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21世纪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要填补亚洲的安全真空!阿查亚(A.Acharya)在刊登于美国《生存》杂志总第41期的《亚洲的和谐》一文中如是说。 根据作者的见解,虽然美国在亚洲布有重兵,还有一系列双边安全协定对该地区的国际秩序加以保障,并且亚太大国间也在为维持现状进行合作。然而,由于亚太地区没有一个为主要国家接受的发达的安全体系,而基于“亚洲模式”共识上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
屈彩云 《国际论坛》2011,(3):14-19,79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澳沿着传统安全合作架构的轨道,积极加强双边安全合作,流露出构建军事同盟的意图。在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流的当今国际社会中,日澳构建军事同盟化的安全关系略显不合时宜。然而,这看似不入主流的日澳安全关系却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日澳作为亚太重要国家,其双边安全合作的发展态势对重建中的亚太安全格局有重要的影响。今后,日澳将继续推动双边安全合作向军事同盟框架发展,在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上任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实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势必对亚太地区的局势与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要防范甚至遏制快速崛起的中国,为此调整了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亚太大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中国与亚太大国的关系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新挑战。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注重周边外交,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急速跃升。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极为重视调整亚太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经过近三年的缜密部署和细致经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已基本构建成型,对国际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亚太地区的局势新发展、大国关系的平衡等均产生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亚太地区新矛盾的产生,并对我发展亚太地区的周边外交关系形成掣肘。但是,中美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总体局面并未打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共同责任,现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用"大智慧"为中美关系定位战略性的合作新基础。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美一直对其全球军事战略进行缓慢调整."9.11"恐怖袭击加速了美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促使美开始了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美将亚太地区作为此次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将对亚太安全形势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中国这个亚太地区大国来说,如何应对亚太新的安全形势,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是中国战略决策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苏联在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中的地位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对亚太大国奉行均势战略。在冷战时期主张亚太地区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苏中三角均势,苏联在其中发挥制衡作用,处从属地位。由于美苏在东南亚力量对比的变化,以越战结束为界,新加坡对苏战略分为鼓励和抵制两个阶段,核心目的就是要保证地区形势对新加坡安全有利。新加坡的对苏战略既体现了新加坡外交的实用主义原则,也体现了其积极主动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亚太秩序观和美国的对华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文章认为,亚太地区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美国在亚太地区将继续奉行同盟体系为主、大国协调为辅的安全战略,在关注反恐的同时,积极寻求"吓阻"崛起的大国.就对华政策而言,美国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通过对华交往以促进其利益,在安全领域保持对中国的"吓阻"与牵制,辅之以有选择的合作与有限的接触.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在世界上的地位随着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众多大国利益的交织与碰撞而日趋重要,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太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欧美等世界主要大国都纷纷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作为欧亚大国的俄罗斯根据其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也相应地对其亚太战略进行了调整,对外战略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文章从俄罗斯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意图与表现以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一新形势下俄罗斯亚太战略的转变做出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在亚太合作进程中,二轨外交可以提供讨论敏感性、复杂性问题的平台,为主权国家的政府以及各种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的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增加相关国家的信任感,强化其合作意识,并确立起有效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各国知识精英、政治精英建立跨国社交网络,使外交参与者日益多样化,总体外交的内容更加丰富。此外,二轨与一轨的频繁互动还催生出了新的外交形式和国际机制。但亚太地区的二轨外交也存在行动滞后、各国发展不平衡以及部分国家的一轨与一轨的关系不够恰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重返亚太”后,把在亚太地区的全面参与作为维护其国家利益和霸主地位的全球战略。以东南亚为通道,美国通过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制造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崛起和削弱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因此,云南省在桥头堡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政治认同的关系,关注宗教渗透问题,自觉传播和维护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可通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等策略来多途径保障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越南坚持独立自主、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政策,重视大国外交,发展和巩固同周边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在外交活动中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扩大多边和双边经济合作,进一步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使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开展大国外交,重视稳定周边。越南重视对华关系。1999年2月,越共总书记黎可漂访华获得圆满成功,双方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中越关系新框架;12月,朱鎔基总理访越,同越方就进一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等问题达  相似文献   

13.
摩洛哥自1956年独立以来一直谋求非洲大国地位。在摩洛哥外交战略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核心内容保持了相当大的延续性。进入21世纪以来,摩洛哥国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扩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影响力提供了良好条件。摩洛哥结合双边外交与次地区组织外交,推动经济外交和和平安全合作,加强了与中西非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摩洛哥也面临着包括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在内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集中体现,这一外交思想生成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外交战略亟待调整的时代背景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蕴含了立意深刻的国际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国家利益观的外交思想内涵。其中,国际秩序观表明了中国在现行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与角色定位;国际责任观明确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程度,并据此确定了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应综合考量的内容;国家利益观则凸显了国家主权安全这一利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在从一个“四等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进而走向政治大国之路上,经济外交功不可没。经济外交促成了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而经济大国的份量反过来又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资本和基础。这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中曾根内阁大国外交构想的提出上。纵观这一系列发展演变的过程,不难看出,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与中曾根内阁大国外交构想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明治时期,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开始起步,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得到发展,鼎盛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衰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并再次复苏于冷战时期,蠢蠢欲动于当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以海洋国家作为国家身份的定位,依附美国,埋头发展经济,经济大发展刺激日本希望其政治和军事实力上也能匹配其经济大国地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增加了对海洋的依赖,逐渐开始从陆权国家向现代海权强国转变。中日在海权战略上的潜在冲突逐渐显现,在美国“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下,日本外向型、进攻型的海权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侵害,也对未来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构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大国关系是左右国际政治基本结构的战略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呈现出如下的特征:亚太四大国在互相制约中发展双边关系;和平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推动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既不建立联盟亦不对抗;美国是亚太四大国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波茨坦公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成果,是维持战后国际秩序尤其是亚太地区和平安全秩序的核心法律文件。现在日本想通过否认《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拘束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战犯翻案。研究表明,《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日本政府致中美英苏四国政府电》《日本向同盟国家投降的降书》等国际文件一起在盟国与日本之间构成了一项国际条约,不仅对中美英苏等盟国有国际法拘束力,而且对日本同样具有国际法拘束力。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东盟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接纳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建成了具有十个成员国的"大东盟".随着"大东盟"的形成,东盟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继美、日、俄、中之后的重要一极,这必将促进亚太地区多极化的形成.东盟在冷战后积极推行大国平衡外交,搞"大国平衡战略",提高了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东盟在发展亚太经济合作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强 《中华魂》2014,(9):58-61
正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了重要的调整。这种调整是适应西方国家金融危机新特点、亚太地区形势新发展和美国整体战略新转变作出的。调整凸显了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目的性,以及内容与手段的变化。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调整奥巴马第一任期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发展与积极推行的时期。2009年上任伊始,面对小布什政府留下的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奥巴马执政团队基于"巧实力"的理念加快了外交战略调整,执政团队成员多次出访亚太国家,不断强调亚太对美国的重要意义,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11月,奥巴马在堪培拉对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中表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