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简称,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制度,就是把学校建成为有活力的学习化组织,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本文从四方面阐述关于校本教研的思考,即:提供支持,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改变方式,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建立机制,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搭设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扎实开展互动式、反思式、引领式、共享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既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又满足了广大教师的内在需要,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取得了大量富有使用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加快了新课程的实施步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熊天超 《科学咨询》2008,(18):21-21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本文通过教学管理的过程及经验阐述了在农村学校中加强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发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校本教研 寻求教学管理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是以本学校师生情况,所教教材,结合新课标,新教参,分学科、分年级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一所学校熏陶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转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校本教研制度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机制系统,它包括教学研究活动的导向机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同时又是振兴学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深化认识: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重要前提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木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关于课改实验要求的<通知>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时代的呼唤,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是以本学校师生情况,所教教材,结合新课标,新教参,分学科、分年级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一所学校熏陶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转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校本教研制度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机制系统,它包括教学研究活动的导向机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同时又是振兴学校的一条重要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本文通过教学管理的过程及经验阐述了在农村学校中加强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发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尤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生长点.因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科研兴校的根本出路.我校立足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高效务实的校本教研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强化校本教研 推进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作为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制度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校本教研的认识校本的教学研究,是指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少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发挥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都是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得到培养与体现出来的。作为学校分管教改科研的副校长,如何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校本教研是基于教师成长的教研教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更是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研究教学问题、把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做法的重要途径。长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学研究问题是从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校本教研要求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把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氖围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学研究问题是从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校本教研要求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把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型组织。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学校特定的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目标下而采取的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呼唤教研的重心下移,呼唤教研真正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这种教研室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发展而来,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持续性,也具有对学校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一、校本教研的主要特点校本教研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  相似文献   

14.
谭顺福 《科学咨询》2004,(16):16-17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学校特定的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目标下而采取的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呼唤教研的重心下移,呼唤教研真正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这种教研室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发展而来,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持续性,也具有对学校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是指教师把自我的教育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校本教研中最普遍的形式和最基本的途径.实施校本教研,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生源及科研课题立项等方面与城市学校有明显差距,而教育反思则不受这些条件的局限,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具有同等的教学研究机会.故我们应当抓住校本教研的精神实质和关键,积极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教研,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逐步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中,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们应增强教研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并最终成为校本教学研究的积极实践者呢?我在近三年的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一、增强校本教研推动力,克服"两种"教学思想校本教研是为了推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障碍而开设的。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校本教研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是以本校的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这种教育研究方式所依赖的主要研究力量是本校的教师。通过教师对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的持续关注与理性分析,形成相应的研究课题,并及时将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促进本校整体面貌的改观。因此,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就目前的情况,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校本教研的要求,校本教研对教师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科研水平、合作精神、问题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起:一、学校层面1.构建研究型学校文化文…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是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落实课程改革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途径.校本教研依托的是教研(备课)组,落脚点在组本教研.但是,目前在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由于多种原因,校本教研面临不少困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或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要结合地区特点开展有效的校本历史教研,积极调动教师参与新课程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从课改实践教研存在的问题、如何指导农村地区校本教研和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作用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价他的校长。”由此可见校长在学校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实施校本教研的学校里,“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负责人,校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校本教研的制度制定合理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能够使教学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它使得教学研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听课制度、说课制度、评课制度等制度体系的形成,能够使教师对教学研究产生更加深刻、具体、直观的认识,不再将教学研究看成是有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能够主动根据制度来安排自己的行为。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