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学作为一种活在文化传统中的真精神,有自己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与价值体认.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或隐或显地在历史与当下语境中同人、社会进行着交流和对话.儒学有自己对于人、社会与世界的独特思考与体认,这种人文的关照与反思也就形成了属于儒学自己的问题与意义.在构建当代民族价值追求与意义世界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活的人文精神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一定意义上.这种价值也就是以儒家的人文视角体认大化、发现问题、寻找意义与实现价值,当然它本身也必须进行历史的考察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试论人文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经济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经济学提出的背景、假设条件、理论渊源、 宗旨,等等。人文经济学的研究与论证对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和运用以及经济学的大众化、通俗化、科普化有重要作 用,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宣扬先进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3.
素质、素质教育暨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星 《天府新论》2006,(Z1):263-266
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其涵盖面很广,但主要的是人文和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立世之基,人文素质是为人之本.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能促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才.人文素质包涵了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多个层面且与文化的关系密切.目前重理工轻人文教育的现象非常突出并已造成严重后果,应予高度重视和迅速改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需要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呼唤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在图书编辑活动中,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需求,关注人的存在的文化之根,关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问题,从而推进社会主体的人格、意志与品格的完善,达到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使人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人类各民族的共聚、文化的交融、国际交往与世界和平等人文价值.然而,当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着运动员的主体地位缺失、政治左右奥林匹克运动、经济控制奥林匹克运动等人文困境.产生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奥林匹克自身理论缺失、奥林匹克运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为此,有必要基于体育哲学的视角,有针对性地加以治理,使奥林匹克运动走出人文困境.  相似文献   

6.
打造人文浙江是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含义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贯彻人文理念,崇尚人文精神,提升浙江公民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当前,特别要围绕以人生理想、信念、信仰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的树立,以诚信、责任、感恩、敬畏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基本道德的培育和以民族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知识等为基础的文明涵养的提升,着力建设"责任政府"、"诚信企业"、"文明公民"和"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是"人文理论"与"文人理论"的统一,每一个从事社会知识或自然知识研究和教育的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切实有效地纠正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忘本"倾向、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忘本"倾向、对自然知识的"忘本"倾向。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的作品有不少以对自然的青睐为主题,显示了其独特的现代怀旧情绪.面对现代化对人的自然状态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疏离等问题,她把思索的维度纳入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之中.其作品通过诗意小说中的现代怀旧、生态信仰下的人文诉求以及人文关怀中的精神探寻,表达了作家对自然、社会与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性的断裂和消费主义的莅临,文化价值谱系与人文话语范式陷入解构的困境,现代性文化所坚守的启蒙理性、艺术自律、人文神话、审美超越、历史总体性等元话语,在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下不再合法,代之以后现代主义的世俗化、多元化、浅表化、文艺消费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碎片化等.现代性以来的文学话语范式也随着文学共同体的解散、"文学场"的"他律化"和文学实践的消费化而面临阐释的焦虑,甚至失语.  相似文献   

10.
解读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多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柳 《兰州学刊》2004,6(4):250-251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于现代受众来说 ,符合了其接受心理 ,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还可以引导个人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观念 ;对于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而言 ,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性 ,有利于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实现 ,同时对于塑造媒介良好形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也大有好处 ;更重要的是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进步价值观的确立 ,疏导社会矛盾以维护社会稳定 ,最终促进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存在的领悟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但也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不是什么--论海德格尔的否定存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海 《社会科学》2002,(3):38-41
“存在”问题贯穿在海德格尔思维之路的始与终 ,但与传统形而上学不同 ,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属于“存在不是什么”的否定存在论。本文围绕海德格尔的前后期著作 ,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否定存在论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3.
《优雅》2003,(7)
  相似文献   

14.
本文循着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思路 ,探讨了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对象性存在与类存在的双重存在特性及由此决定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双重特点 ,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人的活动的全面性与活动尺度的多维性。阐述了把握人的本质的方法论 ,人的本质与人的活动 ,人的本质、人的活动与人的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福柯的“生存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林 《文史哲》2003,42(5):114-118
福柯于晚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而提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思想 ,主张个体经由伦理 -美学的途径自我构成为主体。这一思想既吸收了古典智慧 ,也发挥了审美现代性精神 ,同时与尼采、海德格尔的审美之路相通。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对技术的看法,海德格尔提出,技术是一种去蔽之道。他认为,现代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更多的是使人的本质失落,造成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对技术采取冷静的态度,认识到它的去蔽本质,把世界从现代性座架中拯救出来。由此,我们来召唤、响应、迎候“缺席”已久的存在的重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人的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传播、承载的主体和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斗争的真正解决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  相似文献   

18.
杨春时 《学术月刊》2012,(1):102-108
审美(美)的实有与虚无问题一直是一个悖论:美可以说是一种幻象,并非实在,也可以说是本真的世界而非虚幻。这个悖论只能在哲学本体论的层面上得到解决。存在是生存的根据,具有实有和虚无两个对立同一的范畴。实有是指存在的本真性(在场的可能性),虚无是指存在的非现实性(不在场)。由此也规定了现实生存的有(实在性)与无(非本真性)两个矛盾方面。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是现实生存向本真存在的超越,因此审美也存在着实有化和虚无化的环节。首先,审美把生存虚无化,消解其现实性和否定其现实意义,从而进入本真的存在领域;其次,审美还把生存实有化,形成审美意象,成为本真存在的现身,存在意义得以显现(在场)。审美的实有和虚无的同一性,也解决了所谓美的主客观性的争论,即美非主观(无),也非客观(有),而是主客观的同一。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存在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是通过一定媒介对事物及运动状态的一种映射、显示,它标志事物及运动状态间接的非实体性的存在。作者提出了与信源、信道、信宿对应的实有、实在、实得信息概念,并辨析了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电视散文以其更丰富多样的叙述方式和戏剧视角赢得了空前的观众,散文的写作和阅读日益走向大众化,电视散文的繁荣为不同层次散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电视散文对传统散文模式的超越,可以从叙事学文本叙述方式的改变入手,从叙述主体、叙述人称和叙述话语等三方面解读。戏剧表现手法的借用作为叙事策略的另一方面,从戏剧情境、戏剧冲突、戏剧悬念和戏剧结构等四个方面为电视散文的生存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