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树人 《人才瞭望》2014,(4):107-107
斯大林:戏评笔误 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了死亡。约·斯大林。"当时凡是斯大林写过的文句,除了需要保密的外,一般都要及时公布于世。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示当然也不例外。然而,问题是在批示的"爱情"一词上,斯大林在其末尾掉了一个字母。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编哥(姐): 你好!我是高一的一名女同学,很普通。记得有一天,当我看书看到头疼时,就随便从一叠杂志中抽出了这本书。我很喜欢单调的颜色,它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过于繁杂的简介,只有一种在单调中体现出的厚重。因此,看到《才智》时,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了。  相似文献   

3.
每天匆匆忙忙的,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偶尔停下来静静的想一下:每天这样的忙碌到底换来了什么?有稍许的成就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直到我看到一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想起来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学会把时间放在对的地方,从而做一个有效率的人,找到自己久违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生活开心果     
开心 《人才瞭望》2014,(8):72-72
相亲:一女相亲,问男方:"以后买房子可以写两个人的名字吗?"男:"当然可以。"女急忙给妈妈打电话:"妈,他说可以,你看除了我,另外一个是写你的名字还是我爸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打电话     
打电话刘须为了博得新任局长的好感,一日,拿起电话按了一番号码,大声说:"喂!李编辑吗?你们报社发表了我写的'企业实施《劳动法》的调查报告',我已在报纸上看到了,邮不邮样报都可以。"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话筒:"喂!《探海石》杂志社吗?您约的稿件,我今天...  相似文献   

6.
赵辉的作品生动、感人、触及人的灵魂,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且是一个能体现中国文化和历史特点的故事。"我很喜欢这些照片,觉得这才是人们想看到的真实美丽的中国。"俄罗斯总理普京说。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本书页已经发黄了的书,书名叫《少年电工》,它伴随着我走过了童年与少年,现在我已经是人到中年了,但看到这本书,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 一次,我和小学的几个同学在假期里闲着没事,于是就把电钟给取了下来。好奇心驱使我们把电钟的后盖打开,看见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电器零件,我不禁拨弄起来。不知碰到什么,忽然我觉得手被麻了一下,吓得我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当然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教授的书房里很明显的位置摆放着一本《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顾教授告诉笔者:“从开始收集资料、着手写这本书,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认为这是一本很工整的书。”现年69岁,享誉海内外的教育专家顾明远,被同行们称为“多产”的学者,著书立说几十种,逾百万字,为什么他对自己早年的一本书如此珍爱?“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有二十多年是从事教育工作,他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顾教授的这本书饱含着对鲁迅先生的一…  相似文献   

9.
“献给孕育了中华古老文明的漫漫热土,献给所有希望安居乐业的人。”这是写在《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这本书扉页上的话。翻开这本书,你会被“留住北京之魂”、“心在滴血”、“请留下最后的老北京”等这样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所打动。  相似文献   

10.
王鼎钧先生曾说:"恋爱是忽然发现你和我不同而我非常喜欢,恋爱是忽然发现你和我相同而我十分感动."阅读也是如此,会心之感,难与人道.就像恋爱,选择一本书也需要缘分,心性相投至关重要. 阅读是一件私事,读到最后,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体验与气质.面对同一本书, 不同的读者以各异的阅历,赋予作品无限的含义.书也许本身是没有太多倾向性的, 我们读出了什么,只是因为我们心里有.而这,恰恰是阅读的迷人之处.  相似文献   

11.
高手     
朱树元 《人才瞭望》2014,(6):102-103
一天,我经过一条野河时,看到一个瘦高男人在钓鱼。我喜欢钓鱼,也喜欢看人钓鱼,就走了过去。我看到这个男人脚边的水桶里游动着几条背部乌黑、足有筷子那么长的大鲫鱼。我说:"能长到这么大的野生鲫鱼都是相当精明的,你能把它们钓上来真是不容易。有什么诀窍吗?"男人扭头看了看我,说:"一般的鱼饵料是不行的,得用蛆子。这种野生大鲫鱼的警惕性很高,像蚯蚓、红虫、面团之类,它们见得多,知道是诱饵,不会轻易上当。但它们很少见到蛆子,就会麻痹大意,容易上钩。"  相似文献   

