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3年至1985年,我市与全省一样,由局部到大面积发生穗颈瘟,造成稻谷严重损失。据资料记载,穗颈瘟在我省市是间歇性大发生大流行的重要病害。无论过去、近期和将来,此病发生流行与否,与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的抗瘟性直接相关。1985年以汕优2号当家,对该品种致病力极强的稻瘟菌中 B 群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上升为74.26%,前者丧失抗瘟性,后者成为优势生理小种,二者配合,矛盾得到统一,导致穗颈瘟大发生大流行。从次年至1989年,由于各地换成了汕优63当家,稻瘟菌中B群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伴随下降至41.66%,此小种对汕优63致病力弱,穗颈瘟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对汕优63致病力强的另一个稻瘟菌中 A 群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穴烧等。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全国各稻区几乎都有发生。在我们安徽省内普遍发生,尤其是江淮丘陵和沿江江南稻区受害最重,主要为害水稻叶片,造成叶枯,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育机物的合成。对产量影响很大。如果在抽穗前发病,顶叶(功能叶)枯死,一般减产3—5成:灌浆后发病损失较小,一般减产1—3成。如病害大流行时往往造成颗粒无收。(一)主要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通常是苗期传染,中、后期暴发。秧苗期虽有  相似文献   

3.
一、苗瘟:3叶期前发生时,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多变黄褐色枯死,多数在3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病斑短纺锤形至棱形,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可每亩用40%异稻瘟乳油  相似文献   

4.
姜瘟又称腐烂病、青枯病或青枯腐败病,是生姜栽培上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据调查,凡是种姜的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姜瘟发生,一般发病后轻者减产20—30%,重者达70—80%,甚至全田无收,严重挫伤了姜农种姜的积极性。姜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始发病,由于此期间气温较  相似文献   

5.
在1918年秋瘟中,浙东中医曹赤电所著《秋瘟证治要略》意义颇大。曹赤电总结秋瘟的发生原因为时令天气和生活规律失调等,以体质、唇舌、便溺为诊察依据,提出了兼适二十三种病证的诊断技巧。在选方用药方面,坚持分阶段施治,以汤药为主。曹赤电肯定了西医预防医学的先进性,并结合中医预防手段,对饮料、服饰等方面进行防疫指导,强调宣教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差异,成年鸭最严重,1月龄以下雏鸭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7.
取小鹅瘟病毒经尿囊腔接种12日龄非免疫鸭胚进行传代增殖,收集尿囊液后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制备小鹅瘟病毒沉淀抗原,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抗原能够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出现沉淀线,而且与小鹅瘟标准抗原的沉淀线相吻合,与其他常见的禽病血清不发生交叉沉淀反应.本次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用于免疫效果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取小鹅瘟病毒经尿囊腔接种12日龄非免疫鸭胚进行传代增殖,收集尿囊液后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制备小鹅瘟病毒沉淀抗原,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抗原能够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出现沉淀线,而且与小鹅瘟标准抗原的沉淀线相吻合,与其他常见的禽病血清不发生交叉沉淀反应.本次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用于免疫效果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一、稻瘟病。主要抓好穗颈稻瘟的防治,并将感病品种,常发病区、丰产田、多肥田、前期叶瘟发生较重的田块列为防治重点。拆住孕穗末期至破口初期(一般破口5—10%)施第一次药,以后视天气变比及病情发展情况,酌情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或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0%稻瘟灵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每亩兑水60—75公斤常规喷雾,或兑水1.5—10公斤低量喷雾。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腊日至伏日期间的湖北岁时习俗极富驱疫、保健的内涵,彰显着鲜明的辟病观念,其核心是尽可能地避免、减少瘟疫的发生。通过辟瘟饮食、送瘟活动、瘟神信仰三个方面,既能发现历史的层累、习俗的传承与发扬,亦能看到湖北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互动,体现出多元复合型的文化特征。明中叶以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辟瘟与送瘟”习俗不仅反映了一种岁时辟病观念,还是湖北民众扩大社会活动空间的方式,如以女性为主体的“游百病”,内容与形式愈加丰富的龙舟会、乡傩活动,多元化的地方瘟神信仰等。而与此同时,文化嬗变及社会空间扩张引发的寻衅斗殴、靡费钱财、伤风败俗等问题,也反成为官府加强地方管控、乡绅施展教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鸭瘟又名大头瘟,湿瘟,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病鸭症状是:头肿、口流清水,流眼泪,屙痢;初期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走路掉队,呼吸困难,喘气有声,叫声粗厉,体温升高到43摄氏度。  相似文献   

