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术界普遍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是不发达的。但这实际上是在传统型叙事诗不发达的前提下作出的推论 ,而不是在对包括传统型叙事诗和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所有叙事诗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应包括传统型和说唱型两大类 ,“说唱叙事诗”也应纳入古代叙事诗的范畴。虽然量大篇长的说唱叙事诗并不能改变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的事实 ,但广义地看待并评价包括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叙事诗 ,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其史诗化和现代化互为表里、彼此阐发,共同谱写出中国现代叙事诗多声部的华彩乐章,积淀了丰厚的中国现代叙事诗传统。  相似文献   

3.
吴投文 《江汉论坛》2003,11(4):97-99
朱湘和冯至是两位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期作出开创性贡献的诗人。本文从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期的特定背景出发,从题材选择、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风格形态等多方面比较他们叙事诗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叙事诗出现的重要意义,认为他们各以初具系列化和具有独创性的作品,真正使中国现代叙事诗获得独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叙事诗体制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4.
普丽华 《江汉论坛》2003,8(7):106-109
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是在译介西方叙事诗和文体理论,整理、重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上起步的,体现着与叙事诗创作一致的现实精神和现代意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对叙事诗的创作发展起着导向和纠偏的作用,为建国后的叙事诗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史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传达策略主要有情绪型和象征型两大类目。本文在科学厘定情绪型现代叙事诗和象征型现代叙事诗学理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叙事诗文本的深刻剖析与诠释,对中国现代叙事诗30年图景中关涉现代传达策略部分作一系统观照和考察,以期在更为理性的层面上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性正名。  相似文献   

6.
韦良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87-90,108
在价值取向层面,中国现代叙事诗与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不断地显示出其与整个中国新文学同发展的可喜姿态.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价值取向,主要是指30年中国现代叙事诗在主题、题材、立意、精神诉求等方面所彰显的现代色彩.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出路,是世界范围的现代命题.中国现代叙事诗对于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前途两项课题的及时追踪与生动演绎,特别是对这两大现代价值取向在认知和表达层面不断拓展与超越的事实,最终奠定了文本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西方诗学的主要形态是叙事诗学,中国诗学的主要形态是抒情诗学。但在传统社会后期,伴随着戏剧、小说等叙事艺术的崛起,叙事诗学随之发生。中国叙事诗学的建立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它首先需要论证艺术叙事的合法性,包括为通俗性的叙事艺术的合法性辩护,以抵御主流意识形态的打压;还包括为叙事诗学本身的合法性辩护,以抵御传统诗学的排斥。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叙事诗学进行了论辩,并且所建树,从而为叙事诗学的建立开辟了通路。  相似文献   

8.
陈中伟 《云梦学刊》2013,(3):119-123
准叙述是叙事诗的典型叙述话语,它不可避免地带来"误报"和"误读"。清代叙事诗数量众多,长篇叙事诗不断,在文本误读、不完全叙述和不可靠的叙述者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青藏地区各民族的民间叙事诗具有口头诗歌高度程式化的特点。本文借鉴西方口头程式理论和中国民间叙事诗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角度,从程式化的叙事结构、语言、故事类型、修辞、主题或典型场景等方面对青藏各民族民间叙事诗的艺术特征进行尝试性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唐是叙事诗异军突起的时代.中唐叙事诗具有厚重的小说史意义.叙事诗的发展激发了中唐诗人关注"通俗"小说的兴趣,并为中晚唐小说创作的情节构设、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从而促进了文言小说的兴盛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小说没有叙事诗基础的现象,为一代小说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忠 《晋阳学刊》2005,7(3):97-100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代中晚期.进入20世纪,在"五四"启蒙思潮的影响下,爱情诗经"湖畔派"诗人的倡导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走了一条不同于古典形态的开放、自觉道路.  相似文献   

