂的内涵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混乱演变为救赎。冯尼古特参战的亲身经历迫使他在《茫茫黑夜》和《五号屠场》中塑造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这两种疯狂形态。尽管疯癫者形态各异,但是他们的存在就是反战。  相似文献   

2.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发表于1969年的<五号屠场>是他的代表作.并被认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角度研读<五号屠场>,分析其写作技巧,可以看出冯内古特独创性的运用这些技巧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模式,为.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杰作《五号屠场》,冯内古特是一位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在小说中,冯内古特通过记录德累斯顿大屠杀事件及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二战前后的时空旅行,反映出后现代背景下的人类与自然界及生存坏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后现代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作家冯内古特最有影响的后现代小说《五号屠场》,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战争的荒谬残酷。小说以荒诞的艺术手法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深化了反战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作者露迹为元小说常用的叙事策略,也是冯内古特多部重要作品中常用的标志性的手段。文章以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冠军早餐》和《时震》中出现的作者代言人形象为对象,分析这些"冯内古特"的个体差异和内在关系,以期揭示这一写作策略在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作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库尔特.冯尼格特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其小说《五号屠场》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在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阈中,《五号屠场》以虚构的模式即外星化的叙事立场解构了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并以独特的个人化、主体化的历史视角切入,表现了在对历史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理想人性与生存状态的期待与憧憬。  相似文献   

8.
《五号屠场》是当代美国黑色幽默派大师库而特.冯尼格特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该书出版于1969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期,冯尼格特并未受到评论界的重视。而《五号屠场》的发表,使冯尼格特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终于得到确认。小说一问世,立刻成为畅销书。评论家无论从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叙事模式方面都系统地阐述了小说的审美特征。近年来,我国文论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不断升温,但大多评论文章仍沿袭西方文论的批评分析方法,偏重于小说的反体裁、戏仿、拼贴等艺术手法的讨论,忽视对后现代文本叙事技巧的探讨。本文拟从美国小说《五号屠场》的现实与幻想入手,探讨该作品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读<五号屠场>,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中的戏仿技巧进行分析,指出冯内古特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模式,为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嵌套式结构(“嵌套式结构”中文语境未见成规译法,笔者试译)这一元小说技巧主要涉及中国盒子式的结构或嵌套结构不同层次的复制问题。它是最常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之一。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中分别从三个层面使用了这一技巧。它们是故事层面,文体风格层面和叙述层面。  相似文献   

11.
《五号屠场》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最受赞誉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冯内古特消解了传统意义上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模糊了二者的边界,运用了一系列叙事策略证明了历史文本的写作也可能具有虚构性。小说文本虽然本质上属于虚构,但对比历史文本,却更加具有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散文集《没有国家的人》中,冯内古特再次以公众代言人的姿态评价了美国社会的现状,批判了社会的弊端,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社会前景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是对黑色幽默文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论新潮小说中的虚无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现代作家冯尼格写有一部长篇小说,题为《五号屠场》,他把人类生活写成一场战争中的残酷的屠杀。故事取材于二战时期的德累斯顿战役。作家由战争中看出人类生存的绝望性质来,看出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人类中向善的美的理想主义是如此的脆弱,一下子这些希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名作《猫的摇篮》,指出冯内古特是一位具有生态忧患意识的作家。他在小说中运用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透过一个"世界末日"的故事,深刻地描绘了后现代背景下科技、人性、自然的异化与失衡及其导致的各种生态危机与灾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后现代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五号屠场》思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60年代的文学甚至文化中都享有重要的地位的冯尼格的《五号屠场》的主题是战争.冯尼格以对战争的残酷、荒谬与丑恶的展示,表达了他强烈的反战倾向与一个和平主义者的立场。小说嘲讽了美国的现实与蛊惑人心的“美国梦”。冯尼格也心境复杂地嘲弄了自己。他并且以对战争、现实以及非现实情节的描述从形而上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类的荒诞处境。小说也显示了作者的悲观情绪与面对现实的屈从态度,有浓郁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悲观主义与抗议是融为一体的。在对其悲观主义提出批评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到其抗议中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16.
冯尼格特被认为是“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黑色幽默文学主要以存在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凸显现实世界的黑暗和罪恶,其人物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把这些现象加以放大、扭曲,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文章将以冯尼格特于1969年发表的作品《第五号屠场》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分析小说是如何将黑色幽默体现得淋漓尽致的。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同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二人在人生经历、创作题材、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位作家都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战后又不约而同地在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中塑造了同样受到战争摧残的主人公约塞连和毕利·皮尔格里姆。通过回忆,约塞连和毕利平复了创伤,两位作家也通过写作走出了阴霾,为自己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库尔特.冯尼格特的《五号屠场》的分析,分别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即关于小说的两种叙事技巧:多种叙述模式和"露迹"。冯尼格特以多种叙述模式讲述了主人公毕利的二战经历,亲眼目睹了德累斯顿的大轰炸,以及他荒诞、悲观、无奈和屈从的一生,作者又多次巧妙地进入到小说的叙述中,直接和读者说话。从而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基本特征与具体的操作策略,同时也证明了《五号屠场》确实是一部20世纪70年代成熟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记者与作家之间似乎只有“一墙之隔”,不过,虽然同是写文章,两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同时,两者也可以互相塑造:许多热爱文学的人投身媒体,而许多记者见识过社会百态后成为了一流的作家. 冯内古特:挖掘“人类愚蠢行为”的老报人 冯内古特的早期作品集《众生安眠》,有一篇名为“众生安眠”的同名主打小说.初露峥嵘的黑色幽默大师,在这一短小精悍的故事里,披露了西方新闻业运作机制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