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须在以下各方面进行科学定位:首先,在“三化”体系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应是有机统一的,时代化区别于其他二者而又与之联系、统一.共厨推进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次,在主体内容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应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内容,一面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一面以实践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经途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最后,在实施途径方面,必须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前提下,科学分析判断时代特征,回应时代重大问题,同时尊重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特定时间的进入、融合与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实践相结合,使之能够应对时代挑战,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成为时代精神之精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驱动,又是时代主题转换的内在要求和当今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时代化的实现,是一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系统建设工程,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高速统一与互动中,在关注其当代走向、回答和解决时代重大问题中,在“坚持”、“发展”、“创新”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必然性;对当今国际形势和中国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判断;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观点;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对其进行科学判断和分析的基础上,回应时代难题,升华时代精神,创新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理论的内在要求、实践的客观需求。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把握世情,立足国情,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完善和升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新形势下事关思想理论建设全局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在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但是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纵观建党9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探索,将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时代性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特点,必须深刻认识当代世情的变化,准确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变化,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党情的变化,准确把握党的理论创新的本质。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维度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特点,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代特点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键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很大意义上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占据了四个制高点,即真理的制高点、道义的制高点、实践的制高点和时代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题,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让人信服又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论创新蕴含了在对中国和世界的清醒认识上与时俱进,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马克思主义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轨迹和宝贵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本身就蕴含着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用世界的视域,时代的眼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独创性经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自然推进的过程,历史与现实证明,必须重视实践经验,具有科学精神才能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并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通过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的方式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机统一,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70年,我们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实践成果,而且取得了辉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从认识论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理念。因此,与抽象形式的理论理念不同,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性、高度综合性、价值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等理论特质。这些理论特质不仅充分彰显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无与伦比的理论创造力,而且高度表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深刻洞察力和强大引领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对我国道德建设理论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道德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国的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价值进行了分析.当人类社会进入后危机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及当代价值也日益彰显.文章针对后危机时代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彰显.因此,本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其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中国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实践经验理论化以及理论表述通俗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最可宝贵的理论品质。世界形势日新月异 ,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 ,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创造。理论创造有其内在的方法论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现实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走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传统,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秉持这一传统和取向,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凝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由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主题和反映这个时代特点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在适应实践的需要和反映时代的要求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主题、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必须以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依据,并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正确认识时代特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实效性还不尽如人意。高校要更加有效、深入、持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以小见大——正确处理好"小众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做好马克思主义"分众"教育;化虚为实——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正确处理好学理化与通俗化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基础上,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广大师生易于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由近及远——正确处理好短期性与长效性的关系,立足长远规划和系统布局,构建一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