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科学是否具有生产力属性,尽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认识是共同的:一是部分实用性的学科,如实用经济学等可以通过某些中介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并非所有学科都具有生产力属性.这共同的认识并没使人们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人据此说从整体上看社会科学具有生产力属性,有人据此说从整体上看社会科学不具有生产力属性.肯定者认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越来越向实际靠近,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生产力属性日益明显;否定者把这种能转化的学科划定了一个范围,说部分不能代表全体,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才是其基本属性.其实,说社会科学具有生产力属性,并不是说意识形态性强的那些学科也具有生产力属性,它只不过是从社会科学所起的作用上来看问题的.这样提出问题,是要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地去发挥这种功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阐述社会科学生产力属性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家林 《学术论坛》2001,(2):130-133
考试价值是考试属性对人及社会需要的满足,是考试属性满足人及社会需要的一种现实效应.考试价值分为考试人本价值和考试社会价值.考试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现;考试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调节社会结构、释放社会张力来促进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按照考试规律开展考试活动,坚持考试的人本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充分实现考试价值的前提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研究“利益”问题时,与他对“需要”、“商品”、“劳动”、“劳动力”的研究一样,采用了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的科学方法,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这些范畴的本质。 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需要”,只要人有需要就存在人的利益,这是利益的自然属性。然而,人不是以孤立的单个人的形式存在着的,人组成群体,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以及群体和社会中的人都有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性,于是“利益”就有了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等等不同形态,它们的产生、发展、矛盾和斗争,都是人的需要和欲望在人与人关系上的表现。这就是“利益”的社会属性。恩格斯说:“每个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转引自《新编简明哲学辞典》第13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年)  相似文献   

4.
领导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战略、制定规划、选择政策和组织管理。领导者要完成这些职责,都需要进行决策。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现代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软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支持系统。因此,现代决策与软科学研究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乃是同根所生,共存共荣。只要有决策行动,就必须有决策研究;只要有决策模式,就必须有决策技术。因此,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必须重视并加强软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统一,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在人权内部存在着生存权和追求幸福权这两个基本性和提高性的层级结构.人权内部的层级结构,预示着人权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从低层级向高层级逐步发展的.人权发展的不同层级,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正如人们通常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维护生存权的国家和追求幸福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价值可分为满足人之生存需要的价值和满足人之存在需要的价值。前者的直接承载者是感性的物体;由于它们与货币具有同质性,所以是可以数量化的。后者的直接承载者是非感性的事物;由于它们与货币没有同质性,所以是不可以数量化的。但以社会分工、市场经济和算计理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却在不断把许多满足人之存在需要的价值数量化。这些价值数量化的结果就是:人的完整性的缺失、人的“自由”个性的“崛起”、人更加地具有“社会性”以及人与物和人与人的亲密关系的丧失。由此,西方传统中追求永恒和普遍的理性主义就走到了它的反面,在暂时的价值物中乐不思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对人的本质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有人认为,人之为人,不仅在于他的社会性,而且在于他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持论者都把自己的观点称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基本观点,并且是深刻地包含在马克思的著作,特别是早期著作中,为了弄清对此问题的认识,本文试图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进入自然中心主义。一、自然中心主义的困境  1 .泛化的伦理观、价值观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以下简称自然中心主义)把人以外的自然界、生物人化,给它们赋予伦理、利益和价值。“自然价值并不仅仅是对人的价值,还有其自身的价值,即以自然本身作为评价的价值”。事实上,价值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自然界、生物本身是否有价值,则完全取决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无论有无人的需要,其…  相似文献   

9.
<正> 管理是一种长期而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是维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多种多样的,如生产力、科学技术、人的社会需要等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管理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即是说管理是人类自觉地有目的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先的现实力量.一、管理是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的理论依据首先,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而复杂的巨系统.人类在其中从事着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的活动,用不同手段和方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然而,什么是隐藏在繁杂的社会现象之中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先力量?有人认为是生产力,有人认为是人的社会需要,有的认为是人才等等.我认为,造成以上分歧的原因除了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外,最重要的还是个研究方法问题.要找出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0.
1、对软科学基本概念的初步认识1.1 定义软科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始于70年代初其实它的运用则始于人类群聚有集体活动(狩猎)之时,首领作出决策之前要咨询长者(经验)或智者(能人)的意见,奴隶社会或封建王朝也有师爷、军师、左丞右相、食客,及到资本主义社会则称之为智囊团、软科学公司、点子公司等等,然而,以往的决策咨询仅是部族首领或帝王将相的个人需求,尚未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水平.1.1.1 日本科学技术厅于70年代初下的定义是:“软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它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治课题为目的,应用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经营工程等正在急速发展的与决策科学化有关的各个领域的理论或方法,靠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广泛范围的对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1.1.2 雷爱祖认为:“软科学是一门跨学科、高智能的综合性新兴学科”.1.1.3 杨道华等认为:“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软科学是以系统科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知识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为手段,对‘人一事一物’系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为各级各类组织的领导、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实现整体优化效应,以解决和促进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周前程 《江汉论坛》2008,1(5):57-60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在人性发展史上,思想家们往往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或理智属性等不同方面来探讨人性.而马克思的人性观则是总体人性观或系统人性观.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马克思认为人性是"本己"的,从人性的具体表现而言,人的本己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而人性是一个有多种属性组成的复杂系统,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具体、历史的特点.总体性是马克思人性观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
论因素     
任何事物,都具有若干个(两个以上)因素。影响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领域三个方面事物的因素存在着质(属性)的区别。这三大类因素及其关系是整个世界事物发展变化普遍规律的基石。人类社会事物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当把因素视为事物的成份(或称因子),则(A+1)层次上的因素是A层次事物的成份(或因子);当把因素视为独立的事物,它就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就是个单独的天地。事物与因素仅仅是不同层次的不同概念而已。基于人类社会事物所具有的显著的属性、位置、作用方向与影响力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特征上的区别,可以将它们分为六大类型15种类。具体为:一、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二、内部  相似文献   

