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言语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交际双方借助言语编码,通过信道传输,由对方解码反馈,如此往复,言语组织环环相扣,形成一条话语链。这一条话语键的表层,是显性的语言材料;而深层,则是隐性的话语含义。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是一连串的暗示,听话人得从这些暗示中构拟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图,这些暗示或隐或显.各不相同。”(《语言学概论》)这种暗示.我们可称其为言语交际中的心理走向诱导,它对解码反馈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的形成和把握,对言语交际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聆听对方话语时,受话者的知觉反应处在…  相似文献   

2.
刘澍心 《云梦学刊》2006,27(3):139-141
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实质上是通过话语信息传递与理解交际意图认知过程。说话人话语与意图合作是普遍的语用原则。但由于语言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话语和意图的关系经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分离。听话人在领会意图过程中自然感到的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显示着话语与意图之间的距离,也决定着话语所表达的是规约含意还是非规约含意。  相似文献   

3.
说话是一种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活动。说出来的是一种语言,汉族人说汉语,藏族人说藏语,英美人说英语,这叫做语言。语言都有民族性。说话的过程叫做言语,言语就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语言和言语都分为口头的书面的两大类。口头言语就是说话,书面言语就是写文章。  相似文献   

4.
言语活动中人称代词的非常规用法张秋娥人称代词,是语法范畴之一。它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属于说话人的是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实际是说话人自己称自己。属于听话人的是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实际是说话人称听话人。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  相似文献   

5.
"人家"可以用作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分别指说话人自己和听话人,即分别指代"我"和"你"."人家"还可以泛指或专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即指代"他/她".语言具有功能性."人家"指代"我""你"和"他/她"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并且有助于说话人实现其语用意图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学强调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和根据一定的认知推理原则去解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义建构.话语分析的语境内涵十分丰富.文化语境下的语言交际是文化对即刻语境的投射,它可以促进互动双方缩短心里距离,跨越语言鸿沟,增强彼此的认同感,达到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目的.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活动,是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超越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而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想表达的有时是直接的字面意义,有时是间接的字面以外的隐含意义。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等解释后一种语言现象的理论统称为含意理论。了解含意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训练中,可以使学生在听对话或语篇时能够快速捕捉到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校师生论文摘编《辞主乎达达于人心》作者张伟原载《现代交际》1993年第12期研究说话的艺术,说到底,得探索听话人心理的奥秘,有了这个功夫,才能把话说到人心坎上。领导讲话要研究群众心理,教师讲课要研究学生心理,售货员卖货要研究顾客心理。不管哪一类听话...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化研究认为,日常话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骂语是日常话语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属于非正常话语.骂语的含义不在于话语的语言意义,而在于它所表达的说话人愤懑的情绪.骂语的内容主要涉及信仰、伦理、道德、身份、欲望、素质等.骂语的表达方式分真实(直接的和间接的)和假骂两种.骂语的文化本质在于说话人缺失话语权,因此以骂语宣泄其愦懑情绪,是说话人对其社会身份、地位在话语范围内的硬性彰显,属于暴力性话语,处于话语与不和谐的身体冲突的边沿.假骂则是交际双方人际关系的调节.对待骂语的有效策略与对待正常话语应有不同,需要听话人在识别骂语"本质上是宣泄愤懑情绪"的基础上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言语现象:处于上下语句位置上的两个句子S上和S下(包括复句中的上下分句)含有相同的义丛,即指称同一对象、言语意义相同的词或短语。例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有对预设和语境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构建理想交际语境这一设想,根据语用预设的特性以及语用预设与语境的关系分析了构建理想交际语境的可行性,从说话人对语境的操控和听话人对语境的延伸和选择方面,详细论述了认知语境对交际意图的语用制约和推理功能并指出虚假语用预设可以积极体现说话人意图,构建体现说话人意图的理想语境并达到交际顺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冲突性话语的直接冲突回应容易引发矛盾升级、产生冲突,恰当的缓和回应策略则可以有效缓减冲突、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以人际和谐管理语用观为语用理据,立足现有语料,探讨了医患工作会话中听话人如何借助缓和回应策略——间接冲突回应与语用缓和语,回应说话人的冲突性话语,分析了缓和回应策略具有表意含蓄性、交际和谐性、情感顺应性的语用特征,具有发泄负面情绪、增进人际和谐、实现预期交际目的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奉承是人际交往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目前对奉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界,本文在明确给出奉承语的基础上,试图从语用学顺应理论的视角对汉语奉承语进行研究,认为汉语奉承语作为一种策略性的言语行为,是语言选择的结果,是顺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歧义的形成涉及语言学各个方面,给英语教学和言语交际带来许多问题。结构歧义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从图形一背景理论视角,通过言语交际中实例的分析,对结构歧义进行认知理解,有助于英语教学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5.
试论批评言语行为中的性别话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是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言语功能之一。尽管批评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以往对批评言语行为所作的研究却相对甚少,本文拟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对汉语中男女教师的批评语用策略的选择做出一些阐释。一、调查的理论框架———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关于言语行为,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早在1955年英国哲学家Austin就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人类言语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语言的各种句式,而是某种言语行为,如请求、感谢、告别等。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  相似文献   

16.
论言语行为的结构及言语表达--兼谈汉语口语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言语行为(说话)是包括言语心理、言语思维与言语技术在内的一个非常精密而复杂的活动过程,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正常的言语行为都必不可少地要涉及到言语心理、言语思维、言语技术诸方面活动的介入.论文旨在阐释言语心理、言语思维与言语技术两个环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支撑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6,(3):75-80
称呼语是常见的语言单位,用于指称说话人自己和其他交际者、标识交际者的身份以及管理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文主要从身份和身份建构的视角考察称呼语,通过语言实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交际者如何利用称呼语建构身份,开展交际,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称呼语实质上是交际者在交际中可以加以利用的语用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口才 “口才”一词,辞典注为“说话的才能”。但作为“口才”的定义还不够科学。因为它没有指出说话的意义或功能,即没有涉及口才的本质特性。笔者认为,口才是人以说话为基本手段的交际才能。这种才能是人的有关生理、心理、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智慧、技能的综合体。这种才能既从遗传获得,也从教育和环境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外语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方言的影响 ,易将方言的近似音位替代目的语的一些音位 ,将方言的重音、声调、节奏、语调等方面的规律套在目的语词句上。语音学习中方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语音学习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不少语言学习者才在心理上拒绝纠正带方言的发音 ,以为只要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心理上具有相同的音响形式就行了。笔者认为 ,首先要正确认识语音学习中的方言现象 ,并努力克服它。其次必须把握好语音学习中方言现象的“度” ,也即“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盛若菁 《江淮论坛》2007,(1):166-169
关联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原则,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与听话人既有利益一致、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追求最佳关联的一面;也有出于不同交际目的,发话者或是诱导受话者定向、偏向关联,或是受话者有意违反最佳关联原则,进行多种关联,以期获得幽默、讽刺、新颖、雄辩等修辞效果,追求“最佳修辞效果关联”的一面;而对言语交际中修辞关联的分析却正是关联理论研究所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