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相继上升,不少商品涨价或变相涨价,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造成市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货币方面的原因,也有非货币方面的原因,但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与我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的不正常状态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此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必须借助于货币与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一种与商品流通相联系的经济过程。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从属于商品运动,它作为流通手段,媒介着商品的交换,不断地为商品流通服务。根据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  相似文献   

2.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商品流通从四个方面决定货币流通。(2)货币流通并不是商品流通的消极结果,它能从两个方面反作用于商品流通,从一个方面决定商品流通。(3)分离与耦合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动态关系的两个侧面。分离是货币职能深化和信用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耦合则是发达商品经济和风险利益机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必须是一个指标体系。关于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 标志问题,目前我国主要有两派观点,其一,用单一的指标作为标志。理由是:货币流通虽然复杂,但它只不过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同时,货币流通是否正常与货币量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货币流通状况总会反映到商品和货币上。所以,只要商品流通正常或商品与货币的关系保持适当的比例,货币流通就会正常。基于此,他们或认为经验数据法仍然有效;或认为仅仅只有物价才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其二,用综合指标衡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的普及 ,一场商品流通理论革命将不可避免。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商品流通已进入社会化大流通的理论阶段。电子商务条件下商品流通理论将出现若干新的理论分支。  相似文献   

5.
<正>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流通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流通时,把它称为“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并论述了它的特殊性。第一,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中,货币是表现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资本家的目的“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第二,商品作为使用价  相似文献   

6.
一、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货币流通国家发行的货币即现金,是一种价值符号。它在商品流通领域里,直接代表着一种特殊商品即一般等价物,所以能随着商品的运动而运动。若商品生产不存在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也就无复存在之必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存在和价值规律仍然发生作用,意味着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继续存在,货币流通规律也就继续发生作用。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与商品的可供量相适应,以巩固货币流通,保证币值的稳定性。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的历史告诉我们,其货币的流通量借助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黄金的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贸易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经营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相应变革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民族贸易理论。本文拟就有关民族贸易的三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民族贸易的范畴许多同志认为,民族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是中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形式。”①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认为 ,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才是有效的 ,市场社会主义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与市场资本主义的弊端的结合 ,否认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把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伦理思想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实质。“第三条道路”是一种伦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转,必然伴随有货币的流通。我们认真研究货币流通的规律,调节货币流通,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稳定币值,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要对货币流通进行调节,必须很好地考察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对流通中货币量的考察,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局限于现金流通方面,似乎只有现金流通才是货币流通。其实,社会主义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按其存在的形式来说,可分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流通则是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存款转帐)两种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商品流通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导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锐利武器,它不仅对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是有效的,而且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也有指导意义。我们要以马克思的商品流通理论为指导,结合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规律,以推动商品流通体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按照产品使用价值的不同,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这两  相似文献   

11.
黄国雄教授是中国现代商品流通理论的奠基人.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际观察,对黄国雄教授的商品流通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黄国雄教授的商品流通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内容方面,聚焦于商品流通理论的研究;在方法方面,多使用经验主义范式;在主要贡献方面,奠定了现代商学理论的根基,具体包括提出了“商业创造价值论”“流通产业基础论”和“商道即人道论”等三大理论,以及建立了现代商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经设想过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是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只有在按劳分配里才保留商品经济所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即便在这里,马克思也明确指出:“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却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受不同的生产关系所制约,为不同的生产关系服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曾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因此,一直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有商品经济。为了解决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人们想出了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对接”的办法,认为商品经济是“中性”的,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样,商品经济便可以同社会主义一致起来。可是认真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解释是把商品经济当作外来的因素,即从外面引入社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村市场体系研究,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搞好农业、建设新农村、振兴安徽经济的需要。 安徽素有经商历史传统。早年的徽商,曾一度裴名中外。但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市场经济无法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指引下,商品流通对促进生产、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但因计划经济体制,也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商品流通渠道逐步开通,市场经济日益得到发展。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作用问题的讨论,苏共第20次党代会是个分界点。在苏共第20次党代会以前,大家对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作用问题,都是根据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说法,即划分为调节作用与影响作用两种,并认为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生产则只有影响作用。1956年苏共第20次党代会在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要求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一些原理作严格的研究,于是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究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革命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亦是一个既“老”而又“新”的问题。说其“老”,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也已有70多年的历史。说其“新”,是因为近年来人们对此又产生一些新的迷惑: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提法以后,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是否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现在是否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近年在理论研究与宣传上只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基本不提社会主义革命,致使许多人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已不存在社…  相似文献   

16.
商品价格的升与降直接受价值规律制约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且日益发展。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价值规律的调节。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依据和基础。价格与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存在直接的依存关系,价值牵制价格,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而运动,它是价格实现自己的职能,实现自己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作用的条件。列宁曾说过:“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①价格必须以价值为基础,即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非常发达的条件下,任何商品交换都必须依赖于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列宁选集》第一卷第161和189页)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商品生产的发展,要求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中心环节。市场是商品经济的龙头和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商品市场,这是由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述及其与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邓小平全新的生产力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邓小平第一次突破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解放生产力”这个理论范畴的内涵,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角度讲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延伸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找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均衡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我国的主要调控手段。正确预测货币需求函数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我国的货币资料,对我国的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需求的相关变量都不满足零阶单整性,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已不能满足建模的要求;货币需求量受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越大,货币需求越小;尽管实际货币量与实际国民产出、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单整的阶数不完全相同,但满足协整性,即它们满足长期均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钟克钊“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7页。以下只注页码),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讲的。其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根据是什么?可以这样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居于中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