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我国经济法责任"求新"、"求异"的研究进路,是基于论证经济法独立性的需要而阐释和展开的,它忽略了对传统法理学中"三大责任"、"四大责任"等分类方法的遵循和借鉴,难以指导经济诉讼实践.而在我国的经济诉讼实践中,经济法责任在借用传统法律责任的基础上,又具有新型法律责任的特点,其独特性体现在综合性、社会性和非对等性等方面.经济法责任形式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惩罚性赔偿、拆分企业等其他责任形式,且往往具有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执法机构.因此,合理化的经济法责任研究应回归法理学层面的法律责任理论,并在经济诉讼实践中归纳和提炼其具体形态,方能实现理论上的通达与自洽.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目前学界一般意义上对法律责任的界定不能满足经济法责任界定的需要.我们从法律责任这一基本概念入手,结合经济法理论以及现实对经济法责任界定的需要,对经济法责任从其内容、特征、构成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力图把握经济法责任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视野中的经济法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是有别于经济责任、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具体指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义务或不当行使权利所必须承担的不利后果,从经济法视野入手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法责任是独立存在的,并与传统责任理论有一定的相关性,主张依经济法性质、特征等为基础完善我国经济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法的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经济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要以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为调适点,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和法律责任性,科学处理国家经济调节过程中国家与企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双赢,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制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进入法律文本,获得实证法表达,是立法理论与立法实践理性决策和审慎抉择的产物.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历经半个多世纪得以演进与发展既是现代企业的制度需求,也是现代商法强化企业营利和社会责任目标融合互动的立法价值追求.企业法律责任究其规范性质而言应具有强制性规范、倡导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兼备之特征,究其实现途径则需要依赖司法裁判与商事自律.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法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结合产生了市场规制关系,经济法作为国家关系与市场关系结合的法律形式,其对市场规制关系的调整导致了国家经济权力与社会性经济私权的融合增长。社会责任原则是经济法的宪法基础,国家经济权力作为新的公权、社会性经济私权作为新的私权,都是宪法社会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上的责任范畴,从来都是经济法规范论研究的焦点,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和政府基于保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经济法制定法直接设定的一系列责任承担方式,可以提炼为“经济责任”的范畴,指向经济法主体因其角色承担有失妥当或义务履行存在瑕疵而应承担的避免不利后果发生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新型法律责任,其承责基础是对社会整体利益可能或实际受损所应作出的有效预防和必要补救。具体而言,包括资格剥夺、经营限制、信用减等等角色责任,超额赔偿、税费滞纳金、财政垫付、财政补足等经济类行为责任,以及产品召回、没收不当利益、责令承担法律责任等校正类行为责任。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学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传统的法律责任分类理论的一种创新。经济法主体表现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的参加者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呈现出包括国家、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等在内的多元化构造。但由于经济法主体资格与责任能力的相分离,经济法责任主体体现出政府和经营者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已达成基本共识,但是如何从法律角度特别是经济法的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文章拟以经济法理论为背景,从经济法特有的视角来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理所在,以期为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作为新兴的部门法,必然是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变迁需要、弥补传统法律部门的缺陷而产生与发展的。相应地,其法律责任也必然是现实经济生活突破传统法律体系而生成的,即所谓"经济法就是从超越民法界限的地方开始的"。依此思路发现、总结与研究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应当从经济生活实践出发,从分析传统法律部门责任体系的缺陷入手。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从有关惩罚性赔偿案例入手,遵循"基于补偿的损害赔偿模式——惩罚性赔偿——经济法责任"这样的归纳路径,发现与总结经济法责任的基本轨迹与规律,希望能为经济法责任的研究寻求另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社会对企业的伦理期待,是指企业的伦理责任,其中包括三种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企业作为一种利益性存在和契约性存在,承担着企业公民角色,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承担伦理责任,而其在社会中过大的权力,也需要通过承担伦理责任来予以制衡。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这些限制包括合法性、成本、效率、范围及复杂性等的限制。同时,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企业承担伦理责任是一个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经济实力、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及权限等密切相关、逐步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从国际上看,由于历史文化和制度的不同,其发展是不一样的。在不发达的国家里,它的含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状况的限制。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也变得迫在眉睫。从我国国情出发,应通过推动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投资、法律资源整合、职工参与、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倡导等几个方面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企业自发履行低碳责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需要联合政府、行业组织、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以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获取正当经济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的对环境、社会和相关利益群体的责任,它可以定位于不同的层面.20世纪前半期的商务印书馆是这一时期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它把自己的社会责任定位于最高层次的文化追求--传承文化、开启民智.这种社会责任观表现在扶助民族教育、保存传统国粹、振新国民精神和奠定国学基础四个方面,这种社会责任观使它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论证社会法其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与现实可行性,从政治高度入手,找寻到其产生、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在理论基础层面上,用社会责任本位来定位社会法,并通过公平责任理论和倾斜保护理论手段,以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公平;社会法制度构建方面,从社会法的调整对象引申出其主体制度,将其具体调整内容划分为倾斜保护性质的社会法、社会保障性质的社会法与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法等,并阐述了其特有的责任制度,以期对当前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的解决找到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相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实现,对企业自身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缺乏机制的制约和策略的应用,其实现是困难的。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促使更多企业从履行绝对社会责任,上升到追求更高层次社会责任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外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注意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公司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有机结合的责任体系,它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并且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和方式不断扩大相适应。文章认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拓展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应该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突破口,并着重从具体制度设计上不断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试论企业应当承担的四种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应承担: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的法律责任;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活动和做法的伦理责任;企业自愿的、非强制性的、非法律要求的、非寄予企业一般伦理方面期望的自发责任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何以可能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的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企业应该如何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等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可不可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本文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可以看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