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性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越来越人本化 ,人的劳动保障权、人的就业实现权这种最基本的人权 ,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经济理论研究证明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有着负相关的关系。没有就业增加的经济增长没有任何价值。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度首先反映在就业方面 ,不能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提高居民对经济的信心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并列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 ,而失…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上海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仍需关注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不确定性、就业人员工资性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缺失、人口老龄化影响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等问题。为促进上海城市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建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城市居民收入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民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收入分配结构.对剖析收入来源构成、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宏观国民收入分配和微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报酬占比问题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政策调节和制度安排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至关重要,收入分配改革的道德原则与经济原则并存,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化和差别化制度并存等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经济转型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是中国经济顺利转型的关键。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指出分配制度改革不仅需要政府在提高劳动报酬、调节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以及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采取措施,还要顺应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倒逼"劳动报酬提升的市场力量,与企业联手推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各级政府干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城镇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本文在描述“十~五”以来河南城镇居民收入增加、民生改善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从不同的视角剖析城镇居民收ANN的主要因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万茂 《统计研究》2001,18(10):26-29
 政府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两种方法可以有所作为,一是直接通过财政直接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可以与增加投资一样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可在形成消费者收入的源头上,通过改革措施,产生较大且直接的影响,从源头上影响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实现收入的再分配,最终通过消费者自发的消费行为,达到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从第二方面探讨调剂收入分配的渠道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收入分配中仍存在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政府财政收入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等问题,原因为个人禀赋差异、财富差异等方面所导致.建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收入差距: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次贷危机本质上不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收入差距问题.文章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危机的实体经济基础,对其原因与本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过度消费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收入差距过大是次贷危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潘敏  张依茹 《统计研究》2012,29(4):51-57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和有效配置。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4年1季度至2010年3季度我国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是时变的,并且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区制转换与不同财政政策下的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当财政支出中社会性支出的增速高于经济性支出的增速时,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紧缩性或稳健性财政政策时期。反之则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来源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GDP(生产总值)是以价值形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劳务的最终成果。GDP的最终分配去向是国家、集体、个人所得。国家所得部分主体是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2.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是当前政府和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也已经"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公平分配的界定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怎样才算合理公平,这主要来自对公平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公平分配的界定就成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论依据.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公平分配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三种理论.一种是福利经济学的公平分配理论.该理论始自英国学者庇古,他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于收入分配理论时,讨论了收入分配的福利含义.在庇古看来,福利是人们对满足的一种评价,它的范围很广,其中能用货币衡量的部分被称为经济福利.简言之,经济福利是一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经济效用的大小;第二种是平等与效率抉择的公平分配理论.当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公平分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平等与效率交替与抉择的争论而争论的.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意味着收入在社会成员间平等地分配,它包括人们获得收入的机会平等和人们得到收入的结果大致均等.同福利经济学经济福利增加的公平准则不同,这里的公平分配的目的在于如何权衡平等与效率的双重价值标准并使两者相互协调;第三种是发展经济学的公平分配理论.发展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不平等变化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对公平分配问题的见解与看法.在他们看来,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在一定意义上同经济发展有关,但绝不能对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向不平等演变任其自然,国家应在经济发展中积极推进收入再分配,以求得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初次分配逐渐向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较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同时,国民收入在分配中快速向政府倾斜,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全省国民收入分配与全国主要省市比较,政府收入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水平与全国相当;同发达国家相比,浙江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企业和政府的比重明显偏高.这样不利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建议采取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措施,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一、收入预期 收入预期是指居民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与经验对可支配收入的事前估计、判断.目前在我国,收入预期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随着我国分配体制的改变,城镇居民固定收入增长缓慢,而暂时性收入变化较大,居民不得不结合固定收入与暂时性收入来预期收入的变化,并根据收入预期安排消费支出.(2)我国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失去了收入预期的原有基础,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导致现期消费需求下降.(3)宏观经济环境由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人们将调整其收入预期.如果居民普遍预期收入会下降,那将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反,如果居民普遍预期收入上升,则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4)居民实际收入的低幅增长使居民收入预期呈下降趋势.1995年-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均处于5%-6%左右,这与GDP增长相比,处于低位徘徊.由于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迫使居民放弃高收入幻觉消费,因而消费更加理性化.(5)我国与收入、消费有关的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将影响到居民收入预期的变化,从而带动或抑制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阶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青 《统计与决策》2005,(15):96-99
一、文献综述:对收入分配差距基本变化趋势的不同认识和实证研究 (一)关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几种基本判断 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互动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欧洲学术界就提出了私有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占有结构的两极分化问题.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社会的贫富差距将越来越大,最终引发革命.这一观点得到了二战前西方国家经济现实的印证,反映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初期的情况.但战后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并未继续恶化,反而出现了一些全民福利国家.索罗(Solo,1960)对英国、荷兰等国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为了解释这一经济现象,库兹涅茨假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通过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08年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测算的基础上,使用基于VAR的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城乡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目标。按照凯恩斯的观点,高经济增长必然带来高就业,即就业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因此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过程也成为实现充分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异质性导致了各国经济增长源泉具有较强的差异性。运用2003年至2013年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及法治水平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现阶段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有限。但随着法治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J字型增长,法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金砖国家金融发展。加强互联网、金融及法治建设将为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金砖国家1992-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GMM的方法检验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污染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呈现N型曲线关系,印度处于N型曲线的第一拐点前,中国和南非位于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巴西和俄罗斯处于第二拐点之后.总体上金砖国家的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会加剧环境污染,由贸易活动引起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均会对污染物的排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