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会发现五四青年身上有明显的斗争精神,他们敢于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五四青年的斗争精神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曾在历史中闪耀光芒的五四青年斗争精神,如今仍有其深刻的当代价值,传承五四青年斗争精神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2.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爱国精神,它是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不变的精神底色,也是激励青年不懈奋斗的精神号角。百年来,青年推动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在新时代,五四精神也与青年的基本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作为新时代青年追梦的支撑和导向,传承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新时代要同向同行,新时代青年也要在传承五四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追梦先锋,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五四精神是在五四运动过程中淬炼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内在核心,力求进步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科学民主是五四精神的鲜明特征,敢于破旧立新、勇于创新是五四精神的价值追求。弘扬和培育五四精神,有利于激发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有利于培育青年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青年一代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积极弘扬和践行五四精神,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坚持砥砺前行,在逐梦圆梦中坚守初心使命,把五四精神从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情感表达,民族复兴是五四精神的价值目标,与时俱进是五四精神的时代追求,不懈奋斗是五四精神的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应该传承五四精神,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要把握时代脉搏,争做时代的"先进者",发扬进取精神,培育创新精神,培养担当精神;要勇于担起时代责任,勇做时代的"担当者",将爱国情与报国行结合起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五四"精神是以反帝爱国为核心,由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探索与创造精神、奋斗与牺牲精神互相渗透、互相贯通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距今86年了,但"五四"精神焕发出的时代光彩,对当代青年仍富有教育和启发意义。让"五四"精神发扬光大,是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以和谐宁静为其美学特征的话,那么,“五四”新文学则始终充满着冲突和躁动.这种审美精神和情绪的转折,又深深地植根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绪的变异之中.“五四”新文学从它产生之日起,便注定了它是叛逆的,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产物,秉承着“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和情绪,而且也是因为这个时代便是叛逆的.“五四”作为一个时代,无疑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思想——人的发现与解放——的普遍觉醒.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在创刊号便对青年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高张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开始  相似文献   

7.
论左翼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青春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翼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五四”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精神渊源。在不同层面的历史合力汇聚下 ,大革命时代呈现出与“五四”既相似又相异的青春品格 ,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复兴 ,正是一批富有青春人格精神的激进青年敏于时代召唤的积极应答。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专门成立了陪都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以便顺利完成五四纪念的筹备和开展工作。陪都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通过五四纪念大会、火炬游行、游艺活动等方式,动员青年参与抗战建国。重庆各界形成一股纪念五四运动的舆论热潮,通过追忆五四,明确抗战紧迫性,强调青年的时代重任和使命等话语进行精神动员。在五四纪念日中,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募捐、慰劳、宣传等抗战服务工作,不仅支援了前线将士的抗战,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青年运动,五四精神是青年们基于当时的国情自发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最根本内容就是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的基础上,新时代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更为迫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积极与信仰对话;坚守青年担当,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10.
时代要发展进步,精神必将弘扬传承。一百年过去了,"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分别作为五四精神的"灵魂、方向、旗帜",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素质本领、强化担当意识。对此,高校应将五四精神融于主渠道与主阵地、融于专业学习、融于社会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由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催生的。自由主义以其特有的个性解放、独立人格、自强意识、民主觉悟的魅力 ,引导了五四新思潮 ,开启了五四新文学 ,改良了北京大学 ,造就了五四摇篮 ,并最终催化了五四爱国运动。而运动发生后 ,自由主义分子则又一直战斗在第一线。研究、肯定自由主义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有助于我们澄清历史真实面目 ,弘扬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们阅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作品,就会为它那种掀狂飚、挟雷电、击黄钟、鸣大吕,振聋发瞶、响彻八垓,纵横捭阖一切时空的峥嵘姿态和磅礴气势所感染、所激动。那么,这个发轫于“五四”的一代文化伟人和文学巨擘,他的这些优秀作品,究竟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和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呢?这里,我们想就他在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前的思想和作品,对这个问题作一个专门的探讨。我们知道,他在青少年时代,经历了本世纪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变动。他有幸乘搭过没落颓败的封建帝国时代的末班车,受过长时期的封建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的传家宝。这一精神与"三个代表"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五四"精神之爱国主义与"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三个代表"的实践主体相一致,实行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与"三个代表"的内在本质相一致。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在大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五四精神?人们有多种看法,比如:爱国主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批判精神;思想大解放;等等。越过这些看法,我们可以发掘出本体意义上的五四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人的觉醒,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猛烈骚动和确立,就是将人的解放置于自觉并为之勇敢呐喊。这种精神正是多少年来被淹没和为我们所不敢正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与陈独秀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对青年充满期待。他们认为青年应具有自强精神、革新责任与世界眼光,此三者是他们青年观的三个共同维度。在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的自强精神体现为对国家的革新责任,青年投身革命事业需吸收世界革命的智慧,这就要求其拥有世界眼光,此三个维度呈现为"三位一体"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向来以其光辉业绩留芳青史。然而人们很少思考:“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否也蕴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一矛盾如果存在,对社会历史发展又造成何种影响?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场伟大运动的意义,以此对中国当代文化变革方向获得更加清醒的认识。(一)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是在封建制度趋于灭亡和西方列强入侵日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这一特定背景决定了启蒙思潮发展的性质和方向。1919年爆发的“五四”事件,本身是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潮发展的结果。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思想的支柱儒家学说和传统伦理纲常。中国封建文化根深蒂固,既内化为人们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恽代英精神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弘扬恽代英精神的现实意义,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弘扬五四精神,提出了青年要争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先锋.  相似文献   

18.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情绪,是时代的投影,是人的情感、精神、心理面貌的释放和显现。五四,是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跨越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它锻铸了一批卓越的现代文化巨人和天才;然而,并不是历史给予这一批文化巨人和天才以特有的恩宠,而是由这一时代的典型情绪规定着现代文化初始建构中所必然表现出的时代特征。非理性:破坏与创造五四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这种非理性简言之就是被极端强化的、推向顶峰的个体意识、个性自由和创造精神。那种被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已变成宗教程  相似文献   

19.
《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在思想上、艺术上臻于成熟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小说以“五四”后广阔而动荡的社会为背景,以封建大家庭中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为主要情节,以一代年轻封建叛逆者同老一代封建卫道者之间的斗争为冲突,展示了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馆里的各类青年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它反映出腐败的  相似文献   

20.
在年轻人嘴里,“老人”一词总是和“保守”二字离得很近。我们不服。有现代青年,现代女性,老人就不能“现代”了吗?那么,“现代老人”的特征是什么?您想不想做一个“现代老人”?我们希望就此发起一次讨论。目的是“让我们跟上时代”。和时代同步,会造就社会对我们的认同,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年轻。“现代老人”与传统老人有很多观念上的差异,我们这里只举出3例,“抛砖引玉”。你可以就“现代老人”话题畅所欲言,尽情撰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