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 (Foreign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一文 ①,我于 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刊于《哲学研究》 ,1994年第 3期 ) ,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美国“霸权主义” ,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21世纪的世界“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用事实验证,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来看,所谓文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利益冲突的华美外衣,没有实质内容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     
全球化,今天几乎已成了日常用语中的词汇,而“文明的冲突”,自从美国学者亨廷顿在1993年提出之后,也差不多成为了全球化诸问题中的最有争议的话题。尽管人们可以不同意亨廷顿的理论,人们也完全有必要关注冲突背后实实在在的利益,但面对全球化,以“文明”为单位的文化差异,确实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不得不承认这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的《文明的冲突?》曾经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华人学者也对亨氏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但由于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未能明确亨氏的所谓"文明冲突论"究竟是一种客观预测,还是一种主观倡导,因此导致了一些理论混乱.十多年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文化保守主义潮流的兴起,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客观预测重新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事实上,只有对文明冲突的可能性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才能够有效地限制和防止文明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1993年《外交事务》夏季号上发表了一篇长文,题为《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讨论。该文主旨是在论证今后一个阶段,世界的形势将继续以“冲突”为主旋律,而且其根源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在这篇文章开头有如下两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这块多元文化 (multiculture)的土壤 ,既是文明冲突论流行的温床 ,也是文明冲突论死亡的坟墓。多元文化包容了偏激的文明冲突理论 ,又从客观上否定了文明冲突论的合理性。“9· 11”后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破产了 ,因为这一理论自身存在着建构上的缺陷 ,它在指导美国战略决策和外交行动中屡遭失败 ,特别是在反恐战争中又严重地制约了美国的行动。现在美国人实际上已经抛弃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7.
把一个重要因素夸大成最主要因素;树立一个假想敌,以期把整个西方团结起来。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是为解脱西方的自身危机,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明冲突论”,即树立一个非西方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联合这样一个假想敌,以期把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团结起来。 亨廷顿的文章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同  相似文献   

8.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潜台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3年的文章中,亨廷顿对文明间冲突的预言引起了最激烈的反对意见和最强烈的怀疑主义。现在,在《文明的冲突》中,亨廷顿区分了两类危害世界秩序的冲突。第一类,他称之为“断裂带冲突”,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延顿提出“文明冲突论”,曾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当今全球化境遇下的文化与文明的碰撞与交流问题再次摆在世人面前,如何面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并在相对独立的文化品格支撑下实现中华文化与文明的真正复兴,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纵观人类发展史,历史进步的主流是文明的融合而非文明的冲突,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东渐”进程可以看作既是对亨廷顿理论的有力反驳,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所需借鉴的经验和所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P ·亨廷顿的代表作品。1993年,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文章《文明的冲突》,该文章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鉴于对于文章的争论,作者在本书中对针对该文章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三个部分,即现代国际冲突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中国威胁”论的背后,冲突还是融合,论述了在该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及其冲突,评论了美国学者塞谬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他的论点经不起理论、现实、历史的检验。本文认为,国家利益的对立是现代国际冲突的根源,把它归罪于文明的差异是不能成立的;炮制根本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是为了给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辩护,把不同文明圈的国家作为敌手来对待是危险的;文明间的“差异─—碰撞─—冲突─—重构─—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文明间的冲突将永世长存的悲观论调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亨廷顿关于未来战争策源主要来自不同文明间冲突的预言使世界舆论哗然 ,把人们带入对文化冲突的恐惧之中。本文从阐述文化的特性入手 ,提出了对文化冲突及协调和解决文化冲突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是我国文艺宝库中一部宏伟的历史散文巨著。它的基本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谋臣策士和纵横家的事迹,而重点记录了纵横家饰言巧辩的说辞。这就使它在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言辞“辩丽恣肆”与“敷张扬厉”而独树一帜。历代文人学者对《战国策》的语言曾给予高度评价。宋人李文叔在《战国策后》里赞许它“文辞骎骎乎上薄六经,下绝来世”。明人李梦阳在《空同集.刻战国策  相似文献   

14.
以历史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亨廷顿文明冲突史观的思想渊源,指出文明的和谐是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史观是“文化形态史学”的当代形式,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夏,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S.Huntington)教授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①的文章,首次阐发了他的文明冲突理论。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出了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否  相似文献   

16.
文明对话和“文明对话”理念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显得更加必要,但这不是因为“文明冲突论”或者“历史终结论”有了新的佐证。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其实在人类社会始终存在。杰里·H·本特利和赫伯特·F·齐格勒的新著《传统和碰撞: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全球视野》对此有系统的考察和阐述。尽管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可能成为对冲突起作用的原因之一,但文明通常只是冲突的载体,冲突的根源是具体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些美国人的冷战思维的一篇代表作,全面阐述了美国应该如何遏制中国崛起的对策。本刊全文译出,以供读者参考。本文作者罗伯特·卡普兰是美国著名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家,其《乱世将临》(TheComingAnarchy)一书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塞缪尔森·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被并列为对世界未来影响最大的3本著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论文《文明的冲突?》的回应,论证了当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演变趋势是对话而非对峙,因而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再占上风。作为这种转型关系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的反响,旧有的“三足鼎立”格局已为新的“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即“北美学派”、“欧洲学派”和“东方学派”的共存和对话。“东方学派”的使命在于突破“欧洲中心”或“西方中心”的模式,致力于探求一种既可用于西方亦可用于东方的文学阐释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宗教之间的“文明对话”大概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不过现在重视“文明对话”,主要是由于1993年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亨廷顿后来承认,提出文明冲突的论点,是要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很多杰出的学者已经看到这一理论非常狭隘的二分法破绽。如果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使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逐渐地在合而不同的背景下生存,就需要通过对话,逐渐发展出生命共同体的意愿;通过对话,大家都具有和平共处的根源意识。容忍是对话的最低要求。对话主要是了解对方,反思自我的局限性。对话的结果是互相参照,互相学习。对话的最后是“celebration of diversity”,即庆幸多样。  相似文献   

20.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第4期编发了一组评论文章,本文为亨氏作出的反应。本文不仅对某些评论作出反批评,并进一步阐发了其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