12.
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经ELISA法定性测定分泌物中的流感抗原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病毒唑500mg加入5%GS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组口服清瘟败毒饮200ml,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在流感病毒性发热退热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感病毒性发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用小鹅瘟SRM_1强毒株鹅胚尿囊液、GD弱毒株鸭胚尿囊液分别接种健康产蛋鸡,经琼扩免疫扩散(GAID)试验检测,发现SRM_1强毒株于感染后5天或GD弱毒株于7天在鸡蛋卵黄中存在小鹅瘟病毒,并持续至感染后45天,用卵黄直接接种孵化12日龄的鹅胚或9日龄的鸭胚,可部分致死鹅胚和鸭胚。死亡胚胎病变明显,在尿囊液中检测出小鹅瘟病毒(GPV)抗原,经特异性阻断试验证明,沉淀线可被小鹅瘟高免血清阻断,用电镜观察卵黄抽提液超速离心沉淀物,发现大量形态完整、大小在18—25um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4.
“养蛙不瘟,富得发昏”可见治疗蛙病在养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和重要。牛蛙的疾病很多。但对牛蛙构成主要危害的是红腿病,烂皮病以及两病同时发生的并发病。 (一)红腿病。是幼蛙和成蛙  相似文献   

15.
驱瘟逐疫活动在中国由来已久,直至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虽已开启肇端,然其时乡村地区甚或城市社会,遇到疾疫,仍普遍存在求神拜佛、设坛打醮、送瘟神、出瘟会之类民间逐疫活动。作为公共卫生对立面的存在,驱瘟逐疫本身不仅阻碍了公共卫生事业的推展,其背后潜在的各种因素,更透射出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面临的社会文化困境及其惨淡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一)兔瘟: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上青、成年,但在大流行期3月龄以内也会发病死亡。病兔体温40C 以上,主要病症:急性、突然死亡,有5—10%病兔鼻孔流鲜红泡沫样血液。肝、肺郁血、水肿、出血。脾蓝紫色。脑和脑膜  相似文献   

17.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在浙江、广东、湖北、四川、山东等姜区均有发生。感病植株不仅不能产生子姜,而且种姜也会全部腐烂。据笔者在浙江新丰姜区调查,得病轻者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颗姜无收,农民种姜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姜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俗名烂脚瘟,花秆,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耕作水平、密植程度提高,施肥量增加,纹枯病日趋严重。水稻发生纹枯病会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倒伏枯死。一、病状: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的病害,病株由下向上发展。最初在靠近水面叶鞘上发生湿润状的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椭园形或云雾状。中部转灰白色;潮湿  相似文献   

19.
1、小鹅瘟: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伴有神经症状。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此均无治疗作用,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母鹅在产蛋前  相似文献   

20.
胡凯 《小康生活》1995,(6):39-39
近几年安徽六安地区河蚌育珠效益显著。但少数养殖户因“蚌瘟”造成河蚌大批死亡,损失严重。“蚌瘟”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另外,伤口的感染,工业废水污染,生态环境改变,营养失调等也可引起此病。发病季节在4—10月,高峰期在5—7月。症状是:病蚌喷水无力,呼吸缓慢,蚌壳边缘出现硬边;严重时,闭壳肌无力,蚌壳开裂0.3—1.0厘米,常有一团痰状粘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