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与东欧的改革不同,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没有消除"体制内"的存在。进而,中国的改革为社会流动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形成了体制内与体制外不同的职业机会。进入体制内和在体制外的人群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的能力也不相同。在过去30年里,向市场流动的机会包括了原农业职业人口主动的向上流动和原体制内人口因体制改革被动的向下流动。在非被动条件下,处于体制内职业人口向体制外的流动率几乎为零。如此,在政府—市场—社会的三角关系中,市场的平衡能力显然值得怀疑。在理论上,社会流动的机会性与选择性也可以成为社会流动探讨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场经济改革还远未完善,因而社会结构处在急剧变化的过程之中,是典型的“混合体制”,所以两种体制并存是我国社会分层模式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整合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整合机制的重构□黄玉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资源由单纯的体制内单位供给制,转向体制内和体制外共同配置资源的分配格局。体制外资源配置区域的开辟,极大地释放了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流动空间,国家与社会开始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4.
广东农村职业群体的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分析肖海鹏职业流动是指个人在社会上不同种类、不同地位层系的职业之间的流动,在一定历史阶段,职业流动的程度和方向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开放程度的大小和个人发展机会的多少,并可从中看出社会群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因此,职业流...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大连市社会流动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巨大变革,对社会流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进入90年代,社会流动的频率、方式、方向及人们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意向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社会流动仍会出现新一轮较大级别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政府体制结构与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着精简、高效、民主、法制、透明的方向转变。近年,在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引起重视,并被认为是政府转型的一个新的促动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7.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弱化这些效应。体制外,职业的收入回报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开始趋向平衡,而不同职业的收入差别大大高于体制内,说明体制转型加强了职业的地位含义,也由此扩大了个人和家庭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对不平等的大众接受程度如何?地位流动是否机会平等?将是重要的社会学课题。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社会充满发展活力的显著标志,是一种社会变动体的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现象,它尤其体现着社会变迁的内容及趋势.我国的人口流动问题则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基于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是一种骤发式的人口流动现象,各种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措施出台后形成的大市场、大流通体制,使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我国现在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效应:1.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及培育的要求,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周秦时期建立封建社会以后,一直是个农业国家,以农民和地主两大社会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什么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洋务运动,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工业,有了新的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但近代工业发展得非常缓慢,社会结构变化也非常缓慢。到1949年,中国的社会结构还是农民占总人口89.4%的农业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真正发生历史性的大变迁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极大地推动、加快了社会转型的步伐,而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成功,也反过来影响、推进体制转轨的持续进行。这种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同时进行,正是中国自改革开放28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当前产生了如此众多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甘肃藏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表象及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囿于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变化,藏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并且,这种变迁还在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在国家转型过程中多种经济类型共存,贫困类型具有多样与不均质特征。由于大多数贫困者不具有专业职业技术能力,不适应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新经济结构,从事低薪职业或者处于失业状态,他们逐渐沦为社会底层。国家没有从贫困的结构前提着手对贫困者实施救助,导致他们摆脱贫困的机会仍然很少,长此以往必然使绝对贫困和长期贫困者数量增加。近三十年经济改革完成,确保各阶层代际再生产的分层因素不断增加,社会岗位在俄罗斯阶层的代际流动中起到关键作用。贫困者职业类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他们实际正流向社会底层,当前的阶层流动模式会逐渐把国家拽出机会平等的理想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回顾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所谓分层,是对于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说从人们社会地位垂直变化的角度观察社会。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而改革的本质也是关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变迁,因此,这里研究的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玲 《兰州学刊》2009,(3):107-110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蔡寨村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的240位村民的调查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总体水平比较高。个人文化程度、个人初次就业时的年龄和父亲的职业、母亲的干部身份对代际职业流动(与父亲相比)存在着影响,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父、母亲的职业和家庭的经济水平对代际职业流动(与母亲相比)存在着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人文化程度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个人的代际职业流动水平,而父亲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水平和母亲的职业则通过子女受教育程度来间接影响个人的代际职业流动。总的来看,农村居民要想获得农民以外的职业,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结构分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最深刻的变化是社会结构的分化,这种分化显著地表现在社区分化和职业群体分化两方面。农村社区是聚居在农村一定区域的人群生活共同体。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并在农村经济中居主要地位。与此相适应,当时农村社区差别不大,都由农耕村落所构成。农村改革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大批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投身于第二、三产业,形成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共同发展的格局。据统计,1995年我国农村工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7.…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中市民职业流动与阶层分化重组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中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 ,通过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格局和劳动就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等途径 ,带动社会各阶层普遍流动 ,分化重组 ,国企职工群体的大分化、农民通过城市边缘人实现向上流动……改变了传统体制中社会阶层超稳定结构 ,呈现出各阶层多向流动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社会中,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农外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农业劳动力农外流动史进行了分析和述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劳动力农外流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彬 《人文杂志》2003,(5):134-140
本文着重探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笔者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特点 ,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 ,自主性流动增加 ,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 ,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员工职业流动造成知识流失,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知识型员工职业流动,在中国特殊的经济文化情境下有其特殊的成因,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表现尤为明显。主要有:社会转型中的经济转型,人口、职业结构转型,地区发展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企业文化、竞争环境、知识型员工的社会网络、选择机会、成就需求的影响,从而形成职业流动。分析流动成因,以作为对企业提升员工留职管理能力的借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分层和流动机制发生重要转化 ,同时以往的体制的潜功能仍然存在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及流动状况就反映出这一特征。转型社会中的结构重组与社会整合问题 ,关系到新结构、新秩序的稳定性 ,公正、有序的整合需要有效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年浙江省居民社会流动问卷调查,本文从"代际/代内"、"水平/垂直"两个角度分析了浙江省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总体情况。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整体流动性都较高,代际流动大于代内流动;但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都表现出底层以水平流动为主,上层以"精英再生产"为主;中层以上社会地位较封闭,流动多发生在邻近阶层。因而,人们对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流动机会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