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企业的会计核算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准则,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而税收处理遵循的是税收法规,其目的是课税。两者产生的差异,进而出现了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面根据准则及其讲解结合本人的理解阐述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伟 《管理科学文摘》2009,(22):275-276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已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本文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目标不同,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两者分离的程度和差异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了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欲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通过三年的过渡期,我国企业将全部采用资产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强调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递延法与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处理上的主要差异.其中递延法下的处理思路类似于存货发出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而债务法则更倾向于"市价法",从而使得资产负债表日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更符合资产或负债的涵义,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被指定采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核算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计算机环境下,多账簿实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基于计算机环境下多账簿实现的原理,设计了企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的会计账簿和依据税法进行核算的会计账簿,通过两个账簿的比较从而进行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来,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一直是会计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从会计等式的角度,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收益观的建立基础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案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对纳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明确了暂时性差异概念,介绍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及报告。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转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9.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针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采用与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趋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该方法与我国原制度中规定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不仅在概念、特点和核算程序上不同,更重要的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与基于利润表在核算所得税时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因此,资产负债表观会同时给企业、决策者和税务机关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首先概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含义、特点及核算程序,然后通过实例揭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并反映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观给企业、决策者和税务部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为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会计,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运用,也体现了与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讲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目前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两者以下简称"旧准则")比较有较大差别.新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l2)的内容,结束了我国三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并行的复杂状况,采取了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 防止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发布《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并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与财政部2001年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相比较,存在着诸多差异并影响企业所得税。这些差异如何协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按照税收法规对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下面举例说明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分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首次明确统一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递延法与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处理上的主要差异。其中递延法下的处理思路类似于存货发出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而债务法则更倾向于“市价法”,从而使得资产负债表日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更符合资产或负债的涵义,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被指定采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因此,所得税会计在会计处理中显得极为重要。近几十年来,我国所得税会计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但是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所得税会计存在核算方法不统一、科目设置不完整、以及披露内容不完全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建议企业应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应增设"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增设披露事项等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7.
高敏  汤玲 《经营管理者》2013,(28):27-27
本文在阐述企业债务重组的概念及方式的基础上,对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及税收处理的原则作以对比,并详尽阐述债务重组中所得税的处理办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组企业的税务负担,使企业获得更多递延纳税的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新准则与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差异及这些差异的处理原则、方法作了分析,并在比较所得税会计核算三个阶段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所得税期内摊配法、全部分摊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对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进行了新的规范要求.本文对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将其与债务重组的所得税税务处理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企业除日常的交易或事项会涉及递延所得税核算外。还存在一些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企业合并、所得税税率变动以及纳税亏损和税款抵免等特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特殊交易或事项涉及的递延所得税核算进行实例分析,以便加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