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锡山在创建西北实业公司的过程中合理、充分利用当时的人力资源是其成功的一个关键。本文拟从阎锡山对人力资源的选拔、培训、委任、激励及管理中的不足进行探讨 ,这对了解阎锡山其人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乃至于提高当今管理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探阎锡山的“民主建设”瑞典活刊·佛里贝尔易1930年自阎锡山与冯玉祥在中原大战被蒋介石打败以后,阎锡山流亡到大连。他在那呆了大概一年,一直到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件以后。在这期间,他似乎对自己原来的政策进行了反省,反正从大连回到山西以后,他再也没...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中旬,我随本单位的考察团到山西平遥、太原等地参观调研.三晋大地上丰饶多彩的历史文物,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说来奇怪,令我回忆起来仍兴趣昂然的却是在平遥县城看到的几块阎锡山手令碑.这些石碑制式稍有不同,但文字完全一致,均为:"省长兼督军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以法律的手续非除去他不可."据同行的山西同事说,同样文字的石碑在其他地方还有不少.可见这句话一定是阎锡山的"名言".对于这一"名言",阎锡山这位"山西王"大概是颇有些自鸣得意的,否则不会令人刻石勒碑,广为流布;另一方面,这颇能显示阎氏励精图治决心的"豪言壮语",一定也曾在山西百姓心中引起过共鸣.我是有思古癣的人,对这样的碑文,便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些感想来.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通过各种途径保存实力,积极拉拢部下,通过亲信遥控山西。阎在大连期间,还积极和日本人联系,寻求日本人的支持。另外,他还潜心进行理论研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其在理论上的优势,以求东山再起。由于阎锡山本身的积极努力,还有当时客观历史环境影响,阎最终达到了东山再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阎锡山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年,中年时期,同日本军国主义一直保持着非同寻常的特殊关系。从1904年他22岁考获清政府公费,赴日本学陆军,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开始,中经在山西执掌军政大权后运用日本军国主义的办法治理山西,在日军驻华北军支持下称霸华北;中原大战败退后依靠日本势力东山再起;抗日战争中曾一度与日本侵略者秘  相似文献   

6.
评阎锡山“中”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的思想是阎锡山为巩固其在山西统治、大力宣传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不偏不倚”,“适中求对”。阎锡山正是以这种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同各种势力周旋较量,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所以,在阎锡山的言论与著作中,对“中”的思想论述最多,阐述最为周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中是一个中心点。他说:“除人身上有一个中字外,世上万事万物,包括日月星辰,无不各有一中……中国只有一个中心点,山西全省也祗有一个中心点”。二、中是一种规矩,标准。他说:“中者,是有规矩,有标准的”,“惟是中有中之规矩,必须  相似文献   

7.
阎锡山是辛亥革命在山西的重要参与者及领导者。在过去的一些论著中,对他在其中的作用多持否定态度。本文对比有不同看法。一有人认为阎锡山当初加入同盟会的“动机就严重的不纯”,他一贯“伪装”、“善变”,是在“进行政治投机活动”。所持的主要论据是:其一,阎锡山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时就十分推崇日本军国主义,并和后来成为侵华战犯的冈村宁茨、土肥原贤二等人“过从甚密”;其二,阎锡山从日本回国后和山西的立宪派首领、山西省谘议局议长梁善济关系密切,又同其妻叔徐一清十分接近。是梁、徐二人常“在丁巡抚面前,替他吹嘘”,他才“颇得丁抚以下当局的信任”,步步高升,很快当上了二标标统;其三,太原起义中阎锡山见黄国梁的一标攻占抚署并击毙陆钟琦,革命党人占了上风,起义成功已成定局时,他才赶紧行动起来,因此是“首鼠两端”,“见风使舵”。总之,阎锡山在山西辛亥革命中表现拙劣,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阎锡山与传统儒学郭学旺阎锡山是中国近代军阀中的不倒翁。他在统治山西的38年中有独特的“权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与阎锡山的“统治术”,究竟有何思想渊源?对阎锡山的军阀生涯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作初步论述。一、“公道主义”与“人治”思想中国传...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派系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中原大战,兵连祸结长达七个月之久.最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通电入关拥兵助蒋,才使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得以平息.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是张学良长期以来"息内争,御外侮"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张学良为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和平团结而进行的爱国之举.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中旬,我随本单位的考察团到山西平遥、太原等地参观调研。三晋大地上丰饶多彩的历史文物,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说来奇怪,令我回忆起来仍兴趣昂然的却是在平遥县城看到的几块阎锡山手令碑。这些石碑制式稍有不同,但文字完全一致,均为:“省长兼督军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以法律的手续非除去他不可。”据同行的山西同事说,同样文字的石碑在其他地方还有不少。可见这句话一定是阎锡山的“名言”。对于这一“名言”,阎锡山这位“山西王”大概是颇有些自鸣得意的,否则不会令人刻石勒碑,广为流布;另一方面,这颇能显示…  相似文献   

