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柴达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 ,柴达木盆地是其主体。土地总面积 3 5 .5 4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7% ,行政范围包括海西州的格尔木、乌兰、都兰、德令哈等市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等三镇。现有人口约 3 3 .6万 ,占全省人口的 7.2 %。 2 0 0 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 5 3 .4亿元 ,占全省的 2 1%。  一、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一 )有利因素 :(1)该区南通西藏、西联新疆、北至河西走廊、东接河湟谷地 ,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是西藏和南疆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目前进藏物资的 85 %、出藏物资的 90 %通过该区周转。特别是青…  相似文献   

2.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家人口调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呈现显著的人口收缩态势,对城镇用地需求逐年减少,导致东北三省土地财政模式持续运行缺少根本动力来源。文章测算出我国31省份城镇人口系统和土地财政系统耦合协调度,发现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趋同的规律;采用年平均修正值和趋势移动平均法预测东北三省城镇人口数量增长情况,估算2022—2026年年均土地财政可能的最大和最小规模。最大规模:辽宁1 298.5亿元,是最高年份2011年的34.1%;吉林543.4亿元,是最高年份2013年的75.1%;黑龙江613.2亿元,是最高年份2014年的86.3%。最小规模:辽宁、吉林、黑龙江依次为740.6亿元、254.9亿元、425.6亿元,依次是2017年土地财政规模的73.4%、46.7%、79.1%。人口收缩导致东北三省土地财政持续性减弱,本质是人口收缩对城镇土地需求量下降而导致的土地财政规模减小。东北三省应从平衡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给予发展扶持政策、吸引人口集聚、建立土地银行、构建城市基建可持续融资模式等方面,构建土地财政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4.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举措。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西藏当前城镇化率仅为2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低于西部地区约20个百分点。西藏的城镇化存在着许多显著特点和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西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农牧社会,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城镇发育能力弱,城镇经济欠发达,拉动人口就业并向城镇聚集的能力非常有限。同时,城镇化、人口发展以及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聚集叠加,对西藏城镇化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西藏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具有自身的新意和特征,其发展路径体现在发展目标、动力机制、产业支撑、空间布局、发展核心、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不同阶段作用的变化表明,土地制度变革虽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目前,由于对土地潜在价值预期的不断升高及土地资产功能的强化,使得流动者对土地的依恋情节高涨,又成为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这一因素与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个基本原因,即城市户籍制度排斥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缺失紧密相关。在当前户籍制度韧性极强的情况下,可通过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权利市场交易的制度变革,解除土地制度对城市社会的屏蔽,实现土地财富向资本财富的转换,同时也可为农村人口、包括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张望带领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通过对凤县花谷、移民区、体育场等实地视察听取专题汇报的形式,对全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工作成效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维护权益的工作思路,有效加强了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据调查了解,我市辖区总面积为2717万亩(其中耕地  相似文献   

7.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4,17(2):66-69
由于清代口内土地贫瘠、人口激增,土地压力增大,而口外地广人稀、农业又急需技术劳动力。所以,随着清政府对蒙地禁令的松驰与全面开放,内地农民凭借艰苦创业的精神,一代接一代来到内蒙古西部,形成了大规模的走西口活动。  相似文献   

8.
近代山东农村土地占有权分配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佩国 《齐鲁学刊》2000,2(2):104-111
受人地关系、自然生态因素、市场体系、农民家庭结构、村落家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清季至民国初年,山东农村的土地占有格局基本上呈现了由集中到分散的总体趋势。清末民初,自耕农占山东农村人口的绝大部分,即是土地占有权分散化的表现。从农家经济层面看,地主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此消彼长,反映了这一土地占有权变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由此决定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考察自然、经济等因素,对三江源区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论是该地区人口规模已超出土地生产能力的承载限度,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应尽快采取得力有效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制度创新与中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城乡制度是以土地制度为基础的。当前我国各种制度安排均建立在农村居民直接依附土地的条件下。产权制度以乡村土地联产承包制和城市现代企业制为基础 ,共同的问题是存在产权虚置问题 ;户籍管理制度产生于控制城市人口的需要 ,目前已经演变为治安管理制度 ;就业制度由于属地化管理的原因 ,执行中必然存在着对乡村居民的歧视性政策 ;行政管理制度正在完成从农村管理向城市的过渡。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检测到制度因素的强烈影响。据此本文提出重新界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璇  徐彬 《河南社会科学》2014,(11):120-122
正一、农村因地而生的冲突现象及演化机理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成本不断下降,土地的"含金量"(即因地而生的权利)上涨,农民逐渐看到了土地的"资本"和"权利"属性及土地巨大的升值空间,因而十分珍惜手中的土地。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农地成为农户、乡镇政府、土地需求者多方争夺的对象,因此而引发的冲突不断。在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忽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规范的操作成为引发冲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宁夏五个自治区,下同),虽然人口只占全国的7.6%,但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5.4%,与16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数万公里,逐步缩小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与全国,尤其是与发达省区的差距,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南部,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土地面积3,389.4万亩,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4%。其中,耕地面积680万亩,占地区总面积的20.3%,人均耕地近5亩,森林面积280.5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47万亩,覆盖率8.3%;草场1,023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07万亩;养鱼水面3.75万亩。人口140.6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4.6%。其中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56-61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依法征收土地并给予补偿,但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所存在的非"包容性"行为必然导致土地利益分配不合理,针对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研究已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以土地"原用途"为基础、以土地"年产值"倍数法为基础以及以土地"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三种征地补偿标准,都不能同时涵盖土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综合补偿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三种补偿标准的缺陷。土地综合补偿标准由于其考虑补偿因素的全面性,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具有一定的公平性,达到了效率和公平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现状、挑战和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的几个主要原因,并对"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均衡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本文发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大大快于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这在一些沿海省份尤为明显,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动机,以及为农民工提供福利和保障的巨大财政压力.本文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一些政策应对,包括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新增就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主动改革土地制度、并创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加大是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诱因;1978年以来所实施的以"有偿、可转让、有限期使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土地制度变革,在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为"土地财政"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土地财政是导致城市化虚高和产业结构虚高的重要因素。在以经济增长为考核导向的激励约束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倾向于通过选择倾斜发展富含地方财政收入的房地产等服务业,扩大土地收益和放大土地在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口和土地是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经济基础。结婚年龄的早晚和人口的增长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古代地广人稀,统治者为了政治经济的需要,鼓励发展人口,提倡早婚早育。一般来看,先秦以前结婚较晚,汉代以后结婚年龄越来越早。早婚思想来源于封建社会的众民思想。本文通过历代的婚龄规定与人口变化说明早婚的危害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10个省区市,拥有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建国后至今,经过50年的建设,西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分析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房价并不完全一致;(2)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3)山东省各地市房价的空间自相关性很低,房价不受周边区域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结论:(1)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市场健康发展;(2)影响房价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土地"招拍挂"制度不是高房价的决定因素。应采用差别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因地制宜;(3)加快城市群有机联系和经济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土地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土地”,既存在作为自然资源的无价值部分,又存在经过人类劳动开发加工的有价值部分,是二者结合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这是土地价值的二元论。土地价值的二元论决定了土地价格的二元论。经济土地的理论价格具有二重性。经济土地属于开发的原生土地,无价值的一部分是地租的资本化,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属于已开发、投入土地资本,有人类社会劳动凝结于其中成为价值的那一部分,即属于土地资本折旧和利息的部分,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经济土地的现实价格还要受到供求关系变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围绕着土地的理论价格而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