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甄喜善 《社科纵横》2007,22(11):27-29
本文对甘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分析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甘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现实意义,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人际关系的基本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措施,主要表现在: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观、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加速和谐社会主体的培育、实现社会公平等。  相似文献   

2.
敏贤麟 《社科纵横》2007,24(4):12-14
民族教育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甘肃民族教育之现状,教育落后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影响,发展民族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存教 《社科纵横》2008,23(1):18-19
甘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与难点.本文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梅 《社科纵横》2011,(9):161-163
民族高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建构的主要内容以及和谐机制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协调原则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利益矛盾,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因此,需要多维透视利益问题,增强和谐社会构建的物质基础、加强和谐社会构建的政治保障、巩固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支撑。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利益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万梅 《社科纵横》2013,(12):131-134
本文基于民族地区特定的文化底蕴与经济背景的视角,通过对甘肃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现状分析,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馆员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叙述了加强甘肃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员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甘肃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雪霞 《社科纵横》2006,(11):16-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还相当艰巨。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农(牧)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哈经芳 《社科纵横》2008,23(2):16-17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不可能有和谐.甘肃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甘肃民族地区与甘肃其它地区相比,在实现社会公平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商业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浩 《社科纵横》2009,24(10):45-48
本文认为,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分配。具体说就是在社会利益的分配上应建立起一种关系,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具有稳定、持久的相互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业不仅在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地区关系和民族利益方面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积良 《社科纵横》2007,22(12):14-15
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思想文化则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在甘肃省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和传统习惯等因素,民主法制建设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落后,加上市场经济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较低且很混乱。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大力发展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家园。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西部地区,他们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大力加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系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大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盛刚 《社科纵横》2004,19(3):23-24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甘肃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特别是畜牧业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总体上看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和省内其它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 ,顺应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必须树立新的优势观 ,积极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畜牧业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国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差距。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临夏的经济发展在甘肃民族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临夏州为视角,就甘肃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以有效的文化治理作为支撑。文化路径视阈下的文化治理,将文化作为社会治理的方式、路径与载体,发挥其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推动作用;文化目标视阈下的文化治理,通过文化要素的优化、组合、协同等治理环节,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文化状态,进而推动实现文化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民族地区的文化治理路径体系需从两个层面进行优化:其一,思想层面而言,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先行先试、推动改革创新;其二,实践层面而言,需要完善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政策法规,创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民族地区文化市场体系,科学整合运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闪兰靖 《社科纵横》2007,24(4):132-133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兰古区窑街街道办事处这一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来对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扶持甘肃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日益恶化,甘肃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精神,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促进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本文从消费层次、消费增长率、消费模式及宗教对消费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就甘肃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拉动甘肃民族地区居民需求水平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8.
葛华 《探求》2006,(Z1):26-27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处的社会.因此,作为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就是要做好发展地区经济、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扎实为民办实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姝 《社科纵横》2012,(10):31-3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北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激增,面临一系列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再加国际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渗透,恐怖暴力事件频发,西北的社会稳定成为影响全国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新的应对之策,重视社会服务,增强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加固社会"稳压器",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四级网络;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创新社区人口管理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打、防、控为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机制;建构以基层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综合治安管理体系。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安管理应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强调全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甘肃作为一个民族聚居的内陆省份,其小康建设目标的实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的发展落后是甘肃少数民族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解决民族地区人的发展不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