13.
<正> 1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范畴。它是由主体的某种需要与客体的某些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人既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因而,能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客体,主体就认为它有某种价值;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或不与主体的需要发生联系,客体就无所谓价值。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都是有价值的,而雪中送花可能价值就不大。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某些属性。价值应该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的统一。马克思反对把价值当成物的属性的观点,他说:“商品作为价值是社会的量,因而,和它们作为‘物’的‘属性’是绝对不同的。商品的价值只是代表人们在其生产活动中的关系”,认为价值不是绝对的东西,不能把它看成独立存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理论要走向成熟都必须通过批判找到它的理论界限,任何一种理论当它被泛化时都需要通过批判彰显其理论的精神.以实践开启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新范式,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根据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的方法,可以把事物分为实体、实体属性两类,由此可从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实践与理论、实践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四个方面对实践进行反思.个体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始点和本源,集体实践、阶级实践最终都可归结于个体实践,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不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和实践可以有相同的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人通过对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实践智慧与实践活动相互吁求,实践智慧指向本然的真,但理论理性却没能达到本然的真,由此导致了理论理性和实践智慧的对立;人是自然存在物和人是在世存在使人的实践存在不合理的可能性,而人的行为和意志的相反倾向性则使这一问题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要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试就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方式、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一、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人类社会是自我发展着的社会有机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发生分化.按照人们的不同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不同的手段,我们大致可以把社会生活分为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等领域.社会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系统,是人们利用精神生活资料满足精神需要的活动.大家知道,通过物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活动,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通过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6.
论领导者道德人格素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道德人格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深受环境和社会的各种体制影响的.政治、道德融为一体的干部教育体制难于对干部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助成道德人格的确立、完善;形式、制度约束对道德人格确立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但现阶段我们对此重视不够.提高干部的道德人格,首先要切近干部自身和职业的需要,其次要进行独立的系统的政治道德教育.制度约束最重要的是把好入口关,防止道德人格低下的人被提升.  相似文献   

17.
协同学理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协同学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的主体及其适应性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涉及到人的意识问题,而人脑本身就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本身也需要各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配合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协同学把不同学科共同存在的协同现象抽取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也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具有契合性.协同学理论表明:政府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产生、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是慢变量,它决定着其他的快变量;舆论力量可以决定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大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巨系统,需要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表现为属性,属性以需要形式存在.如果符合其本质,按其属性生活,满足其需要,人便幸福.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带来幸福;需要的上升规律使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往往存在矛盾对立关系.制造希望、修复危机心理、统一和调和主客观世界的精神世界是幸福的最终裁决者.精神世界的幸福,与其说是给幸福一个正值,还不如说是乐观理解那些给幸福负值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生存的,实践改造和发展着人的自然属性,生成和发展着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实践因此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本体;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并没有消除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改变了自然属性.合理的社会制度不是压制、扼杀人的生物性需要,而是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满足这种需要,并不断提高这种需要的质量和水平;“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构成人的本质的不是生物学上的类,而是社会关系,即使是人的类本性,也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再塑造;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又生成于人的活动中.社会关系并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人只有通过创造生命价值的活动时间,才能获得“价值生命”,只有通过占有自由时间,才能获得自由个性,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指标是以计量为主,但也注意品质的探测;它注意时间数列却不包括每一种统计的数值;它包括各种不同部分的特质,但也注意区域性的整体;它有时要求衡量客观,有时又要求好坏的判断;它要了解客观的现状但又不以反映事实为满足.有人认为是衡量社会福利,有人认为应当衡量社会问题,专家学者对社会指标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我们认为,社会指标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科学设计,以时间序列的统一数据为主,用以观察、测定、研究社会生活系统中各组成元素间或子系统间的复杂关系,发现它们的性质,构造与系统整体性质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