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企业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尽管法人的人格独立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和资本的积累,但同时也为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导致了一系列的"公司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我们称之为公司人格否定。本文首先从公司人格否定理论产生的背景、意义以及构成公司人格否定的必要条件等方面作出理论铺垫;其次,逐一分析这一理论在我国适用的四种情况;最后,从实践操作上提出可供参考的几点合理化建议,以期填补我国关于这一领域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2.
实际经济生活中,因部分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无度操控公司,导致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对此,法院宜在个案中否认公司人格,从而使此部分股东承担无限责任。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时,宜由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法人人格否认概念,法人人格滥用情形及法人人格否认的股东承担责任的条件作一系统规定,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关于法人人格及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法人制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法人人格及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理论探讨也逐步展开.法人人格的界定、评价是理论前提,探讨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构成要件、特征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人人格的确认和法人人格的否认构成法人制度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当法人的出资人滥用法人人格从事各种不当行为,仅让其承担有限责任,则显然对债权人利益有失公平,也违背法人制度创设的根本目的.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确认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分析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理论、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为更好地适用这一制度提供法理支持.  相似文献   

5.
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民法根基于商品经济,秉承斯多葛哲学以来的理性传统,历经近代人文主义思潮和启蒙思想的启迪,确立了抽象平等的法律人格。但进入20世纪以后,垄断加剧、社会动荡、各种不平等加剧,保护弱势群体成为一大法律问题,遂出现近代民法抽象人格向现代民法具体人格的转变思潮。然而,在作为"宪法"地位的民法典中不能用具体人格代替抽象人格,抽象人格仍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保护弱者地位的法律的增多,社会法逐渐形成,由此形成了具体人格根基的土壤。这一方面显示了民法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律从二元法律结构向三元法律结构发展的精细化过程。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人更加受到关怀,人的尊严更加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6.
与公司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不科学的成员有限责任制度、残缺的法人财产权以及尚不健全的组织结构设置给部分社员滥用合作社独立地位以可趁之机。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上述合作社制度中的不足,然而相应规则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处于缺失状态,合作社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还面临种种困境。为禁止社员滥用合作社法人独立地位之行为,需要以《民法典》之禁止权利滥用规则为一般性规范基础,以《公司法》之法人人格否认规则为特别规范依据,并通过最高院指导性案例制度,为合作社类推适用法人人格否认提供具体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7.
对法人的人格否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始终被作为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当股东滥用法人人格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时,仍让其承担有限责任,有失公平。引进和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责令股东对法人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保护法人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恢复法人人格被滥用而失去的公平和正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法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法人所有权与公司人格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所有权是公司法律人格的核心要素,作为公司人格核心的法人所有权的法律设置又是商品生产交换条件的法权要求。反之,法人所有权的缺损,则会引发“公司人格否定”机制的运作。而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构造的公司人格体制,因为法人组织体缺乏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缺憾。创建公司法人所有权与公有制并存的“双重所有权”体制,既有利于健全公司法律人格,也可以满足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人格理论产生于罗马法,罗马法上的人格带有浓厚的身份性特点。近代民法抛弃了身份人格而强调人格之平等,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民法典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法提出了人格权概念并对其进行规定。从本质上来说,人格权乃是自然人基于伦理人格而享有的,在实定法中得以确认的自然权利,其应属于私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10.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近年来商法、经济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从而使得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不再停留于理论研讨阶段,而将正式规范公司运行,指导审判实践.尽管立法者已经给出了定论,但仍有必要对我国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进一步研究,以指导司法实践和完善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人格异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归宿。通过作品中反映的异化本质,能使读者更进一步领悟作品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此外对保持人格完美这一培养过程对学生人格完美的塑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人格和教师人格的内涵入手,阐明了在词源和人格的研究上中西方的差异;运用历史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代教师对理想人格——圣贤人格的理解与追求;论述了中国当代教师模范人格的价值导向功能;回答了什么是当代教师最高理想人格及它与圣贤人格的差异,与模范人格在层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某些人格成分在压力应对过程中的中介调节作用的基本观点,提出压力应对人格概念.它具有衡量或促进身心健康特点,也具有在压力刺激下被激发、被考验或被摧毁的特点.基于压力应对过程的分析表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由自我效能、控制感、乐观倾向、自我控制、自我弹性、挑战、承诺等七种核心成分构成.压力应对人格主要从心理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两个层面发挥健康功能.未来的研究也需要从压力应对人格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具有坚定意志的国民.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理想、信念的淡漠,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人们的意志人格存在严重缺失.意志人格的培养,有助于摒弃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传统人格;有助于削减市场人格带来的危害;有助于减轻市场经济带给人生的压力;有助于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格系统的人格培养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认的人格系统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针对人格系统各成分 (包括人格倾向、人格特征、自我意识 )的人格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格责任论将责任的基础归咎于行为者的人格,又认为行为人实施了体现主体人格的个别行为时就存在责任。这种人格定罪模式对于解释违法性意识可能性、忘却犯及期待可能性等刑法问题具有理论价值。人格责任论既将人格引入定罪,又格守罪刑法定原则,避免侵害个人自由;但存在对人格与行为的关系认识不全面,没有真正将人格引入定罪之中,立足点仍然是报应而不是预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西方开放性(Openness)人格维度的本土化内涵及其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1 500多名被试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Openness分量表,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西方的开放性人格维度包括宽容与尝试、情感与审美、享受幻想、理性与思辨、理智与宽和以及求新与思变等六个因素,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Openness的六个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行事风格、才干和情绪性等四个维度存在相关,与善良、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等三个维度没有相关,并且存在独立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成分.同时,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不存在独立的开放性维度,有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而且大多以消极的人格特点出现.此外还对开放性人格维度与创造性的关系,中国人是否缺乏创造性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公正严谨性"人格维度与中国人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探索西方公正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人格维度的内涵与结构.1500多名被试完成了O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 PI-R(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Conscientiousness量表,因素分析表明,公正严谨性包括自律守诺、严谨细致、机智果敢、坚韧踏实、追求成功和工作投入等六个因素,与NEOPI.R中的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与QZPS的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等六个维度密切相关,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的公正严谨性维度并不独立存在,有关的内容是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的.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不但是一个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个有丰富个性的人物,有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提出了关于“大丈夫”的名言。他拒绝不义之财,又不绝对重义轻利。他对原则十分执着,又懂得权变。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他特别蔑视和贬斥乡原与小人,大力提倡浩然正气。孟子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光辉永照,影响长存。  相似文献   

20.
个性的特征     
《南都学坛》2019,(1):35-40
从个性的形成中,可以看到个性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一是个性无时无刻不处在合乎规律的发展变化之中——塑造个性的环境在变化,环境中的人也在变化,因此个性也必然不断发展变化;二是个性的独特性、不可重复性——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个彼此不同的特殊的个性;三是个性的丰富多样性——就所有个性的总和来说,世界上存在着无限丰富多样的个性形态,每一个个性本身,其内容也都是丰富多样的。凡是成功的艺术典型,其个性总是丰满的,甚至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