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印度中产阶级在1947年独立后印度的十年坚守甘地与尼赫鲁的遗产,精神振奋地参加印度复兴的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中产阶级在印度社会的变迁中变得退缩狭隘.经济改革后的中产阶级因为他们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备受瞩目,但对物质生活无限的追求,使中产阶级陷入了无比的压力中,身体心理、个人家庭都产生问题.印度的未来和印度中产阶级的未来尤其应该值得中产阶级思量,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理念和现实,最终会造成阶层的断裂,戕害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新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对欧美政党政治造成了深刻影响.新中产阶级成为选民的主体,社会民主党围绕着新中产阶级的改革使得他们在90年代后半期重新获得了执政地位.与此同时,欧美政治议程开始发生转变:从关注经济问题的"一元政治"转向关注经济、环境、教育、道德、同性恋、女权主义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多元政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尤其自本世纪开始以来,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中产人群数量增长更为明显,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不过,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另外,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这一群体内部存在着极大的异质性,其成员的职业构成、社会来源和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有所不同,许多中产阶级成员在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等方面未能达到社会公众想象的中产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宝芳 《理论界》2011,(9):111-113
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真正地信奉和拥有强烈的童年意识,儿童被给予特别的照顾,他们的陪伴被认为是成年人的福祉。这种童年意识既受当时整个社会重视儿童氛围的影响,也是中产阶级独特的家庭观念和经济社会处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产阶级的新陈代谢与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公益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级得以勃兴。无论是从社会声誉,还是从其经济收入、教育层次、职业地位来看,中国的中产阶级都得到了解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改革开放的影响作用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来讲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促进了其发展,提高了其地位和经济收入水平;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更多资源获取的渴望。在这种"差距"心理的支配下,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公益行为相比较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公益行为就显得很为欠缺。  相似文献   

6.
香港中产阶级:香港社会的中坚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香港中产阶级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亚洲金融风暴以后,香港中产阶级遭遇到困难,其一是职业不再稳定;其二是"负资产";新世纪之初,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机会"成为中产阶级解困的一个选择;新的一代中产代表香港的未来,应予关注,并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没有得到培植,中产阶级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壮大,商人阶层没有掌握宪政运动的主导权,这是清末立宪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末宪政改革尽管失败了,但它对于20世纪中国宪政运动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由此可知任何的政治改革,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如果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没有庞大坚实的中产阶级的有力支持,宪政运动的实践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8.
中产阶级的兴起受到技术经济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二战后建立的福利国家体制,通过人为努力,有力地推动了西方中产阶级的发展,改造了其结构和功能,提高了社会公平化程度。但是,当中产阶级的发展超过了技术经济条件所允许的限度后,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造成发展的危机。由里根-撒切尔革命所开启的福利国家改革浪潮削弱了中产阶级发展中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中产阶级收入的减少、结构的调整和总体规模的萎缩。西方社会虽然为此付出了代价,但也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发达国家,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造就了大批的中产阶级.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并对中产阶级的型塑形成新的力量.在全球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的同时,发达国家原先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其成长受到挑战,而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则在崛起,尽管这是以南北半球的不平等的分配、资源的被掠夺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华锋 《文史哲》2001,2(5):120-126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不仅仅使美国社会两极分化 ,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而且使中产阶级力量急剧扩大。作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美国中产阶级尤其是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出于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社会改革 ,寻求社会公正 ,以使美国社会和平而有序地向现代社会转型。美国中产阶级因此而成为社会的黏合剂 ,起到了稳定社会的“安全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发展思路经历了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到“科学发展”的调适和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这种调适和转变的结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环保教育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善消费模式;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不断重组、分化,中间阶层崛起.中间阶层的成长与壮大,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中间阶层崛起的现状,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适应性变革,转变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巩固并扩大执政基础,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弹力,并注意引导...  相似文献   

13.
农村市场化改革带来乡村经济社会转型,农民的主体权利意识与民主法治观念逐步提高,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与热情度显著增强。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在转型期乡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背景下开始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乡村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是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前提,同时,基层治理变革和民主政治发展又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转型期,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带来乡村基层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深刻变化,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必然性,成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出路与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部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为此根据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中部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和定位,分析研究了中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基础和环境,提出了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积极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的区位和资源、市场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联合协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实现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在推进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促进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社会阶层结构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底层民众过多而中间阶层薄弱,阶层流动受阻,阶层复制功能明显等.合理的阶层结构是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如何重塑合理的阶层结构,是关乎我国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广大人民群众能否公平享受改革成果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阶级、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阶级、阶层矛盾扩大和激化的危险.实现阶级、阶层的合理化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人才 ,不仅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 ,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确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搞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拉美化”的成因及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舆论惊叹中国连年不衰的经济繁荣,许多中国国内人士更是沉浸在“经济奇迹”和“太平盛世”的喜悦和自豪之中。但一些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走向的中外有识之士提醒中国决策阶层,当前要特别警惕出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美化”倾向。本文主要论述了“拉美化”的成因以及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如何实现这个战略性的任务,从社会结构理论来说,就是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体制的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使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缩小,使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逐渐扩大。这是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后要特别加以重视并做好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企业改革和经济增长的事.当经济增长取得长足进步时,就必然会对其他领域,尤其是社会领域产生影响.如果社会领域的改革跟不上,具体而言,就是老百姓在社会领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结果很可能会异化甚至走向其反面.从国际经验和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看,一个能够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社会领域",可能也应该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部门".本文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比尔斯和格伦内斯特提出的关于"第三部门"的"比较优势理论"为理论框架来讨论国内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认识以及"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此作出了理论上的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