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12年第1期卷首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分析了当今世界人才走向以及中国引进人才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据1月13日新华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需要各领域的各类人才广泛地为之服务。报告的指导思想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12年第一期卷首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分析了当今世界人才走向以及中国引进人才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正在进入人才流动全球化的时代,而人才引进是全球人才流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不仅推动着本国人才资源国际化的进程,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活力与国际竞争力。我国有计划、有组织的人才引进活动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方针,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30多年来,我国先后总共引进海外及境外人才数百万人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海外人才支撑。中国的人才引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引才之路,初步形成了"五个为主"的特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要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离开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开了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千千万万的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四川省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也为中国大学引进世界水准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7.
已经身处事业巅峰,尽揽云端风景的他们,缘何愿意投身中国建设且乐此不疲?他们在中国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且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2011年,我国共资助聘请外国专家3.2万多人次,其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占很大比例,有不少是世界一流专家。已经身处事业巅峰,尽揽云端风景的他们,缘何愿意投身中国建设且乐此不疲?他们在中国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且让我们走近维尔纳.米勒,走近沙德洛  相似文献   

8.
石磊 《人才开发》2006,(2):18-19
靠自身还是靠条件,靠积累还是靠机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正确把握,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才。有人认为只要个人勤奋努力便能成才;有人认为,只要有机遇便能成才。实际上, 他们都犯了哲学上的“行而上学”的错误。人才成长是内外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不能片面将之归为某一方面。成才不仅需要有机遇的垂青,更要以个人积  相似文献   

9.
中国虽然是一个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国家建设需要更多高端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数以百万计的外国专家、国际友人来到中国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积极地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中间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科研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也有身家亿万元的金融巨擘。为什么他们选择到中国发展?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中国的?他们到底为中国做了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2,(3):32-33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12年第1期卷首发表题为《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的署名文章,向全球各国专家发出倡议,欢迎他们来中国工作创业,分享机遇,实现梦想。这样的时机,这样的场合,明确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与西方的"美国梦"形成强烈对照,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一以贯之求贤若渴的决心。从文中所指来看,"中国梦"发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生态建设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说我国的林业事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林业工作者,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将党和国家促进林业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大林业人才建设的发展力度,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林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出现了一大批名人,他们也是那个行业或领域的成功者。JR人才调查中心研究发现,这些成功者都有一些共同的成功素质,加上个人的自身努力,使他们步入成功殿堂。第一、抓住机遇机遇在潜伏期和初露端倪时是很难察觉的,这时对抓机遇是最宝贵的时机,但需要胆魄、眼光和承担风险。当机遇人人都知道的时候,机遇也在迅速消失。晚了一步抓住“机遇”,机遇就不再是机遇,而是负担。当代名人在抓住机遇方面有三点比较一致: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机遇选择有准备的头脑;把机遇发挥到最大值。第二、功底…  相似文献   

13.
张凯 《人才开发》2007,(8):13-15
当前世界各国均认识到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对于人才的开发与使用均置于重要的国家战略层面。了解、把握世界范围内人才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丰富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才制度模式、开辟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道路,是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向的。  相似文献   

14.
<正>自动化控制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自动化相关人才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有力推动者。“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从业者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业4.0模式推进至今,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向品质和创新性升级过渡的挑战,对产品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提高了,因此,对专业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育一线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将学生培育成为国家发展的骨干力量,在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职业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当前,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勤     
是机遇出人是逆境出人才还是勤奋出人才人才,是指那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或某种特长,能够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某种贡献的人。人才具有以下特征:创造性、社会性、行业性、层次性、广泛性。有的人认为机遇出人才,还有的人认为边境出人才。时常抱怨自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抱怨生活太平淡,缺乏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这两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都未抓住成才的关键。机遇,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徒生少年时先后请教过许多位当时出名的作家,他们曾认定这个少…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猎头公司大多是以人才派遣公司的名义存在,而且数量非常大。人才派遣公司主要是把掌握通用技术的自我雇佣者派遣到需要他们但却不与他们建立雇佣关系的企业中去的特殊事业。这些人才派遣公司主要从事两种业务:一是面向个人提供就业单位的信息;二是面向企业,为其寻求、提供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17.
用人在领导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人才使用得好,事半功倍;使用得不好,不仅浪费人才,而且必然贻误事业。因此领导者必须掌握用人的方法与艺术,科学管理好人才。一、人才的使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首先面临的抉择,是"用"还是不用。接下来是"怎么用"或"怎么不用"。对于绝大多数下属来说,领导者是愿意"使用"他们的。使用是"用人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用人行为。因此,人才的使用是领导用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纵观当今世界和未来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历史是靠人来推动,社会靠人来发展、财富靠人来创造。目前,世界正处在高科技时代,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9.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纵观当今世界和未来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历史是靠人来推动,社会靠人来发展、财富靠人来创造。目前,世界正处在高科技时代,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机遇,向他们敞开了岗位成才的大门!上海的城市建设,尤其是浦东的开发、开放,急需人才,呼唤人才。他们,生逢其时;他们,责无旁贷;他们,青春无悔! ——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