12.
我最初来中国的时候,一位“中国通”朋友告诉我说: “在中国旅行一星期可以写一本书,呆上一个月可以写篇论文,呆上一年的话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它的意思是中国国土辽阔,风物万千,情况复杂且层次多样,越是深刻地了解她,越是长期地接触她,就越发弄不清楚她。自古以来就有为数众多的所谓的“中国通”,但他们对中国的预测从未应验过,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证明吧。 虽说我在南京大学教书,要说知道的,也只能是日语专业学生的一些情况。让我写点什么,我也只能在极为有限的所见所闻的范围内写一点点。日本有句成语叫“吹火筒看天”。…  相似文献   

13.
李锐 《人才开发》2002,(4):14-15
妻子为丈夫写传记,有无先例?我不知道。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传记。是我见到的第一本。 传记主人罗西北和作者赵仕杰是半个世纪以来我的老同事、老朋友,尤其1959年庐山事件后,传主受我的牵连也受苦受难,“文革”时曾一度精神失常。应作者之命,于公于私,我自应为这本书说几句话。首先想到  相似文献   

14.
那阵儿,我芳踪未定,独自在杨柳青租房打工。一天回家,看到门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上月电费,一共15.5元,隔壁。”我这才知道隔壁原来住着人,并且我们合用一块电表,他塞条子是为了要我出另一半的电费。  相似文献   

15.
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基层政府部门,一干就是好几年。 在那里,我夹着尾巴做人,小心谨慎处事。包村、修路、挖河、修渠、写材料、搞计划生育……农村所有工作几乎都涉猎了,而且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然而一分耕耘却没有一分收获,三年过去了,何时去掉"政府秘书"前头的那个"代"字,仍然是个不大不小的谜。  相似文献   

16.
我和马云是大学同学.毕业就拿了结婚证。马云不是个帅男人,我看中的是他能做很多帅男人做不了的事情:组建杭州第一个英语角、为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赚外汇、四处接课做兼职,同时还能成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每次走进家附近的"城市之光"书店,那本《动物庄园》永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我第一本完完整整读下来的英文小说。还记得格里默(Grimmer)先生让我们根据这本书写一篇800字的论文;记得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我苦苦发掘;记得坚决捍卫自己的观点;更记得自己用英语大谈特谈中国问题的放肆……这些"胆大包天"、"直言不讳"的种子,因为外教格里默,使它们在我心里扎了根,成就了今天"固执"的我。表象还是真相?我们的高中英语课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没想到第一节课竟然是关于传媒素养。天哪,这和传统英语课教授的文学、诗歌相去甚远。格里默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一个人不容易,特别是用几千字写出一个人物,更非易事。我在采写孟繁华时,这种感觉尤为深切。~个人就是一本书,看你能不能读得懂,而益繁华这本书很深奥,让我读得很费劲。我按照以往的采访套路走,探索他在建筑同行中出类拔革的原因。他的谈话内容却远远超出我的范畴,从拿破仑的滑铁卢大战到不同宗教的精神,从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到秘鲁印加入的祭扫活动,时空是跳跃的,思路是伸展的。我不知不觉地被他领进了建筑师的空间,惊奇地看到一个成功的建筑师怎样组织人们的生活。合弦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孟繁华有更深的体会。有…  相似文献   

19.
我于酷暑造访真如古寺,在上海市佛协副会长、佛学院负责人、妙灵法师方丈处,见到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使我惊异和惋惜的是他的两腕失去,只有上臂残留于身。但更使我意外的是,看到墙壁上挂着《兰亭序》行楷书法写得整秀端壮:一副《三国演义》插曲草书,写得飞动流畅。惊讶之余问道『这是谁写的』?妙灵法师告知就是他(残疾人)用口写的,他便是张文佑。当我详知他的苦难身世和有志书法,居然成就卓著,不由得同情、赞佩之情油然而生;更对妙灵法师慈悲为怀,收他为徒,悉心培植,钦佩不已。这位残疾人青年书法家的事迹难道不令人三赞,三思、三叹么?每个身体健全的人应该得到一些什么启发呢?特愿推荐此文在本刊发表。希望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效法这种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中华精神、民族美德,以振兴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年前,朱根华的名字就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想有朝一日能亲眼看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幸的是,我和他后来竟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共事多年。 今年,他送给我一本《朱根华漫画》,在扉页上写着“陈伟源老弟指正”又郑重其事地签上他的大名,笔锋苍劲。随手翻阅,里面一些漫画的创作过程.再一次在我脑海中浮现,它们犹如朱兄的一幕幕人生长镜头。 他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心直口快。 “我爱唱爱跳爱演出爱写打油诗爱开玩笑爱种花爱管闲事。”殊不知,他的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就让老伴放心不下,他说话心直口快,疾恶如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