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折"的变声构词揭示了它的音义特点和历史演变。在汉语史上,"折"的原始词和滋生词始终使用同一个汉字记录,其读音则一直表现为别义异读。"折"的变声构词也反映了上古汉语词义孳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传注里记录的"破读"很多属于构词现象。从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到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前贤时彦对上古汉语发生过的变声构词现象或自发或自觉地进行了艰苦的摸索,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目前,系统理清上古汉语变声构词研究的状况,对确认研究方向,加快研究步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乐 ",读五角切义为 音乐",是原始词;读五教切义为 喜欢,爱好",是滋生词。不能仅仅把这两读的词义区别看成是区分名词和动词的标志;只有从构词的观点入手,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种异读现象及其在古人音注中的反映情况。 乐 "的这种变调构词现象不是六朝以来的经师人为分出来的,而是有实际口语作基础,它来自上古汉语,魏晋时代仍有保留。宋齐以后,去声一读在口语中逐渐消失了。近代汉语,去声读法还保留在读书音系统中。现代汉语读书音中,五教切一读完全消失,人们把作 喜欢,爱好"讲的 乐 "读成快乐的 乐 "。  相似文献   

4.
"体点"构词是汉语中容易忽视的一种构词方式。本文对体点构词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分别进行了研究,然后从客体世界、主体世界和语言世界的角度对二维"体点"构词的理据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5.
缩略构词是汉语新词的重要来源之一.缩略构词中蕴涵着辩证法,表现在:(1)结构的趋简性与繁复性的统一;(2)意义的还原性与不可还原性的统一;(3)构造的理据性与非理据性的统一;(4)意义的明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5)意义的多源性与单一性的统一;(6)缩略过程中的构件损伤与保存的统一;(7)缩略构词可以走向仿造构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ABB式重叠构词的认知隐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B式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一种重叠构词方式,而且这种构词方式绝大多数是由表示抽象性状的语素A和具有具体描写性质的语素BB构成的形容词.人类认知机制中具体可感的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物理经验,通过事物相似点的联想作用于抽象概念,从而实现ABB构词方式与表义之间逐渐凝固化,是现代汉语ABB式构词的认知隐喻基础.  相似文献   

7.
前缀式"非+X"是汉语附加式派生构词。前缀"非"是由上古汉语否定副词"非"虚化而来的,表示不属于某个范围,"X"是名词或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前缀"非"不改变"X"的词性,整个构式仍是名词性的,多为正式用语,通常与X对举使用。"非+X"是一种临时分类命名方法,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在汉语同类否定前缀式构词中,"非+X"构词能力最强,并且汉语语素性质的特殊性使之与英语否定前缀式构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8.
汉语音变构词可以分为变声构词、变韵构词、变调构词三种简单的类型及其他复杂的类型。音变构词是传统的音义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义之学不仅在我国,在整个世界的学术体系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其内容及研究成果十分广泛,但是专门研究音变构词的诸家论著对于四声别义的材料有不少遗漏,因此音变构词的研究在资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研究音变构词对语言学特别是汉语史的研究和大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编纂修订以及古文献的阅读和整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扼要回顾20世纪以来中外学界对于构词的一些代表性的看法之后,文章生发出了关于目前汉语构词及其语法效应研究的八个方面的思考,并对其研究的思路、理论及所用的方法等做出了初步的说明与设想,以期为揭示汉语构词特征及为汉语语法体系完善提供一定事实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派生法对丰富一个语言的词汇系统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及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スト)者"、和 "-(フト)"家是韩汉两种语言中构词能力很强的人称后缀,其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词缀.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构词方面,汉语比韩国语构词方式更为丰富,派生力也更强;在语义功能上,韩国语的核心附加义比汉语丰富,韩国语"-(スト)者"与汉语的"-者"和"-家"对应;从语体附加义考察,二者在[+知识专业]义上共同获得[+尊敬]属性,而韩国语 "-(フト)家"在[+能力]义上,汉语在[+性向]义上具有[+尊敬]属性.  相似文献   

11.
中古时期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加剧,构词方式日渐增加,其中附加构词构形语素构成新的双音节词的形式也蓬勃发展起来。本文着重讨论《生经》词汇中的构词构形语素,以期为全面研究汉语构词法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往往与古代汉语音变构词有关,“中”、“间”就是典型的个案。从共时角度看,它们属于多音多义字;以历时眼光看,它们是上古汉语音变构词的遗迹;从字形变化看,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中”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字形基本没变,另一类以“间”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字形变化较大。厘清这些多音多义字音义形的演变脉络,有助于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也有益于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中小型规范辞书可以根据共时语言事实标注多音多义字的读音、释义和字形,《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型专业辞书必须坚持音义契合的时代性原则标注多音多义字的读音、释义和字形。  相似文献   

13.
和印欧语相比,汉语是靠语序和虚词表示词语之间语法关系,缺少形态变化。关于汉语的形态是现代汉语专家学者多年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汉语”子”的构词、构形分析研究,探索出汉语里的一种新生的并且正在发展的形态构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汉英语中虽共有名词重叠,却在诸方面不同。文章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汉英名词重叠现象,汉语构词多以完全重叠为主而英语则以部分重叠为主,汉语不使用任何连接手段而英语多使用连字符连接。通过对汉英名词重叠的重新分类,从构词手段、构词形式、构词方法和构词位置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探求隐匿于现象背后的本质差异。汉语名词重叠具有块状、伸缩和可逆的空间性特点,而英语名词重叠具有勾连、粘连和不可逆的线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绍兴方言词语构词方面的特点,指出绍兴方言中常用的几种构词方法,如倒序(与普通话相应的词语语序相反)、重叠前缀+词根、词根+后缀"头"以及合音合形合义构词等.文中着重讨论重叠前缀+词根这个构词现象,并分析其构成类型、意义及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历时变化,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学"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变化较大;另一类以"校"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基本没变。理清汉语史上这些音变构词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解释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的成因,也有助于现代汉字规范化和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 1996年版所收录的双音节复合词为研究范围 ,主要从分析比较影响构词的各种因素以及语素构成词时各种组合关系的变化入手 ,试对语素顺序在汉语构词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作一点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者对上古汉语专书中的复音词作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大量可信的数据和可靠的结论。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分别把数量、频率、义项、构词方式是否完备等四个方面作为判定单音词复音化在上古汉语进程中的标准,可以发现上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在数量上有了快速的增长,并且汉语的各种构词方式在上古汉语末期已经基本具备,这说明单音词复音化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快速的增长,但复音词在使用频率的高低和义项的丰富程度上还是远远低于单音词,这说明单音词复音化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依靠语素组合构词是泰语构词的重要手段.泰语合成词中复合词可分为的8种结构方式:中定式、中状式、支配式、递序式、补充式、陈述式、重叠式、联合式.泰语附加式主要依靠词缀加词根来构词,词缀在泰语构词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且具有极大能产性.  相似文献   

20.
"暴"和"爆"在当前的构词能力明显不同,"爆"族新词不断出现.由于"爆"已经从其两个主要义项中分化出了一个新的义项,即指事情"超出一般",以及媒体的推动,加上现代人往往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使"爆"成了强势词.建议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意义比较稳定的新词进入到《现代汉语词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