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可控系统和可控性的概念,并分析影响城市开发项目风险可控性的客观与主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然后从项目风险自身可控性出发将与城市开发相关的风险划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大范畴,进而应用风险效用理论对风险的可控性加以进一步分析,最后从技术控制措施和社会控制方式两个角度提出了城市开发项目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政府所主导的大规模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城市开发与风险管理三者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如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规模城市开发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榆林市空港生态新区的开发项目进行了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SARS风险与风险城市的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城市伴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而突现。城市风险是被制度化建构起来的一种城市文化特征。城市风险和消解城市风险的技术进步与社会努力一同增长。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展,城市所面临的风险不只是传统意义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而是当前城市面临着总体性风险。所以风险城市的风险包括了城市本体性风险、衍生性城市风险和城市人造风险;风险城市中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来源于自然的某种程度上的消退和城市现代性的增加。降低风险,维护安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城市风险识别系统和城市安全保护壳以及实施城市风险降低的综合对策是风险城市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绿洲农业综合开发成为热点。由于绿洲环境的特殊性,在农业开发建设中必然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影响绿洲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在介绍绿洲概念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可持续性风险分析(分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和生态脆弱性评价三个部分)、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主要是防护林评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评价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绿洲农业综合开发和社区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风险(生态风险中的水资源风险和防护林风险)、移民管理风险及投资风险的理论和评价方法,为绿洲风险的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基础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5.
社会风险源意即社会风险的来源。人类社会中一切可能引起社会风险的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都是社会风险的来源。社会风险源具有客观性、依附性、渐显性、多样性、隐患性和可控性等多种特征。社会风险源的类型很多.从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构成来看,可分为自然风险源、人口风险源、信息风险源、制度风险源;从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构成来看,可分为政治风险源、经济风险源、文教风险源、科技风险源;从社会风险源的显隐性状态来看,可分显在风险源、准在风险源、潜在风险源、突生风险源;从社会风险源的社区空间分布来看,可分为城市风险源、农村风险源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物品作为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识别城市公共物品多维安全风险及其结构层次关系是城市公共物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核心问题。通过文献研究,从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个角度识别8个城市公共物品安全风险,分析各种安全风险主要因素与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建模方法,构建城市公共物品多维安全风险解释结构模型。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分级模型的结果,分析导致城市公共物品安全风险事故最直接、最根本的风险,并从提高恶劣气候预测技术、加强公众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共物品维管水平与公共物品质量状况等角度,提出减少城市公共物品安全风险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五个风险案件典型样本切入,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方法,从风险认知的视角系统梳理了案件司法风险的基本类型、风险特征,考量了司法风险的产生诱因及其传播特征。进而根据风险管理理论,构建了以司法风险预警评估制度、司法风险管理制度和司法风险沟通制度为核心的司法风险管理机制,全面规避、消解和防范司法风险。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风险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过度开发,致使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型城市的生态风险主要有地形地貌破坏、地表塌陷和裂缝、尾矿废石污染、矿坑水污染等多种类型。要按照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政府调控、公众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边开采边治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等生态修复原则,落实好各项政策,将生态风险降至最低,形成良好的生态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城市开发的深入进行,城市滨水区正成为国内外城市开发的热点,滨水区的开发是改善城市景观、城市形象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形成高品质的滨水空间环境,在开发中必须引入城市设计观念与方法。本文试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生态、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探讨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日益严峻的复合型灾害风险,使得传统城市安全治理体系与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韧性治理理念逐渐引起重视。韧性城市治理体系具有健全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跨部门合作与协调、公众参与及社会创新、敏锐的风险识别力,以及快速的环境适应和恢复能力等特征。我国韧性城市治理体系构建面临城市建设规划有待升级、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有待优化、城市承载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应升级建设规划,优化韧性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基础设施韧性,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强经济和社会韧性,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以建立完善的韧性城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