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金融业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我国金融业依旧采取的分业经营体制显得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我国金融业在未来如何面对四方国家金融航母的竞争?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尽快实现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将促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到来。针对中国金融分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银证合作的意义指出了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董正和 《兰州学刊》2004,(3):171-172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现行的分业经营模式 ,正面临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回归潮流势不可挡。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视角对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和检讨 ,并借鉴各国混业模式 ,对我国立法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在经过人民银行审查批准以后,可以开办代理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代理保险业务。这样,中国为金融业分业体制下的混业经营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当前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坚持现行  相似文献   

5.
混业经营是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我国金融业不应选择单纯的分业或混业模式,而应该选择混业经营下的分业经营管理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是实现混业经营、分业管制的最佳组织形式,而这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明晰和股份化改造。  相似文献   

6.
闫强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28-129
当今世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统一监管已成为国际潮流,我国商业银行的出路只有一条,即积极创造条件,向金融混业经营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应在现实给定的资源和制度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混业经营模式,并逐步为从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转型创造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孙亮  刘瑞波 《齐鲁学刊》2007,(5):144-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证券化、金融创新和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业必将实行混业经营。从整个金融业的分工演进过程,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现实来看,我们正处在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阶段。我国金融体制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离不开金融监管方式、机构和制度的变革。根据渐进式体制变革的思路,以及发达国家金融制度变革的经验,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的实际,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也要遵循渐进调整、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业模式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已成定局,本文回顾了美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演变历程,并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现“混业经营”的转变提出了可行性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9.
吴智 《理论界》2007,(8):257-259
证券公司的混业经营一直是我国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外国金融企业的进入,证券行业竞争随主体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态势,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从国外经验看,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就实践来看,证券与银行混业经营已经在我国悄然兴起。但混业经营模式大致可分为金融控股型和全能银行型两种类型。就目前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有效经营模式应该是金融控股型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业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实行分业经营 ,虽然维护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发展。无论从我国金融业的现实情况 ,还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分析 ,分业经营既不适应金融业的发展 ,也不符合当今国际潮流。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 ,在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大环境下 ,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是金融机构突破现行法规分业经营的一个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治 《晋阳学刊》2001,(3):23-27
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从欧美各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分业制度的形成 ,进而分析了分业经营的弊端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实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日等国先后改革了其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国金融业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金融混业势在必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推出,扫除了商业银行不得直接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障碍,为混业经营打开了一扇门。它的出台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这也是构建银行持股公司的一种形式,是混业经营的有益探索,不仅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意味着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既给商业银行提供…  相似文献   

13.
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金融混业经营的绩效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以38个国家和地区的812个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探讨混业经营能否引起金融业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业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为试点,已经从业务层面发展到资本层面,组织形式为金融控股公司,开始突破法律的限制。金融业从分业走向混业,是金融业内部的制度变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之路将是渐进式的,即逐步放松管制,在有效推进金融机构工具复合和业务交叉后,模糊金融机构边界,达到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的整合,最终实现金融机构资本上的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在给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的同时 ,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已是不可避免。我们如何在入世初期构建一种适宜的金融经营模式呢 ?本文认为 ,金融控股集团将是混业经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金融混业经营的冲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本对利润追求的本性、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银行)市场内部化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混业经营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成为了一种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业不得不经受外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在金融机构利润、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等四个方面的冲击。目前,分业经营仍是我国金融制度的现实选择,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商品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机构所需资金越来越大,单一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已无法独自承担日新月异的新金融商品的承销,也无法满足企业一揽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混业经营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经营方式的主流。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制度变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化一是金融机构的所有制问题。一种观点认为 ,金融体系的产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 ,只有允许较大的民营企业和外资银行参股才能建立和健全我们金融业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一种观点认为 ,民营银行改革不能操之过急 ,因为民营银行逐利本性很难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二是金融的经营体制问题。一种观点认为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同时 ,也提出要探索适合国情的多种混业经营模式 ,如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综合经营模式等。一种观点认为 ,对多种混业金融机构对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消极…  相似文献   

19.
柯思宇 《理论界》2007,(8):264-265
随着中国“入世”五年后全面开放,中国1995年确立的分业经营制度将受到国外混业经营制度的强烈挑战。通过比较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及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优缺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当前仍应实行分业经营制度,但也必须向混业经营尽快转变,以应对国际的挑战。而且混业经营不是金融业发展的终点,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我们需要的是结合实际,学其长处,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在中国大体可分为建国以前的混业经营尝试、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权化经营、改革初期的粗放型混业经营以及分业经营模式等若干时期.实施金融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包括多样化经营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权衡、金融企业素质与产权结构、金融市场秩序与金融监管模式、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