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战时期张闻天之晋陕农村调查简述——兼述新发现的晋西北兴县农村调查原始资料岳谦厚张玮(2·3·)从版画艺术实践看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的演变罗朝晖(2·8·)简论口述史的操作——以山西抗战口述史为例陈旭清(3·9·)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妇女纺织运动刘晓丽(3·13·)毛泽东争取阎锡山合作抗日的前前后后樊卡娅(4·3·)牺盟会与共产党及阎锡山政权关系之辨误张冠军(4·7·)·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陈云——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理论的第一人郑卫丽(3·3·)·晋文化研讨·山西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宏观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于1936年首先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是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相互交织、激烈斗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而积极主动争取,以及执政山西的阎锡山面对危局,反复权衡,最终出于民族大义转向联共抗日立场的结果;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促进山西抗战局面的形成,对于“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两军携手抗击日军进攻,以及山西和华北敌后三大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郝良真,孙继民华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南起陇海路,北到长城一线,东起黄海、渤海,西到黄河,包括当时的山东、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热河的全部和河南、江苏、安徽的一部。在这...  相似文献   

4.
中共领导人及抗日根据地各级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展览会的科技传播功能,因而积极举办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等展览会。抗日根据地的展览会汇集、展示了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知识,是边区民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成为抗日根据地科技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会中的实物、口头和印刷三种传播手段,抗日根据地的科技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助于推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我党较早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省份之一。党的文艺工作,做为整个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在这里也有较早的发展。在戏剧方面,根据地里,普遍演出了抗战戏剧。最早,丁玲组织战地服务团来到山西。接着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等敌后根据地,戏剧工作也开展起来。当时的戏剧运动,是围绕着为粉碎敌人的奴化思想、政治阴谋,以及改造农村  相似文献   

6.
民歌总是在真实地记录历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婚姻变革被根据地民众以民歌形式竞相传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了根据地婚姻政策的精髓,体现了婚姻政策影响下根据地民众婚姻观的巨大变化。旧婚姻制度下男尊女卑、包办买卖、婚姻论财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文明结婚等新婚姻观念代替。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 ,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的抗日游击区里存在过游击根据地 ,其中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就是由杨靖宇将军和他指挥的抗日军队所创建。这一根据地虽然只坚持 7年 ,但对南满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丧失 ,主要原因在于东北是日本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仅靠其自身力量是难以取胜的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不仅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对敌斗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在文化建设事业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当时打击敌人、激励军民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必须大力推进和繁荣文化建设事业,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整体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始终要与党的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战胜一切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山西与广西抗战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和山西两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处于西南边锤,一个处于华北抗战前线。表现在文化形态上,一个是国统区大后方文化中心,一个包括抗日根据地文化、阎统区文化和沦陷区文化,在抗战文化涵盖的类型、内容和范围上有所不同;又由于两地都为与蒋介石集团既相关联又互有矛盾的地方实力派,为了各自的生存,在全民抗战的大环境下,都形成了以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进步的,宽松的抗战文化氛围,在抗战文化上又表现出许多共性  相似文献   

10.
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翁有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各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广泛、充分的政治动员,使广大进步和爱国民众不断参与到抗日民主政治体系中来。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并争取最后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之,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桂糊社团的演进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社团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不仅反映了抗战时期戏剧体制和机制的发展特色,而且体现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面貌。桂林文化城的戏剧刊物,在传播戏剧理论、总结戏剧艺术实践经验方面,积极地推动过中国抗战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中华剧艺社即“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先后活跃于重庆、成都、武汉和上海等地,为抗战剧运做出了杰出贡献。“中艺”成就的取得,与其演剧精神是分不开的。在长达六年的演出活动中,“中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戏剧理想与追求,主要表现为:不懈进取的革命精神,专注于艺术追求的学术精神,穷干、苦干的拼命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等。这也是“中艺”演剧精神的主要特征。抗战胜利之后,“中艺”的演剧活动出现了很大偏转,甚至远离了战时的演剧精神,整个剧团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团员精神极度涣散,最终导致了剧团的解散。“中艺”的解散是其演剧精神丢失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晋商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今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空间。在现代生活中酒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现代酒店设计中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晋商文化与晋商大院建筑的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山西晋商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对晋商建筑的建筑形态、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建筑特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有效地提炼、归纳,并结合当代艺术元素,探讨晋商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演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晋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以雷海宗、林同济、陈铨等为代表的“战国策派”,他们从文化形态史观出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考察,提出了战国时代重演论、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期和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其思想实质是宣扬民族主义。他们以《战国策》等刊物为宣传阵地,积极撰文进行学术研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06,19(6):16-20
构成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要素可以概括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地理学上的区域差异是历史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类型和经济成果是构成文化区域特色的各种人文条件的基础。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的经济类型及经济成果,大体可以概括为以游牧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畜牧业为主,兼有农耕、采集、渔猎等类型的复合性经济类型。多次发生在历史时空中的民族大迁徙和政治统治权力的扩张与更替,推动了北方草原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整合。区域文化的差异性的形成过程是文化区域形成的最显著、最生动的标识。  相似文献   

16.
抗战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现阶段有关抗战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战文化本体、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区域战时文化、战时社会思潮与学术、战时文艺、战时教育与文化名人、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等多个方面。回顾这些成果,有助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推动抗战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叶阿次 《兰州学刊》2011,(7):201-20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中国式管理也是近来提得较多的内容,而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显然离不开影响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儒家理论,儒家心性论研究的“三分法”对于中国人的管理思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基于“三分法”的哲学思维恰恰是中国式管理区别于西方管理的哲学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鸿石 《河北学刊》2002,22(2):141-145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而言 ,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