12.
曲琨 《齐鲁学刊》2006,(2):65-68
《云溪友议》是晚唐居士范摅的笔记小说。范摅的创作目的是为文人提供论文会友的谈资,所以在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方面求“雅”、求“趣”。“雅”是通过诗歌的大量录入和对文人生活的描写来体现的,“趣”是通过对标题、诗的选择以及人物选择等方面的精心安排来体现的。因此,此书在对唐诗的保存、对中晚唐文人的生活和追求及其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影响的反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爱情诗的兴盛是中晚唐诗坛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中晚唐士人“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时代精神 ;由盛唐诗气势雄浑、境界阔大到中晚唐诗意绪细赋、境界狭小的审美趣味的变迁 ;中晚唐“崇侈游宴”的社会风气促使爱情意识的产生 ,是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唐宋两个朝代的山水旅游诗是我国古代山水诗并峙的两座艺术高峰,宋诗虽在唐诗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唐代旅游诗中的边塞诗气象更为大气磅礴、题材更加丰富,在审美上唐代旅游诗更具壮丽之美,而宋代旅游诗则有小巧之美。两个朝代旅游诗风格的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朝代的综合国力、政治经济、内政外交、意识形态、社会风尚的迥异。  相似文献   

15.
王涛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4):137-140
对《全唐诗》中几乎所有涉及人口数字的诗歌篇章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又搜集到了涉及相应诗歌的今人的论文或专著,将两者结合进行了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唐诗在人口数量的描述上,有些确实以现实人口为基础,诗中描写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人口现状;但大多数则是一种艺术的手法,只是反映出当时人口众多的现象,多非实指,所以并不能当做历史史实来运用。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李商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云 《文史哲》2002,(4):82-85
《红楼梦》对文学传统的承继 ,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楼梦》所受唐诗尤其是李商隐诗的影响 ,值得人们充分认识和关注。《红楼梦》虽是小说 ,但通体浸透和充盈着诗的意境 ,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诗的才情 ,尤其在善于用典而富含寓譬、内容隐晦而让人猜测、凄婉哀伤而极富朦胧之美等诗美特色上 ,无疑都或多或少得益于李商隐。具体表现在《红楼梦》的书名取意、作意构思、人物故事以及诗词描写和意境创造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各类诗歌的开掘,能更深入地揭示唐宋诗的本质特征,为唐宋诗的研究提供新的开拓与转换视角,使整个唐宋诗研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和更富于概括性的层次。特别有利于说明唐宋诗以最宽广的渠道通向社会生活的主潮,同时还有利于说明文化选择方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岁时节令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在唐代,中秋节作为一项民俗节日尚不显,但已有不少以“八月十五”为题的诗歌,内容多为吟咏月色,思乡怀人,深具自然明朗之美;至宋代,中秋节异常兴盛,但与唐代相比,此时中秋诗作的主旨和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重在抒发作者的人生体验,表现人生哲理,呈现出一种深沉凝重的美。唐宋两代诗人中秋情怀的不同及其中秋诗作的各具特色,与两代时代风貌、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诗人思想文化性格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1,22(1):47-51
杜甫生活在具有浓厚浪漫气息的盛唐诗坛,生前不为时人所重,诗名不彰,与之交往唱和的众多著名诗人竟无人称赞他的诗歌;传至中唐,受到了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和韩愈等人大力推崇,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无法逾越的丰碑;传至晚唐,诗人学习杜诗和批评杜诗,纪念、凭吊并神化杜甫,从而把杜甫推向诗歌的神坛.  相似文献   

20.
"盛唐之音"是时代的强音、唐诗的骄傲,高棅在<唐诗正声>里标举的"声律纯完",是对盛唐诗歌美学特质的提炼,确立了有明一代"诗必盛唐"的审美理想.明人以体格声调论唐诗,试图将盛唐诗妙不可言的声韵落实为有章可循的诗法,造成得其皮毛而失其精神的流弊.若专就诗的兴象风神而言,盛唐之音所表现的高蹈流走的生命情韵,能直接呈现于读者的感觉与想像里,宛若空中之音、镜中之花,是一种难以言传的韵外之致,也就是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