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清代中央政府在对西藏地方的财政投入和财务监管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构成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又一方面重要内容,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以档案资料为据,就清廷对西藏的财政支出政策、项目、数量和特点,以及驻藏大臣对西藏地方的财务核查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甘肃代表团赴藏为中心,来探讨民国初年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展,甘肃代表团的赴藏是在动荡加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主动改善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使得中央与地方关系有所好转,因此1919年甘肃代表团的赴藏,虽是中央与西藏关系的发展史上的惊鸿一瞥,却耐人寻味,值得仔细揣摩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行土司制度,设置适合于西藏地方自治性的管理机构,任用藏族及其他民族成份人员。并分析其成功地推行土司制度的原因及其效果。作者指出,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且对后代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西藏地位刍议喜饶尼玛西藏地方是中国的一部分,尤其自13世纪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派官设治、清点户口,设立驿站、划分十三万户……西藏与祖国的关系更加紧密;明朝实行“多封众建”,继续元与西藏的领属关系;清朝中央政府则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派出驻藏...  相似文献   

5.
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官制始建于元代。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八思巴受元朝中央政府之令,作为政教合一的首领管理西藏地方。到十八世纪前半期,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经清朝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后,西藏政教合一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公元1751年,清廷中央颁“藏内善后章程”,进一步明确规定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共同掌握西藏要务的体制。民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干扰,中央政府派驻的西藏办事长官滞留印度数年,西藏地方官制则沿袭前朝变更不大。  相似文献   

6.
1904年英印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主要是与清朝忽视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与沙俄侵略西藏对英印政府构成威胁,特别是和寇松之英印政府的“前进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7.
1875年以后,英帝国主义根据《烟台条约》中的有关条款,不断派人以游历、通商的名义,欲染指我国西藏地方。1886年,为阻止英国人入侵,西藏地方军队在隆吐山设卡,但英帝国主义诬称藏军越界设卡,挑起战端。为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西藏僧俗民众万众一心、奋起抵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抗英斗争。隆吐山战役虽以失败告终,但对近代以来西藏地方和与中央政府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元13世纪中期西藏地区被纳入祖国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西藏地方上层内部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这种矛盾与冲突对西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金—清政权继承了前朝对西藏地方藏传佛教笼络、利用的策略,并通过扶持格鲁派,最终确立起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体制,从而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在清王朝独尊格鲁派政治策略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的重视则略显不足.文章借助寺院经济—寺院实体(宗教)—政治的分析范式,通过纵、横向的对比,揭示清代前期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各派管理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民族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自元朝以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对西藏行使自己的主权.1911年前后,帝国主义者趁清政府被推翻之际,挑拨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离间达赖与班禅之间的友谊,在噶厦政府及军队中培植亲信,企图搞西藏独立,成立其卵翼下的“西藏国”.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内向力以及近百年来西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使西藏人民更加认清了帝国主义者的本质,更加倾向于中央政府.帝国主义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市场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泡沫,关键在于土地市场的单边垄断,而这又和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业的利益分配上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构建房地产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模型是理解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分析表明,加大对地方政府官僚的惩戒力度及控制中央政府不受约束的税收权力是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没有进入一种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使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无法形成一种制度化、稳定化的利益均衡分配模式。因此必须革除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时缺乏民主、缺乏规范、缺乏地区公平等弊端,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相对均衡,从而建立起新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以后,日本人开始进入西藏,并与西藏地方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文章对日本僧人及特务在西藏的活动进行了介绍,并对他们与达赖喇嘛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注意到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有些已经上升为地方或国家的法令。这些有益的经验及立法实践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70年代,帝国主义派波格尔进藏,企图与西藏地方建立联系。但是,遭到以六世班禅为首的西藏地方人士的强烈抵制和坚决反对,从而粉碎了帝国主义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6.
企业国有资产的归属决定了中央与地方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实际上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级产权,所以,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应当采取中央与地方分权方式,明确各自的监管权益与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对民国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进行了阐述 ,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自元王朝西藏地方正式归入祖国版图后 ,历代中央王朝都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藏方略 ,并对范普拉赫所谓的自 1911年至 195 0年以来西藏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和夏格巴在《西藏政治史》中一再鼓吹的“西藏是独立的国家”的谬论予以了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18.
西藏自13世纪中期被正式纳入元帝国版图,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治理和管辖,设置宣政院机构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在西藏地方设置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封授有实力的地方实力集团为万户等。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直接治理和萨迦派为首的藏传佛教上层在元朝扶植下的政教合一形式的统治对其后700年的西藏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形式也成为明清两代中央王朝统治西藏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