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光 《学术研究》2007,42(3):116-120
生态审美呈现人的复合性生命体验形式。生态审美体验从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共生条件下活化生态性生命体验,以促发人的生态性生存,这既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关注,更是对未来生存的关怀。生态审美体验视和谐性为人的根本生存方式,视爱意生存为人类文明的生存结构,并强调人应该在自身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中走向人的生态性生存。  相似文献   

2.
生存论的关注是文艺学不可回避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以人的和谐生存为构建基础,将爱意生存作为必然的情意指向;和谐与爱意生存促成人的生态生存的必然,生态生存内存并结晶着和谐与爱意生存的结果,进而实现并展示人的和谐—生态化生存的过程及意义性,这应该是文艺学生存论关注的理论旨归。日常生态审美化基于和谐、爱意及生态生存的链条,以生态与审美融合拓展人的现实及可持续生存的活动机理。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学活动现象,但其价值指向所归位的理论视阈、权利认同、体验方式及功能效应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体验,因为它需要有宽泛、广博的视域,其社会现实效用更加明显,对人的当代生存状况,对人的未来发展境域的指涉亦更加明确.从学理层面来说,生态批评必然内蕴生态思想,但却不是简单诠释生态学的科学元素,其科学理念表现为向人文学的渗透、延伸、派生及组合,因而其价值指涉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学科及关注视点也有很宽的辐射领域.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的亲和性关系不仅针对人,而且包含对自然与环境,或以亲和的态度与方法融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生态和谐关系,进而展示对人的生存活动的亲和性与意义.生态文学活动要塑造具备亲和性活动状态的"生态人","生态人"在现实生存境域中总是要倡扬一种生态精神所激发的生命体验,以基本的做人准则塑造生态人格."生态人"的人格构成既要内存一种包容精神,还要激发人们的生态责任感.生态责任既是个体及自我的责任,更体现着人类责任,其目的指向必然是明晰的,表现出一种节奏化、韵律化、诗意化且可持续性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5.
盖光 《江淮论坛》2007,(6):160-165
生态文艺关注的人的生存之“和”是生态化的“和”,是由生命的动势之促生的“和”。和谐生存呈现人的诗意性生存,人在诗意的生存体验中真正认识到人的存在本性,并在家园共生中体验到生命存在的自由感。生态文艺通过人的精神一文化生态的运演,经由社会生态运作机制而运行“人化”的“生生”节律,进而构建和谐生存的基础。生态文艺不仅要调动人的生命机能的全体总动员,进而合力打造精神生态的平衡机制,而且是促生、活化以及丰富精神生态的健康性生存结构,使人的生存更加充裕,更加顺畅,更加具有诗意性,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6.
自然向人生成所表现的主客体的生态性存在是过程性和结构性的统一。主客体的生态关系要求得和谐与平衡,需要人自身主体性的解放,需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认识、体验主客体生态结构的前提,在自然—社会—精神—文化存在的结构性链条上历史与逻辑地把握人,并由此而透视未来世界中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生态性优化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整合性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系统化的文明构成形态,体现人类多样机能的整合性,是复合性生态系统的人文呈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力量是人,但又必须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人,能够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机制放在这种关系去构建的人.生态文明既需要整合文明形成中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诸多文明形态,同时要通过情理构合而合成人类文明建构中人格主体所应该具备的多重观念、意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8.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其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真切眷注.这是一种追求全球系统安全的理性,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作为自觉的理性与人和自然关系理性的和解,有望把自然和人自身从逆反的文化模式的统摄与服膺中解救出来.这不仅要求重新建构外部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构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生态或精神生态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对人类文化理性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塑型.  相似文献   

9.
建设性人居环境是生态性和审美化和谐一致的环境,是人的健康生存并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环境。人居环境生态化内涵居住条件生态化和城市环境生态化,是在自然与艺术的统一中趋向生态审美化的环境构成。审美化的城市人工自然环境是建设性城市生态构成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居环境审美化的主要表现。人工自然环境需要绿色情境的生态支持系统,必然要成就人们从事诗意化生存的居所。  相似文献   

10.
人类经历了由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两个阶段.自然生存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自然能力,技术生存主要依靠技术和技术物.现代技术生存蕴含技术物与自然物、技术物与人两大矛盾,引发了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解决之道在于走新技术生存之路.新技术生存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技术的"新",二是技术观念的"新",三是生存方式的"新".它是技术生存因素与自然生存因素的优化和平衡.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真理与价值有机统一原则、生态协调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