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我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所提出的重要命题,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涵。“现实的人”是其价值起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了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生态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关注。人的主体性发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因素,包括主体能动性、主体自主性和主体自为性三个方面。其中主体能动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意识;主体自主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主体自为性侧重于指人能根据目的对自然进行改造。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通过满足人所需的物质条件、生态场域和精神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维度的鲜明特征,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宰”的固化逻辑,彰显对人的现实关切和终极关怀,闪烁着耀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光芒,充分展现人民群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利益主体、实践主体、享有主体和评判主体,为建设真正属人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主体的理解 ,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人的层面上。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即“现在”的人。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是通过建构历史过程而确证的 ;因而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是具有历史性和暂时性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既在与作为“过去”的历史的关系中得以表现 ,也在与作为“未来”的历史的关系中得到表现 ,失去任何一方面 ,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的问题 ,因认识上的现实局限性 ,造成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解的非现实性。邓小平理论体现的主体能动性为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主体能动性与人的全面发展在逻辑上有着极大的吻合性 ,二者统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基点上。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空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培育个人的主体意识、类意识和劳动意识,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无所谓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人,是生产力中唯一活的因素,是生产力的主体,生产力的发展抑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创造,正所谓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人的实践。社会存在本身是人的本质力量和自然结合的体现,只有利用好人的本质力量,社会内部各要素才能活起来,形成相互之间的推动,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即人的全面发展及充分利用是生产力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现实而唯一的依据。然而,人的主体地位的实现是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充分利用的前提,这是由人的潜在价值主体取向的多重性、其大小的不确定和其潜在深度的相对无限性以及人的价值实现的自主性决定的。而人类所特有的追求美好、追求幸福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之的本质特征又使其主体地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 ,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个社会转型期 ,随着人的主体地位问题日益突出 ,于是关于人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从我国社会生活目前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有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人的道德、人道主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理想、人的现代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关于人的现实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作出理论上的阐释和回答。  相似文献   

7.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阐释了人和社会的本质是在现实的活动中相互生成、相互规定、内在统一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其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关系视角探索建设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 ,论证建设市场经济的实质是解放人和发展人。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离开人的发展去谈市场经济建设不现实。在现代社会中 ,以人为本 ,发挥人的自主性 ,提高人的素质乃是建设市场经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科技的存在与发展暗含着一个“科技人”公设 ,只有把人现实地当成某种物 ,即作为主体的“逻辑人”或客体的“机械人”,科技体系才能按照它的本质和规律正常运行 ;其悖谬在于把复杂丰富的人性简单化和物化  相似文献   

10.
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 ,在于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与生存困境 ,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人自身片面发展的缩影和集中表现 ;社会的片面或畸形发展已经并仍在加剧着人的片面与畸形发展。因此 ,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蕴涵 ,探求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既具有理论价值 ,更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实践意义。本刊约请北京的五位哲学博士 ,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以期促进对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