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购买市场和租赁市场是住房市场的基本构成内容,二者的关系必然反映在住房出售价格与租赁价格的关系上.本文利用PVAR和差分GMM模型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住房出售价格与租赁价格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住房出售月度价格和租赁月度价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住房出售月度价格对住房租赁月度价格的影响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住房购买市场和租赁市场及住房租购月度价格之间的联动性在中、东、西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2.
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是"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关键内容。现阶段,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正处于培育与发展阶段,基于政策工具和产业链双视角,我们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住房租赁产业链为纵向维度构建住房租赁市场政策的二维政策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明晰2016-2017年我国各省市发布的培育与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结构。研究表明,当前住房租赁市场政策存在环境型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结构失衡、需求型政策使用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政策工具结构、适度降低环境型工具使用频率、加强住房租赁市场信息管理及平台建设、重视需求型政策工具拉动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如何大力促进市场化的住房租赁已成为深化房改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向纵深层面拓展的关键.理论研究与统计数据表明,住房个人所有化为市场化的住房租赁创造了供给条件,而市场化住房租赁的潜在需求为租赁市场的成长提供了巨大动力,住房租赁市场的现实操作空间颇大.目前应以改革与调整来催化、拓展住房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4.
美、德两国住房租赁法均是将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源于住房租赁自身的特性,即由住房租赁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经济实力、市场地位、合同利益等方面明显的不对等性决定的。笔者认为,我国宜借鉴美、德两国立法例,将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住房租赁法的立法宗旨,并以此为主线设计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对夹心层群体的租房可支付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定是政府针对夹心层人群有效开展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城市夹心层群体消费特征,抛弃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收入支出比例法,采用“剩余收入法”分析大城市夹心层群体租房可支付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为例,结合调查数据,得出在2006年-2010年间,夹心层群体不但不能负担基本的住房消费,且其租房可支付能力呈明显恶化迹象.针对这一情况,文章提出应积极发展公共租赁房来满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需要.  相似文献   

6.
建设平民住所是近代中国各大城市整顿市容、解决民众居住问题的重要举措。因应着时局变化、民众诉求和地方财政压力与地政特点,近代青岛平民住房建设呈现出复杂的变动过程:住房筹建模式从公建住房到领地自建及至合作共建,住房日常管理从强调租赁手续的流程规范到加强卫生和秩序的生活引导,再进而注重居民自律与社会教育的公民训练。平民既从住房建设中获取改善自身境遇的机会,又以精明的生活算计挑战社会治理规则,体现出近代城市平民住房建设的复杂性与自适性,以及城市社会秩序生成的生活逻辑与地方特色。梳理青岛平民住房建设的演变历程,洞察生活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并探析其历史性局限,对今天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尹德华 《理论界》2000,(4):38-38
随着房产市场的日益成熟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商品住宅市场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已由集团购买为主转向个人购买为主 ,由开发高潮阶段转入销售、消化阶段。因此 ,如何提高商品住宅的市场竞争力问题 ,是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崭新课题。一、创名牌占领市场。任何商品都存在品牌问题 ,商品住宅也不例外 ,而且更须强化其品牌意识。“品牌”不仅是房地产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也是买卖方共同追求的目标。事实证明商品住宅的品牌应当是居住舒适 ,环境优美 ,配套齐全 ,有文化品位 ,还具改造余地以及升值潜力等等。只有开发出具有这些要素的商品住…  相似文献   

8.
利用住房公积金存量资金建造公共租赁住房,有利于解决无法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群体的居住问题,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权利,缓解社会矛盾和政府在实现"住有所居"方面的压力。利用住房公积金建造公共租赁住房,首先应当解决制度保障、明确产权及属性、资金风险控制、信息透明度等问题,同时应当明确所建造的租赁住房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日常管理,收益应先行冲抵建房资金成本,风险可控。利用公积金建设公共租赁房,利国利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为使城镇低收入家庭获得基本的住房保障,实施廉租住房政策。吉林省廉租住房保障采取实物配租和租赁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基于效用理论和调研数据的研究表明:两种方式都会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效用水平;实物配租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但当居住条件并非家庭最亟须满足的需求时,实物配租方式对低收入家庭整体效用水平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从公平与效率和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来看,租赁货币补贴方式优于实物配租方式。在租赁市场供给总量存在刚性不足的情况下,应以实物配租为主要保障方式;当市场存量住房达到一定水平时,租赁货币补贴应成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产生过程的一级市场及其证券化的二级市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发展迅速,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正在试点中。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也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和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方面都不及美国,如果出现房价下跌等问题而导致抵押的房产无法正常变现,无论是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是被证券化的相关产品,都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产生风险。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戒,加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防范,繁荣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并发扬二级市场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内容及其作用 住房分配的货币化,是指将现行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改为货币分配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停止现行的住房实物分配,即单位不再建房、买房、分房,同时将单位原来多种用于建房、购房的资金转化住房补贴,多次(如按月)或一次性地发给职工,再由职工到住房市场上通过购买或租赁等方式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即职工解决住房不再找单位,而是找市场、找房地产开发商,真正实现住房的社会化和商品化。 货币化分房的最大特点,是将住房解困由实物概念向货币概念转移,即注意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延缓性,保持了企业作为解决单位职工住房困难的责任主体,同时又在此基础上,以货币分配住  相似文献   