11.
阎锡山(1883——1960)从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窃据山西统治地位起,直到“七七”事变止,除因倒蒋失败而短暂下野外,掌握山西军政大权约有二十余年,并一度进占平、津,控制华北。“七七”事变前,阎锡山在山西之所以能长斯维持其反动统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投靠日本并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南方国民党掀起北伐后,原属民国北京政府的许多军事实力派通过易帜倒向革命。阎锡山就是此类易帜的典型代表,但阎锡山的易帜是经过较多政治考量的,他意识到保境危机时,就展开多方"亲睦外交",与各方强大势力博弈,直到认定蒋介石是北伐最后的赢家及投向蒋可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时,才完全倒向蒋介石一边,实现山西既有秩序的平稳过渡。阎锡山易帜的考量除了获取个人利益外,也有追求和平有序政治环境的考虑,进而保证既有政治之稳定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评阎锡山的“人论”成新文什么是人?如何做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也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关注与研究的问题。阎锡山作为受过近代思想教育的地方军阀,为了巩固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发表过许多关于人的问题的论述。下面就阎锡山在这方面的四个观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阎锡山在执政山西的近四十年中形成了一套堪称独特的用人之道,其理论阐释包括行政取决于人才、"知人善任"、赏罚严明、令人各负其责、选拔与培养并重、严以责己等六个方面,其理论基础是"二的哲学"和"唯中哲学".阎锡山用人之道的具体运用则是"知人善任"和"相互制衡"的交替使用,而其发展轨迹则是一步一步地走向加强内部控制和实行特务统治.  相似文献   

15.
阎锡山(1883-1960) ,字伯川,山西五台人。他长期统治山西,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其经济思想就是他整个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阎锡山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阎锡山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和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想的形成来看,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但他关注的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经学的范畴之外,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为摆脱农村经济危机,活跃农村金融,解决土地分配等问题,阎锡山在山西率先进行以土地信用合作为主的土地金融试验,企图将农民手中的土地通过合作社而变成替代货币的合作券,"土地信用券"虽然实施范围与规模均有限,但其试验颇有诸多创新之举。1935年前后,阎锡山推出以"土地村公债"为核心的"土地村有"计划,基本停留在"假试验、真调查"阶段,最终不了了之。"村土地信用合作券"与"土地村公债"是近代中国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金融的大胆尝试,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略论阎锡山的兴农政策及其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军阀阎锡山是国民党内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方实力派。他为了长期割据山西,除在政治、军事方面推行了一套颇为独特的政策以外,还非常重视经济建设,特别在军工、重工、煤炭化工方面颇有建树。而在这一方面所及取得的成绩,使他具有了与国民党中央在政治、军事方面相...  相似文献   

19.
阎锡山在山西长期执政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锡山从1911年辛亥起义当选都督,到1949年太原解放为止,在山西执政达38年之久。中间曾因倒蒋失败下野一年多,但其时山西的军政人员仍听命于他。所以在国民党中央要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中,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一、天时地利人和 阎锡山处于中国封建王朝行将结束、民主共和国制度即将诞生之际。他顺应时代的要求,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民主革命的组织同盟会,响应辛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统治,29岁便当选为山西都督,成为统辖一省长达38年之久的封疆大吏。同时,从民国建立到太原解放,中国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20.
阎锡山兴建的山西军火工业 ,从开办到结束 ,历时 30余年。与同时代其他地方所搞的军火工业相比 ,其规模是名列前茅的。那么 ,阎锡山的军火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它有哪些特点 ,对山西乃至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探讨这些问题 ,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阎锡山其人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