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深受西方存在主义和荒诞派戏剧的影响,同时又有很深的宗教寓意,作品在这两种元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出现了奇特的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剖析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早期戏剧作品中数位女性人物.通过分析主要女性角色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特殊会话含义,揭示阿尔比笔下青年女性以及老年女性的不同精神特征,探讨美国现代女性自我的分裂与异化变形,展现阿尔比对女性善恶分裂、人性扭曲的诗意塑造.阿尔比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其作品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身份建构的失败尝试.  相似文献   

3.
阿尔比戏剧在对美国存在主义思潮进行反恩的基础上,从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层面分析并关注现代人生存境遇。其剧本借助存在主义关于自欺、自由、死亡等的概念.探究有关焦虑、恐惧、不确定性、现实与虚幻等问题,展开关于个体存在的思考,指出超越各种障碍、在社会存在中实现自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萨特的《苍蝇》是一部存在主义在戏剧上的代表作.对于萨特的这部早期作品,一般都是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理解,因而都忽略了马克思对他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对《苍蝇》同时期的萨特思想及其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分析之后,联系萨特晚年的自述,确认萨特此时不仅接触过马克思著作,而且不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的影响.就《苍蝇》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贬损神道;(2)超越“彼岸”;(3)重视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萨特、贝克特的戏剧成就和艺术特色的研究与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尤其表现在对萨特的评价上。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和文本内涵的考察,发现这两位“先锋”作家的“古典”追求和“神话”渴望,进而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精神资源和哲学资源更多的是来自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尤以前者的影响为最。萨特的戏剧创作并非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说理”和“图解”,而是对它的诗化延伸  相似文献   

6.
运用戏剧文体学的话轮转换理论框架,借助量化分析研究方法,揭示阿尔比戏剧作品中男性角色性格是如何得以展示的。以阿尔比两部经典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美国梦》中的片段为研究文本,对剧中男性形象进行分析。话轮转换理论可以有效地阐释人物间的权势关系,用相对客观的数据解读戏剧人物性格,丰富现有的戏剧批评方法,为我们在戏剧鉴赏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中,“死亡”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归纳阿尔比戏剧中的死亡情节,揭示其笔下死亡主题的意义——即阿尔比对人类“失去真爱、追求错误价值观和寻找虚假安全感”的批判,并通过探寻阿尔比死亡意识形成的个人渊源、社会渊源及理论渊源,总结出其死亡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现代戏剧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爱德华·阿尔比以《动物园的故事》一举成名,凭借《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达到戏剧创作的高峰,从《小爱丽丝》开始步入低谷.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早期即主要剧作最受评论界关注:《沙箱》、《美国梦》、《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和《一个微妙的平衡》.两性之争是这些剧作中反复出现的母题.阿尔比通过对这一母题的使用表达了对物质社会中精神空虚的嘲讽.也正是由于阿尔比对于这一母题游刃有余的使用,巩固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和文学大师 ,其作品包涵的思想及其文艺观对 2 0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总是永远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本文运用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萨特的有关存在主义的理论,解读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老路》。在小说《老路》中,女主人公黑人老妇人菲尼克斯·杰克逊对现实的迷茫与不满激励着她去寻找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她在寻找存在价值过程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