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非法宗教活动的产生既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又有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煽动等国内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存在的根源,有助于制止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初穆斯林世界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高度政治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极端势力得以崛起,中南亚国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到中国新疆的政治稳定及国家安全。在中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通过对阿富汗、印巴及克什米尔、车臣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亚、南亚一些国家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国家的独立,其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十分活跃,并在该地区的政治生活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因而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我国与中亚在地缘上相邻,西北少数民族与中亚又有着民族、宗教、文化上的联系,中亚伊斯兰势力的复兴必将对我国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因此,探讨中亚伊斯兰势力复兴的基础及发展前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4至15世纪,随着昔日团结进取精神的泯灭,蒙古民族不仅丧失了在我国的统治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成吉思汗的后代也终于因其民族的落后性而不得不接受先进文化的改造。这一时期,新疆地区以察合台系为主的诸蒙古势力陷于内乱倾轧之中,他们手足相残,精力内耗,终于为其昔日以武力征服的穆斯林民族用他们先进的文化——伊斯兰教所征服。随之,伊斯兰教又借助蒙古人的势力,和广大穆斯林团结一致,以自强不息的民族进取精神,在与其他宗教势力的生存竞争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新疆长达6个世纪的伊斯兰化过程也终于唱出了尾声。一、新疆蒙古皈依伊斯兰教始末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车臣民族分离势力与宗教极端势力相勾结制造了血腥的恐怖主义活动,对俄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指出虽然俄联邦中央政府通过两次车臣战争平息了危机,但恐怖主义灾难及民族分离势力给俄罗斯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进一步高涨,作为伊斯兰复兴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相应地出现高潮,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本文试图就冷战后国内学术界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研究作综合概述,主要围绕关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概念的讨论、基本特征及其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影响和前景评估、与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进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7.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宗教对美国的意识形态、对外政策和战略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早期的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思想使美国人具有了民族优越感、"天命论"的思想等.美国在"9·11"事件后,对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改造"的战略,这是美国宗教极端主义同伊斯兰教极端主义对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亚五国独立以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跨国犯罪在五国迅速发展。事实证明,跨国犯罪已与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结合在一起,严重危害了地区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前,欧洲爆发了一场关于多元文化主义是否滋生宗教极端势力的争论。尤其是指伊斯兰极端主义。在这场激辩中。多元文化主义通常被理解为政府对少数族裔群体民族文化和宗教习俗的支持。这些群体的构成主要是海外移民以及他们的第一代、第二代后裔。但英国的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不在讨论之列,尽管他们也始终坚持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甚至有时与国内多数派族裔的矛盾已经危及整个国家的凝聚力。这场争论的中心焦点是穆斯林国家的移民,但随着争论的日趋激烈。其他国家的移民也逐渐被卷入这场风暴。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境外宗教渗透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境外势力对我国实施宗教渗透具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背景因素。境外宗教渗透主体主要源于西方大国、梵蒂冈及伊斯兰激进势力,渗透渠道和手段层出不穷。境外宗教渗透挑战“三自”原则,侵害意识形态安全,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干扰中外友好交往,多方侵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目标和基础。应该从宗教政策、办好教会、依法管理、舆论导向、统一战线的国际化等方面强化措施,有效抵御外来渗透,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世界在中亚地缘环境中占有持久的重要地位。伊斯兰世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出现一度的高潮后 ,于 1999开始逐渐趋冷 ,伊斯兰国家在中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回到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水平。但是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有着广泛国际联系的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活动并未销声匿迹 ,所以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伊斯兰国家对中亚的战略 ,关注伊斯兰世界与中亚的关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华裔文学中的伊斯兰文化带分布于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大部地区,及欧美的个别地区.此文化带的艺术特质体现为:作品中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汉儒文化"化合",作家具有"三重"望乡心态,作品的美学风格为倾向民间底层的现实主义.发掘此文化带,能为世界华裔文学的文化地图新拓出一个中亚板块,能将华裔少数民族文学纳入学界的研究视野,还能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华裔文学的比较,思考世界华裔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间风俗、中国文学在中亚的伊斯兰化等不同层面,探讨了中亚东干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其文化资源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受俄罗斯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有伊斯兰文化的特点。东干文学已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家庭法不仅调节着穆斯林家庭生活,同时也是考究穆斯林信仰虔诚的标志。20世纪初期以来,伊斯兰世界以法典化的形式,对传统家庭法进行改革。确立现代家庭所要求的平等原则,以保护妇女和核心家庭的权利,这种改革影响到传统伊斯兰教法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穆斯林对个人身份的认同,使得重新审视家庭法的现代改革,成为穆斯林社团和群体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政治里程碑事件,就是脱离了西方外国势力的占领并获得了解放,其后,伊斯兰世界走上了世俗化道路,但其世俗化之路一度受挫。失望与挫败感促使穆斯林大众从传统的伊斯兰信仰寻求其精神慰藉,对传统的强烈呼唤带来了伊斯兰复兴。伊斯兰复兴的浪潮在经济思想领域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带动了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研究;其二,促成了伊斯兰金融体系的建立。从而彰显了社会思潮对经济思想发展的巨大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2年3月沙特国王法赫德下令成立沙特协商会议,它以伊斯兰“舒拉”精神为基础,汲取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某些方面,并加以整合与改造,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符合具体国情的王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王国政治民主化变革的重要开端,同时,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的政治民主化改革的表现方式之一,其潜在意义远远超过了现实意义。另外,沙特协商会议是王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彼消此长的反映图、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晴雨表。通过研究,我们能较为客观地把握其未来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裔文学艺苑中的一支奇葩,东干文学的多元文化色彩不但显示了其在世界华裔文坛中的独特性,还启发我们思考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俄罗斯文化、东干亚文化与世界华裔文学的关系。深入研究中亚东干文学,对世界华裔文学研究具有拓展新领域和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亚社会的发展是多种民族和不同文化长期接触、冲突、交流、融合和沉淀的一个复杂过程。 18世纪 ,定格在中亚的主要文化和社会力量是突厥—伊斯兰因素 (突厥因素中不包括塔吉克 )。自 18世纪俄罗斯逐渐入主中亚以来 ,不同文化和社会力量进入中亚并发挥作用。影响未来中亚社会发展的主要文化有非本土的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及本土化了的突厥—伊斯兰—俄罗斯化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