12.
对于解放前的中国农村,通常认为借贷市场高度关联于土地市场.利用一个非常独特的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指数随机图模型,本文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某种程度上,借贷市场与土地租赁市场是关联的;但是,这种关联性的程度并不高,在统计上也不具有显著性.在20世纪40年代的苏南农村,借贷市场与土地租赁市场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3.
李俊杰  张建坤 《兰州学刊》2014,(11):109-115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价的飙升使中低收入群体面临日益严重的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我国当前住房体系制度缺陷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保障型住房市场和自由型住房市场这种"二元化"市场相互隔离带来的"价差危机",是房地产调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源。基于社会型市场的理论视角,提出了通过培育发展"社会型住房市场",以形成对"自由型住房市场"的竞争,从而降低住房价格,进而实现住房公平目标的新的发展思路。通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型住房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构建社会型住房市场的基础上,对我国住房体系的总体框架进行了重构,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政策明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住房改革推进了中国城市单位职工的“市场能力”与其住房利益分化之间的关系 :“市场能力”强的职工在单位住房改革中获得了更多的住房利益。但是 ,构成职工“市场能力”的各要素并不均衡地影响职工住房利益获得。其中 ,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力最大 ,其次是职工在岗与否 ,再次是职工的年龄 ,影响较弱的是职工的学历 ,最弱的是职工的职称。住房改革已经使单位住房分配原则由“结果公平”过渡到了“资本参与”。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我国实行的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已初见成效,国民经济在世纪之初已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房地产在新世纪之初已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如何培育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已成为我省的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湖南房地产市场自身在二十一世纪坚实基础的奠定和发展,更关系到湖南住宅与房地产业乃至整个湖南社会经济二十一世纪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一、湖南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1.住房私有化程度提高,消费势头走强。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住房商品化已为广大群众接受,因此,住房私有化程度日趋明显。据有关资料表…  相似文献   

16.
居民居住权的天赋性、土地的公有性以及党的宗旨的人民性决定了我国住房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就是旨在满足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消费品,其成果及溢价应由全体居民来分享,而不应被少数人所占有。而当前我国住房市场的根本问题在于,房地产政策背离了这个宗旨,使住房成为少数人赚钱的工具。因此,必须运用以经济杠杆为主导的政策工具,如住房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减少政府行政权力对住房市场的干预,弱化住房的赚钱效应或投资功能。这样才能够使住房转型为消费品,使住房价格合理回归,从而促进住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中低收入民众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并且使住房市场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之动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城市病也愈益严重。集聚经济的作用,使大城市化成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大城市未必一定会产生大城市病。在一定意义上,大城市病只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发展中阶段的产物。空间规划的不合理、短期市场的影响、政府失灵以及垄断集权的体制环境等,都是造成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大城市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及其带动区域发展的主要障碍,治理大城市病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准市场调控中的政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市场是由政府购买由竞争的供应方提供的准公共产品与社会性福利产品的有限竞争的市场.准市场产品分配的平等性与提供的竞争性的特征使其在供应上存在着政府、市场与志愿者的三重失灵.经济政策、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因其各自的政策局限性及相互摩擦要求在准市场调控中进行政策层面的整合以互相支撑与互相弥补.发展准市场的政策选择有不同的模式.重视三大政策施行中的组织、社会、信息技术与决策四大条件约束,有利于纠正政策选择与搭配偏差,提高三大政策的整合水平,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在异地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成为一些外省人士寻求发展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没有当地城市户口,但又想买价格便宜、质量好的住房,为了享受所在地城市常住户口的购房优惠政策,他们便委托所在地城市的亲属或朋友以亲朋的名义购买。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住房供应能力显著提高,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推动和带动了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但住房市场供求矛盾没有得到真正缓解,消费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关系被扭曲。本文从刚性需求和实际交易两方面考察了当前的城镇住房市场关系,展望了十二五及未来十年我国城镇住房市场供需变化,认为我国城镇住房市场正面临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